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钣金零件是通过压力成形技术形成的零件,广泛使用于众多的机械设备中.现今钣金零件广泛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利用工程软件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首先提出了基于UG的钣金件集成数字化制造的技术流程体系,而后提出零件曲面的展开方法,利用UG的开发工具编写了展开程序,将生成的DXF文件输入PRONEST进行板材排样和编制激光切割程序,利用仿真加工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典型的实例加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快速成型和制造技术的叶轮原型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节约成本、快速构造零件原型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快速成型和制造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实现的手段.本文针对快速成型和制造技术在叶轮原型制作中的应用,介绍了快速成型和制造技术的原理以及具体实现叶轮原型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激光直接制造金属零件技术是通过添加材料的方法来制造零件的一种新技术,它是激光加工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的融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激光直接制造金属零件的技术,并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文中介绍了几种目前国内外的主流方法及使用,阐述了它们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最后对激光直接制造金属零件的优点、应用前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TC11钛合金整体叶盘应用3D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D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制备与复杂零件直接近净成形一体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本文介绍了采用3D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研制的某型涡扇发动机TC11钛合金四级风扇整体叶盘的性能和组织,以及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无损检测、刀具结构设计、叶片变形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等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快速成型技术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材料科学于一体的跨多学科领域的新型制造技术。在农机零部件的开发制造过程中,快速成型技术能够结合农机零部件铸型尺寸大、结构复杂的特点,通过铸件三维模型剖分、分块加工、坎合组装浇注等工艺技术,快速完成单件、小批量新产品的试制。在制造过程中,利用无模数字化快速成型机及激光烧结机,可加工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造型,大幅缩短复杂铸件的开发周期,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快速成型技术在智能电动天窗零部件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政  沈虎 《机械》2011,38(4):46-49
结合某企业研发的汽车智能电动天窗机构零件的试制,介绍了试制的汽车智能电动天窗机构的主要零部件之间的作用及其制造工艺过程,并就天窗机构中导水槽托架零件的研制,从零件的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模型数据的处理和最终实现实体模型三维打印等快速成型制造工艺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产品零件小批量试制中,具有成...  相似文献   

7.
快速自动成型(RapidPrototyping)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直接根据CAD模型快速生产样件或零件的成组技术总称,它集成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制造方法不同,快速成型从零件的CAD几何模型出发,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用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堆积而形成实体零件。由于它把复杂的三维制造转化为一系列二维制造的叠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条件下生成几乎任意复杂的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柔性。快速自动成型技术问世不到十年,已实现了相当大的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对材料逐层添加法这种新的制造方法已逐步适应。制造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想方设法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接轨工作也进展顺利。人们用其长避其短,效益非凡。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一起,快速自动成型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制造过程技术在快速成型、数控加工、多功能机床、高速加工、多轴联动机床等技术方面先后有所突破,为数字化制造技术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条件.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广泛使用CAD/CAM软件,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9.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在车身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实际,提出了用CAD技术在计算机内构造零件模型,用激光快速成型的方法加工原理,再用原型快速制造模具试制样件,样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三维的数字化定义是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船用柴油机零件结构复杂等特点,实施全三维数字化定义方法.采用基于特征的三维标注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同时将设计信息、加工制造信息和工艺信息依据制造工序进行合理组织与管理,置于三维软件平台中.在制造时,直接在三维模型上识别加工制造信息和工艺信息,摆脱二维图纸束缚.实验表明,采取该方法可以实现基于全三维模型的统一数据源,满足设计制造对全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便于实现零件制造过程中加工工时的定额计算与管理,提出了一种以CATIA软件为平台,面向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零件加工工时计算方法。该方案在CATIA环境下实现,通过提取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构树中的零件加工工艺信息,识别并提取三维模型下零件的加工特征,获得相对应的加工工艺数据信息,与已经建立的零件工时给定原则进行匹配计算,从而得到基本作业时间,达到了简化工时计算,快速掌握工时的目的,从而建立一套快速获取零件加工工艺信息和工时计算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异质材料零件的CAD与CAM研究的相互孤立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的设计与制造体系。文中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STL数据格式的异质材料零件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方法。以异质材料零件的逐层分解、网格细化及均匀化为基础,逐步对微四面体空间单元网格节点、表面及其内部进行结构与材料的并行设计,之后对异质材料零件CAD模型进行切片分层,获得含有结构信息和色彩信息的系列彩色切片数据,并采用基于数字化微滴喷射技术的快速成型工艺较为系统地实现了异质材料零件的原型设计与制造。  相似文献   

13.
以样板加工为例,结合通快公司制造的TCL4030二维激光切割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阐述了激光切割技术在薄板切割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推广价值;介绍了样板数字化检测方法,运用扫描设备对样板进行扫描处理;通过逆向工程手段,实现样板数字化检查手段,达到零件制造从模拟量传递到数字化制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熔覆、快速成型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加工成形方法的重要补充。介绍了金属粉末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快速成型技术是具有高柔性的先进制造技术,无需任何专用工具,由零件的CAD模型直接完成零件或零件原型的成型制造。将快速成型技术与铸造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铸型或铸模,可极大提高铸造的柔性和生产效率,满足新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的需求,这也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几种快速成型模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实际应用和试验得出,采用SLA法制作的蜂窝结构快速成型模在尺寸波动方面满足精铸需要,并能实现铸件的快速制造。  相似文献   

16.
汽车发动机零件的快速制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最适用于发动机零件制作的选区激光烧结(简称SLS)方法,并将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铸造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快速铸造技术--熔模快速铸造和快速砂型铸造,以快速制造复杂金属零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叶轮原型制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节约成本,快速构造零件原型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实现的手段。现针对快速成型技术在叶轮原型制作中的应用,介绍了快速成型制造的原理及叶轮原型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手持式激光扫描仪的Geomagic和逆向工程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以航空某机加零件为例,使用激光扫描仪对其复杂特征进行数字化扫描,获得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构造CAD模型。运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实现了机加零件复杂型面三维误差比较并以零件截面指标计算分析,为机加零件复杂特征的数字化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防制造技术》2013,(1):15-19
增材制造技术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增材制造技术是指根据三维数字模型,采取逐层叠加的方式直接加工出零件的一类技术,也称作三维打印、直接数字化制造、快速原型等.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初期主要用于模具和样件制作,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了多种材料的最终产品制造,并在成本、效率和质量方面优势突出,展现出与机械加工、铸造等传统制造技术抗衡,成为主流制造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Nd:YAG1.1kW激光器和同轴送粉方式进行了金属零件激光快速成型工艺实验研究.叙述了激光快速成型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实验方法;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量以及Z轴增量对成型质量和形貌的影响.给出了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得到的激光成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