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米曲霉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的诱变筛选。方法:以米曲霉FS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FSl-41,并对该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初步研究。结果:紫外线的最佳照射时间为210s,氯化锂的最佳浓度为0.8%,筛选出来的突变株FSl-41产酶水平可达4992.51U.mL-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49%,突变株经5代连续培养,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紫外诱变黑曲霉筛选高产果胶酶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us niger) CICC41254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初筛使用透明圈法,从果胶平板上的突变菌株中,挑取了26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显著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进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最后筛选出1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CICC41254-D8.突变株CICC41254-D8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其果胶酶活力最高可达1156.8U/g干基,比出发菌株酶活力(750.0U/g)提高了54.24%.  相似文献   

3.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或亚硝酸诱变获得突变株.通过摇瓶分批发酵,对菌株诱变前后发酵产长链二元酸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能够发酵产酸的突变株12株,其中8株表现出正突变,菌株最高产酸量提高了9.16%.  相似文献   

4.
以酿酒酵母AY12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人工诱变育种与基因组重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将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获得酿酒酵母突变群体,并从中筛选出耐高温且高产乙醇的23株突变株作为正向突变文库;将该文库通过酵母高效产孢与杂交反应实现突变文库的全基因组重排,筛选得到的基因组重排最优菌LYQ-F1的高温耐受性较出发菌株AY12明显提高,且在高温模拟发酵工艺中其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1%.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 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6.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选育低产蛋白酶A啤酒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啤酒酵母进行化学诱变,利用酸变性血红蛋白平板筛选得到5株低产蛋白酶A的菌株.通过发酵栓试验,测定发酵综合性能,其中突变株E10在发酵力、双乙酰还原能力和风味物质等综合指标保持了亲株的优良性状,同时蛋白酶A活力显著降低,遗传5代,测其发酵性能,表明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艳  陈叶福  王鹏银  肖冬光 《酿酒》2007,34(5):69-71
主要对高产二氧化硫啤酒酵母突变株M8的发酵性能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啤酒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M8发酵性能较好.突变株M8第20代菌株发酵的啤酒的二氧化硫生成量比原株S-5提高了20.72%,硫化氢生成量降低了49.3%,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技术筛选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平板菌落透明圈大小结合摇瓶发酵酶活测定进行菌株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结果筛选出一株遗传稳定性好的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突变株HX188,在5 m~3发酵罐装料系数为55%的条件下,经连续6代发酵生产试验,发酵周期平均为40 h,产酶水平可稳定在6302 U/m L左右,较出发菌株2803 U/m L提高了124.8%;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2%,豆粕粉5%,pH 8.7,温度37℃,溶氧水平为20%,适时流加玉米淀粉、氮源和乳糖可提高菌体浓度及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活力。结论筛选出的突变株HX188遗传稳定性好,产酶能力强,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 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德氏乳杆菌L.bulgaricus KLDS08021为宿主菌,采用次级感染的方法筛选自发突变的抗噬菌体菌株,将筛选出的有抗性的7株菌株进行RAPD-PCR鉴定,然后进行EOP、遗传稳定性、溶源性检测,并对其中的2株抗性菌BIM1、BIM7及野生株进行发酵性能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RAPD-PCR电泳图谱一致,均来自宿主菌,是遗传性稳定的非溶源性菌;无论噬菌体是否存在2株抗性菌BIM1、BIM7其发酵活菌数、产酸能力都比野生株高,且制作的发酵乳黏度与硬度也比野生菌株强,适于作为酸奶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