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横跨山地、盆地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区,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本文围绕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未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是黑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酒泉市、嘉峪关市对于甘肃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流域内存在生态恶化、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修建控制性调蓄工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新秩序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横跨山地,盆地和沙漠三大地貌类型区,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本文围绕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现状条件下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未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黑河调水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庆凡 《人民黄河》2001,23(7):33-34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基本情况,回顾了1999-2000年度黑河水量调度工作,要协调中下游之间用水矛盾,必须实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进一步落实水量调度地方首长负责制,狠抓灌区步水改造,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使有限的黑河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2000年黑河流域开始实施生态水量调度,近20 a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系统总结了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黑河流域生态调水工作取得的进展,梳理了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主要科技需求:黑河上游降水径流预报,中游地区农业用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黑河流域地下水和生态监测系统构建,不同来水条件下黑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黄藏寺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研究,智慧黑河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组成、分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认为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引水口门、平原水库过多,渠系布局、工程配套差,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部分地区用水方式粗放,蒸发渗漏损失大,浪费严重,干流缺乏控制性骨干调节工程等主要问题,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指出只有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在着眼于立法保护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用水制度建设和水权制度创新,也要考虑价格作为经济杠杆在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所起的调节作用。通过对黑河流域做经济学分析,利用供需理论,探讨水价上调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水污染问题和用水市场类型转变的影响。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水价上调背景下对排污权平台的建设以解决水污染,向需水型市场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对流域内工农业用水实行差别定价管理研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大量挤占下游生态用水,导致下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黑河流域目前面临水资源、经济和生态三方面问题,进行水资源调配研究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流域水资源调配层次化结构体系以"模拟-配置-评价-调度"为基本环节,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基础模拟、宏观规划与日常调度,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耦合和嵌套,进而通过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规划配置和管理调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持.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黑河流域水量调度和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旨在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黑河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路径,为流域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黑河流域的供用水、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水资源短缺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流域管理的瓶颈。流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提出了树立人水和谐理念、注重流域生态修复,建设流域水文化体系等建设性意见。因此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水资源集成管理既符合生态建设需求,又能加快水-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预测作为现有水文、气象预报的一种拓展,必须以现有水文、气象预报手段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从气候、地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对影响水资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水资源预测信息平台,加强对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基础性分析研究,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应用研究.开展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还需要结合流域内经济发展指标,对长江流域可供水资源、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量、水质监测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长江流域或流域内某一地区未来降雨量的预测,对该地区可能形成的地表径流量、水质等作进一步预测,并分析其与用水需求量之间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关系,建立适合长江流域水资源预测模型,并对流域内重点区域水资源质、量在未来一定时间尺度内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供需关系的预警机制.目的是更好地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为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未来流域水资源发展方向。指出在未来应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熙  裴源生  梁川 《海河水利》2006,(4):35-39,46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水资源二元承载力理论为配置评价的理论基础,针对黑河流域实际特点,建立了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分区指标与全局指标两个层次,涵盖了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资源合理性、效率合理性与发展协调性六大类的多维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探讨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拟定的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对方案评价结果的分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后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效应进行科学评估,为最终制定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评价研究为基础,完成了流域水资源调配综合评价软件系统总体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的设计,并介绍了实现综合评价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综合评价系统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介绍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性质及其在评价中的实际意义。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涉及水量、水质、生态与体制等多因子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反映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突出影响,弥补了线性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可靠。该模型可在不同流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冲突风险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龙岗河流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龙岗河流域应尝试以非传统水资源作为补充替代水源,并建立完善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体系及政策。此举对于形成城市节水氛围,对构建节水型城市、资源节约型城市都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以龙岗河流域实际情况为背景,阐述了该流域非传统水资源使用现状和制约因素,并对利用方向和如何推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对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大庸  鲁欣  张占庞  刘俊 《水利学报》2006,37(10):1278-1282
论述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粮食安全的促进与保障作用。通过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而且改造了基本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储粮于地、寓粮于源的目的。结果表明:到2010年可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生产能力15%~20%,如遇短期区域及周边地区粮食短缺,在保证流域生态基本需水前提下,可连续3~5年启用这些“粮食生产后备基地”,达到增产粮食15%~20%的目的,其对下游生态仅造成局部可恢复性影响,流域下游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幅度在0.4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