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获得高活菌数的鼠李糖乳杆菌,优化筛选自婴儿粪便的鼠李糖乳杆菌HCS01-003的最适培养条件和筛选优化培养基中最佳促生长因子,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和需氧型对菌体生长的影响;选取了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126种物质作为优化培养基中的促生长因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促生长因子。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HCS01-003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值为6.8,接种量5%,静置培养;低聚异麦芽糖为鼠李糖乳杆菌最佳促生长因子,最适添加量为低聚异麦芽糖1.5 g/L。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培养基促生长因子的筛选,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研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干酪组成成分、益生菌活菌数、蛋白水解以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低聚异麦芽糖的最适添加量,同时研究低聚异麦芽糖的添加对干酪质构是否存在影响。实验表明,添加1%的低聚异麦芽糖可以有效的促进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在此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在新鲜干酪中的活菌数为8.27 g-1(对数值),在干酪成熟24周后的活菌数为8.23 g-1(对数值),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添加对干酪的蛋白水解和质构无显著性的影响。对所制成的干酪进行模拟胃肠道实验,并对其中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进行测定,最终测定出其活菌数可以保持在7.0 g-1(对数值)以上,能够起到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究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以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MR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实验及生长曲线的比较;对小鼠建立便秘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并进行小鼠排便实验及小肠推进实验。结果表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促增殖作用。随着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添加浓度的增加,活菌数增加。当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替代葡萄糖且浓度为1.5%时,培养24 h后,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7.22±0.15)%,达到最大生长量,且使青春双歧杆菌提前进入稳定生长期;低、中、高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均能改善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功能,其中,中剂量的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效果较好。说明橡子粉低聚异麦芽糖有良好的促双歧杆菌增殖功能及润肠通便功效。  相似文献   

4.
益生元是一种理想的人体膳食补充剂,可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代谢.本试验从活菌数、产酸能力、胞外多糖产量和双乙酰产量4个方面,研究了多种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抗性糊精和菊粉对复合益生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活菌数和产酸能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抗...  相似文献   

5.
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 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 mmol/L增至6.55~12.45 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BH1、HL5和36D1在木糖、海藻糖、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单一碳源和葡萄糖分别加其他五种碳源(即混合碳源)下的底物利用和代谢情况,对三株菌以葡萄糖和低聚异麦芽糖作为混合碳源进行5 L罐发酵,进一步考察三株菌发酵特性,以期确定一株菌株作为后续高效乳酸发酵菌株筛选的出发菌株。结果显示:单一碳源发酵下,凝结芽孢杆菌36D1可以完全利用海藻糖、木糖和葡萄糖,而BH1和HL5对木糖和海藻糖几乎无利用,同时三株菌对蔗糖均无明显利用;混合碳源发酵下,凝结芽孢杆菌36D1发酵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葡萄糖阻遏效应,BH1和HL5对其他糖(尤其是麦芽糖和异麦芽糖)的利用几乎不受影响;5 L罐发酵结果表明,HL5对异麦芽糖的利用能力较优。凝结芽孢杆菌HL5对麦芽糖、异麦芽糖以及葡萄糖的利用能力较高,最终确定HL5作为后续菌株筛选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用人体粪便作为肠道细菌来源,分离不同肠道菌群利用低聚异麦芽糖作为碳源进行体外发酵培养,在不同时间取其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内短链脂肪酸(SCFA)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肠道内主要是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乳酸菌和肠球菌菌群,它们都能利用低聚异麦芽糖发酵产生SCFA,但产量和种类各不相同。发酵12 h后,低聚异麦芽糖(IMO)对乙酸的贡献值最大,而丁酸和异丁酸的产量都很少甚至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功能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乳的发酵特点和冷藏期功能的影响,选取具有益生元特性的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及其组合物为发酵乳中碳水化合物,评价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特性和pH值变化,同时对发酵乳的持水性及冷藏期抗氧化活性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利用不同浓度功能低聚糖进行代谢;相比葡萄糖,发酵乳中添加低聚糖更有利于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尤其是其组合物浓度为3.0%时,能显著提高发酵乳中活菌数及降低发酵乳pH值;冷藏期(21 d)内,各组发酵乳活菌数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108 cfu/g,pH值在7 d后比较稳定,而持水性不断增强;发酵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第7 d最强,而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下降趋势,且添加同浓度的组合物优于葡萄糖。该研究结果将为功能低聚糖及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乳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以兰州鲜百合鳞片、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辅料,利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剂,生产活性百合双歧酸奶的加工工艺,对百合浆料液化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百合双歧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工作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9±1℃,发酵时间约6~8 h。  相似文献   

11.
酵母发酵法在分离提纯低聚异麦芽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某些酵母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和速度不同的原理,对酵母菌进行筛选试验,选出1株只利用葡萄糖、麦芽糖而不利用低聚异麦芽糖的优良酵母菌14号,并对该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该菌株的生长和发酵过程,可全部除去低纯度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的葡萄糖和麦芽糖,使最终低聚异麦芽糖产品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酵母发酵法在分离提纯低聚异麦芽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某些酵母菌对不同碳源利用能力和速度不同的原理,对酵母菌进行筛选试验,选出一株只利用葡萄糖、麦芽糖而不利用低聚异麦芽糖的优良酵母菌14号,并对该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该菌株的生长和发酵过程,可全部除去低纯度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的葡萄糖和麦芽糖,使最终低聚异麦芽糖产品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活性百合双歧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百合、鲜牛奶为主要原料 ,添加蔗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辅料 ,利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剂 ,生产活性百合双歧酸奶的加工工艺 ,并对百合浆料液化和脱苦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活性百合双歧酸奶的发酵条件为 ,接入菌种比例 :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2∶1∶1,工作发酵剂接种量为 3 % ,发酵温度为 3 9± 1℃ ,发酵时间约 6~ 8h。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低聚半乳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特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发酵乳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以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乳最佳发酵条件;以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HN001为指示菌,探究低聚半乳糖的添加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乳抑菌活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有效利用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代谢,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牛奶中添加适量低聚半乳糖能够增加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降低发酵乳的pH,并提高其持水力;响应面分析发现低聚半乳糖发酵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0%的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的低聚半乳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24 h及发酵温度为42 ℃;添加低聚半乳糖的发酵乳能有效控制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在106 CFU/mL以下。该研究结果为低聚半乳糖及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牛骨为钙源,通过添加益生元及促生因子促进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牛骨粉,提高骨钙转化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益生元、促生因子及其添加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以钙转化率为特征性指标,优化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牛骨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钙转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益生元,氨基酸次之,维生素影响最小。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牛骨粉促钙转化的益生元和促生因子最优组合为:m(烟酸)∶m(VB2)=3.80∶1、m(精氨酸)∶m(蛋氨酸)=2.82∶1、m(葡萄糖)∶m(低聚异麦芽糖)=1.82∶1;接种量3%,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转速100 r/min下振荡培养,在此条件下钙转化率为28.32%。  相似文献   

16.
还原低聚异麦芽糖调节肠道菌群动物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还原低聚异麦芽糖是还原饴糖的一种,它以低聚异麦芽糖为原料,与其他糖醇一样,在高压的条件下,用氢还原制造而成的.产品是无色透明的液状,并含有70%的固体成分,也称低聚异麦芽糖醇.还原低聚异麦芽糖具有低聚异麦芽糖的所有生理功能.它能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增殖双歧杆菌,改善肠胃功能,抑制病原腐败菌生长、减少肠内腐败物质、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的功效.研究表明低聚异麦芽糖促使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产气荚膜梭杆菌数量无显著变化,低聚异麦芽糖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和乳清蛋白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抗原性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法 乳清蛋白(WPI)-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后, 对WPI-低聚异麦芽糖及WPI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的抗原性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糖基化后乳清蛋白中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模拟胃液消化, 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 μg/mL以下, 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42.83 μg/mL,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15.66 μg/mL。结论 经过模拟胃消化,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比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低; 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比乳清蛋白更容易受到胃蛋白酶酶解。  相似文献   

18.
复合低聚糖对短双歧杆菌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及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7:3)为碳源,在厌氧条件下增殖短双歧杆菌。研究表明,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及复合低聚糖对短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其最佳增殖浓度均为1.0%,且复合低聚糖之间没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低聚糖、肽对发酵乳的发酵时间、粘度、风味、口感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肽的促发酵效果优于低聚糖,其中以酪蛋白水解肽最好;添加肽对发酵乳的粘度影响不大,而添加低聚糖可提高发酵乳的粘度,其中以甘露低聚糖组最高,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组接近;添加低聚糖、肽对发酵乳的风味和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发酵乳的口感有一定的影响,甘露低聚糖和肽都能提高发酵乳的稠厚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高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菊粉和低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低聚果糖对含双歧杆菌BB-12发酵乳品质的影响。基于扩散波光谱学理论(DWS)分析了这两种菊粉型果聚糖发酵乳发酵期微观黏度因子的变化,并测定发酵时间以及贮藏期发酵乳黏度、乳清析出率、滴定酸度、活菌总数与双歧杆菌活菌数。结果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影响发酵乳的凝胶过程,延长发酵时间,而在贮藏期可减缓活菌数的降低,增加黏度,降低酸度与乳清析出率,从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其中菊粉的作用效果优于低聚果糖。分析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对发酵乳的影响方式不同,未来可结合微生物代谢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