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德文  蒋英丽  高鸿  等人 《酿酒科技》2014,(6):39-41,46
以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法初步筛选出11株芽孢杆菌;通过麸皮培养基在55℃条件下液态发酵,进一步筛选出1株产焦酱香的芽孢杆菌(MT6),并结合菌株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T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株可制成微生物强化菌剂,初步应用于高温型大曲酒的增香提质。  相似文献   

2.
从小麦叶表分离到一株产红色素的菌株y2。用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这株菌进行菌种鉴定,确定为Serratia marcescens y2,产生色素属灵菌红素类色素。PA培养基中添加2%蔗糖和乳糖,0.5%的葡萄糖能促进其色素产生,但4%葡萄糖显著抑制色素产生;培养温度为28℃产色素量最多,38℃不产色素。  相似文献   

3.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合形态学指标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酱香型大曲中高产淀粉酶菌株进行鉴定,以小麦、麸皮浸提液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摇床转速对其产淀粉酶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酶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50 ℃、初始pH值6.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其酶活力达8 667.79 U/mL。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KMR-3菌株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为了提高其红色素产量,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分离到的KMR-3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分类鉴定。以LB液体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通过优化其不同组分(蛋白胨,酵母膏和NaCl)及含量以提高红色素产量。结果表明:KMR-3菌株归属为粘质沙雷氏菌,该菌株产红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5g/L胰蛋白胨和1%甘油,pH5.0,温度28℃;该条件下,色素产量是基础培养基的13.4倍。该培养基蛋白用量少,促进粘质沙雷氏菌产生大量红色素,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制曲过程中的产酶细菌。利用传统筛选方法、16S rRNA和DNA促旋酶A亚基基因(gyr A gene)序列分析鉴定及RAPD分子分型技术研究了本实验室提供的制曲3个过程的细菌资源。结果显示10株具有产淀粉酶、蛋白酶的细菌菌株,确定了其精确的分类地位,其中8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并发现其中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能在制曲过程中纵向传递与积累。该研究为揭示大曲功能微生物及其作用、增强白酒风味、提高白酒产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大曲和酒醅为筛选源,采用Lu-Ye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平板初筛、静置发酵、模拟白酒工艺发酵,筛选出2株降乳酸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液体静置发酵和模拟发酵情况下,降乳率分别为87.58%,25.97%和98.51%,38.54%。同时采用16S rR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测定,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对酱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3株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经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枯草孢杆菌(Bacillus Subfilis).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温度、初始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环境湿度等方面研究其最适发酵条件.最终结果为在培养温度为45℃、初始pH值为5.0、培养基内水分的含量为55%、环境湿度为80%条件下培养72h,其酶活力可达1717.5U/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布麻内生细菌及其抑菌活性,旨在深入开发新资源。方法:以红花罗布麻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中分离内生细菌,利用牛津杯法对其发酵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对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的D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四株供试指示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3菌株对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D1鉴定为假单胞菌,D3鉴定为菠萝泛菌。结论:罗布麻中蕴含着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资源,可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并对菌株色素产量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有机氮和乳糖能促进其色素产生;K+、Ca2+、Cu2+ 和Mn2+ 能显著提高色素产量;25℃条件下培养红色素产量最高,37℃培养不产色素,该菌株是温敏型红色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曲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特点,模拟大曲的微生态环境以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用细菌16S r RNA、真菌ITS-5.8S r RNA目的基因扩增、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构建大曲中霉菌和酵母菌基于ITS-5.8S r RNA的系统发育树,确定并应用纯种分离技术分离大曲微生物各种菌株。结果表明,古井贡酒大曲微生物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窖泥中微生物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曲。  相似文献   

11.
将一株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产红色素菌株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菌株的16S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归属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赤红球菌发酵色素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最优培养基配方为:果糖10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15 g/L、氯化钠10 g/L、玉米浆1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瓶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90 r/min、接种量4%、p H6.5,发酵液产菌体干重达到6.6 g/L,红色素粗品产量达到0.93 g/L。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可用于生产的高效降解猪血的菌株,在以猪血为主要培养物的平板上对生猪屠宰场下水道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根据微生物在酪素固态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初筛得到10株产蛋白酶的菌株。发酵后测定酶活力,筛选出1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B12。根据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Bacillus cereus,构建了关于B12的系统发育树。菌株B12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猪血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 H 7.0,培养温度33℃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4 h,所产蛋白酶活力最高可达185.48 U/m L。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陶融型白酒大曲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分离陶融型白酒大曲的微生物,提取分离菌株DNA,用酵母通用引物NL1/NL4、细菌通用引物799F/1492R和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酵母26S rRNA、细菌16S rRNA、霉菌28S rRNA序列扩增,提交测序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仰韶陶融型白酒大曲酒曲中共分离到酵母213株、细菌386株、霉菌73株,酵母归分为72株形态种,细菌归分为77株形态种,霉菌归分为7株形态种,根据测序结果不同,陶融型白酒大曲微生物被分为21个分类单元。仰韶陶融型白酒大曲可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为其发酵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新鲜哈密瓜汁中分离出48株可培养细菌,通过传统的形态特征鉴定,将其归为10个类群。利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0个类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序列通过Blast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序列,采用Clustal1.81软件比对,用Mega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研究表明,新鲜哈密瓜汁中可培养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微生物类群,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次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此外还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strain、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采用生物法降解天然甲壳素,本研究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发酵的虾皮中筛选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菌株,通过显色平板初筛和产酶活性复筛,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甲壳素脱乙酰酶产生菌X4经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其产生的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为8.210 U/mL,对甲壳素的脱乙酰度为8.642%,研究结果对甲壳素的绿色生物利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55株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IC)保藏的55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复核鉴定。菌株经纯化培养,以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TD-PCR方法(touchdown-PCR)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经人工校对后用Clustal X进行比对分析,最后用MEGA3.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5株枯草芽孢杆菌中有52株菌种与原鉴定结果一致,有3株菌种与原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其中2株鉴定结果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另1株鉴定结果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从羽绒制品中分离主要污染微生物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过程,从形态、生理生化和16SrDNA同源性等方面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触酶阴性;经API 20A系统鉴定为索氏梭菌,鉴定结果的可信度为99.7%。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索氏梭菌同源性最高,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确定分离的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为索氏梭菌。  相似文献   

18.
嗜盐性乳酸菌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酱醅中分离筛选出的耐高渗嗜盐性乳酸细菌, 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 结果如下: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可以在pH 5.0下生长, 在18%或更高的NaCl浓度中能够正常生长代谢, 从葡萄糖主要产L(+)乳酸,属于四联球菌属的嗜盐性乳酸球菌. 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得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登记号为FSB201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具有99%的同源性.再将该16S rRNA序列与乳酸菌分类中17个模式菌株的16S rRNA序列共同创建进化树,发现筛选菌与GenBank登记号为AB106344、AB106343的嗜盐四联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证明筛选菌应属四联球菌属中嗜盐四联球菌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分解酶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浓香型大曲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其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以浓香型大曲为菌源,分离纯化出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含1%水杨苷发酵液体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时间72 h、生长温度40℃、生长初始p H为5.5。为了提高产酶能力,采用正交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5.7 U/m L。研究通过对大曲中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的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为从大曲中分离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提供了方法,拓展了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菌种资源;通过对高产菌株最适产酶条件和产酶能力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该菌株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黑色素是一类由植物或者微生物产生的色素,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黑蒜发酵96 h样品中筛选出1株产黑色素的细菌S8nyzx-1,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测定其所产黑色素特性,并进行短时耐高温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上,菌落边缘较整齐,表面干燥,有褶皱,白色不透明,周围有少量棕色色素产生,16S r DNA测定核苷酸序列为1 419 bp,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达99.8%。具有短时耐高温能力,可耐受93℃水浴10 min。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S8nyzx-1所产黑色素在370~390 nm左右有一个较强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黑色素具有吲哚结构的吸收峰,结合该菌可利用L-酪氨酸的特性,推测其为真黑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