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CR)、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CA)、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SR)、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SA),每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采集外周血清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取主动脉弓做HE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组的体重、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脂联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A组(P0.01),SA组的LDL-C含量显著高于CA组(P0.05),SA组的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体重、体脂率、HDL-C含量、LDL-C含量、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SR组(P0.01);各组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观察到病变。表明在我国居民当前烹调油摄入水平下,与大豆调和油比较,选择玉米调和油能明显降低体重和体脂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LDL-C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玉米调和油比较,摄入更高剂量的大豆调和油更易促进肥胖并造成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中国人饮食习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后称为调和油)摄入量对其血脂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8%和6.5%(质量分数)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称小鼠体质量,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取完整肝脏测量肝指数、进行组织形态观测和组织切片镜检,对肝脏进行组织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结果:小鼠的肝指数与饲料中所添加的调和油剂量呈正相关,空白组小鼠肝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摄入油脂组,推荐摄入量组的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空白组的肝脏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结论:不食用油脂对小鼠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推荐摄入量的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能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摄入不同水平的2种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其体重、血脂、肝脏抗氧化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菜籽调和油低剂量组(A1)、菜籽调和油高剂量组(A2)、大豆调和油低剂量组(B1)和大豆调和油高剂量组(B2),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取肝脏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以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1组TG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和B1组,LDL-C水平极显著低于A2组;A2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I组和A1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B2组和A1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A1组;B1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B2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A1组和B2组;B2组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和A2组,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A2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B1组,显著高于A2组。摄入低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摄入低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猪油、植物油及其调和油对血脂、肝脂及血尿酸的影响,评估其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潜在风险,本文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模拟居民用油习惯,将5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葵花籽油组(SSO)、豆油组(SO)、猪油组(LO)、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SO-L)、豆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O-L)5组,模拟我国部分人群(5%~10%)日均烹调油脂高摄入水平(95g/d),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5%的不同油脂,饲喂8周后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各组,LO组在体脂和血脂方面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SSO-L组和SO-L组在肝脂方面显著高于对应的SSO组和SO组(p0.05)。同时,SSO-L组和SO-L组的SUA和肝脏XOD水平都显著高于LO组(p0.05)。表明在95 g/d的膳食油脂摄入水平下,猪油会极大增加肥胖和患脂肪肝病的风险。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和豆油与猪油调和油也会通过升高尿酸水平来增大痛风和脂肪肝的患病风险。此外,长期以该水平摄入这两种调和油对肝脏功能也有明显损伤。在该摄入水平下,豆油为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扑热息痛(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大豆皂甙组及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以及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OOH)、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显著降低APAP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增高血清ALB水平,降低肝iNOS活性和NO水平,减少肝LOOH和MDA含量,升高肝组织CAT、GPx、SOD活性和GSH水平。提示,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豆皂苷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将实验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飞蓟素组(阳性对照组)及大豆皂苷高、低剂量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皂苷明显增高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b水平,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升高肝组织总SOD、CAT和GPx活性,提高肝GSH水平,降低肝MDA水平;升高肝线粒体Na+-K+-ATPase、Ca2+-Mg2+-ATPase和Mn-SOD活性,降低肝线粒体MDA含量。这说明大豆皂苷可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肉鸡饲料中不同油脂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饲料中油脂添加分别为豆油、猪油、豆油与猪油1∶1调和油(调和油),试验共42 d。结果表明,3种油脂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调和油组ADG略高,豆油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猪油组、调和油组(P0.05),饲料添加豆油组肉鸡料肉比(F/G)极显著低于猪油组(P0.01);3种油脂对肉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肝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3组间TP、AST、CHE、AMY、CK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豆油组HDL-C/L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且血清TC含量显著低于猪油组(P0.05);调和油HDL-C/LDL-C、TC含量与豆油组、猪油组无差异显著性(P0.05);猪油组UA、UREA含量极显著高于豆油组(P0.01),Crea水平极显著高于调和油组(P0.01);豆油组α-HBDH水平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但与调和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豆油或猪油,饲料中添加调和油可提高平均日增重,且有益于肉鸡的心脏功能以及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酒精溶液(50%,V/V,10 m L/kg)灌喂小鼠42 d,建立酒精肝损伤模型,研究红枣醋对酒精中毒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红枣醋均能显著降低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以及肝脏脂质过氧化(LPO)水平,明显改善肝组织肿大;不同剂量的红枣醋均能显著提高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肝组织总超氧化物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保护小鼠肝组织抗氧化系统。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红枣醋能明显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肝损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肝脏抗氧化酶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冯红霞 《中国油脂》2020,45(10):135-140
以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大豆棕榈调和油、棕榈油5种不同饱和度油脂作为煎炸用油,以马铃薯片为煎炸内容物,于140℃循环煎炸。考察马铃薯片的油脂含量、水分含量、色泽、酥脆性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综合分析油脂饱和度对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油脂的饱和度显著影响油炸马铃薯片的品质(p 0.05),随着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油炸马铃薯片的油脂含量呈降低的趋势,水分含量呈增加的趋势,L值呈增大的趋势,表明马铃薯片颜色随着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而越发鲜亮;油炸马铃薯片的酥脆性、感官评分亦随煎炸油脂饱和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5)。由此可知,相对于不饱和度较高的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饱和度较高的棕榈油更加适合马铃薯片的煎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猪油(LO)和大豆油(SO)作为对比,评估一款功能调和油(BO)在不同能量水平下对大鼠血压、组织脂肪酸和氧化-还原稳态的影响。方法:将90周Wistar大鼠分成3个组,分别饲喂LO、SO、BO 12周,每组再划分低、中、高3个能量组(脂肪供能6.7%,10.9%,48.1%),测量大鼠血压、组织脂肪酸和抗氧化等指标。结果:在高脂日粮条件下,与LO组和SO组相比,BO可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质量和体脂比率;显著提高血浆、肝脏和脂肪组织中α-亚油酸/亚油酸比值(ALA/LA),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使大鼠维持较好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此外,BO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和心脏总抗氧化(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结论:功能调和油具有降低肥胖大鼠体脂比率,改善血脂血压的功效,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适宜比例的ALA/LA和多种油脂功能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芦荟白酒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及其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一次性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比较了芦荟白酒和基酒的安全性差异;通过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考察了芦荟白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芦荟白酒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99%平均可信限均比基酒大,表明芦荟白酒比基酒安全,急性毒性小;与基酒相比,芦荟白酒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降低肝脏AST、ALT及丙二醛(MDA)含量。低、中剂量效果最佳。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证明,适量的芦荟白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不同剂量蓝莓叶总黄酮(flavonoids of blueberry leaf,FBL)进行干预后,采集小鼠肝脏和血液,制备肝脏HE病理切片;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以评价FBL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评价FBL的抗炎活性;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评价FBL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小鼠相比,FBL可显著降低LPS/D-GalN诱导的AST和ALT水平增高,明显抑制LPS/D-GalN引起的炎症因子分泌,有效逆转LPS/D-GalN引起的氧化损伤,并且有效缓解LPS/D-GalN导致的肝脏改变。上述结果表明,FBL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祁州漏芦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Gal N)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脂组、祁州漏芦乙醇提取物组、祁州漏芦正丁醇层萃取物组和水层萃取物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末期,腹腔注射Gal N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祁州漏芦不同溶剂层提取物显著降低Gal N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P0.05);降低肝组织i NOS和NO水平,降低肝线粒体MDA水平(P0.05);升高肝线粒体GPx、SOD活性和GSH水平(P0.05)。祁州漏芦提取物对Gal N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添加蛹虫草多糖的益生型酸奶对乙醇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每日灌胃小鼠体积分数40%乙醇后再灌胃不同蛹虫草多糖添加量(0.03%(低剂量组)、0.06%(中剂量组)、0.12%(高剂量组))的益生型酸奶,共灌胃28 d。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肝脏的生化指标,并取肝脏制作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相比,不同蛹虫草多糖添加量的益生型酸奶均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以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P0.05),同时使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也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肝脏功能提高,血清ALT、AST活力分别降低58.87%、38.89%;肝脏脂肪代谢能力提高,TG、TC、LDL-C水平分别降低39.48%、26.92%、38.54%,HDL-C水平提高20.67%;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提高,小鼠肝脏中GSH-Px、SOD活力分别提高53.95%、25.16%,MDA水平降低了49.57%。结论:添加蛹虫草多糖的益生型酸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未添加蛹虫草多糖的酸奶,且添加量越高,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越强,添加蛹虫草多糖益生型发酵酸奶可发挥蛹虫草多糖和益生型酸奶在护肝功能方面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香蕉粉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II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将SD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CG)、糖尿病大鼠香蕉粉干预组(DBG)、正常对照组(NCG)、正常大鼠香蕉粉干预组(NBG)。香蕉粉干预喂养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糖耐量(IGT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肝糖原,并计算肝脏指数及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DBG组可以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FBG、IGTT、ALT、AST水平,提高TP、GLB水平和AST/ALT值及A/G值,并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香蕉粉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Ⅱ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角鲨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角鲨烯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花生油,阳性组灌胃葵花牌护肝片350 mg/kg;角鲨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角鲨烯500、250、125 mg/kg,每日1次,30 d后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制备16 h后检测肝脏系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脏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角鲨烯可明显降低血清ALT、AST、TG水平,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并提高肝组织GSH含量,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大剂量还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结论:角鲨烯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持续酒精摄入所致的酒精性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100只健康成年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小鼠经口灌胃浓度分别为0.33、0.67和2.00 g/L的番茄红素玉米油混悬液,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玉米油,容量为0.2 ml/10 g,1次/d,连续30 d。第31 d始,给予上述试剂3 h后,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其余4组灌胃56°白酒0.12 ml/10 g;1次/d,连续8 d。末次灌胃、禁食16 h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羰基,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同时计算死亡率、累积存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羰基和肝脏中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小鼠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时间延长;同时,肝脏中SOD、GSH-P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羰基和肝脏中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番茄红素灌胃剂量升高,小鼠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羧基和肝脏中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SOD、GSH-Px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番茄红素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多环芳烃污染和危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随机采集的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检测,以终生致癌风险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5份食用植物油样本中普遍存在PAHs污染,萘的污染程度最高,检出率为89.3%,平均含量为13.67 μg/kg;苊烯污染程度最小,未检出;食用植物油中轻质PAHs污染程度远高于重质PAHs;4类食用植物油中总轻质PAHs与16种优控PAHs总污染水平顺序均为: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总重质PAHs的污染水平顺序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食用植物油中PAHs污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其风险顺序为: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玉米油.建议强化食用植物油中PAHs的控制和监管,修订相关标准,规定PAHs的最高限量值,确保食用植物油PAHs污染处在较低水平及其潜在危害处在可忽略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沙棘甾醇作为实验药物,采用Schaal烘箱贮藏法,研究沙棘甾醇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沙棘甾醇对大豆油和猪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大豆油和猪油氧化的抑制率在6.56%~33.43%,随剂量的增加其抗氧化的强度逐步提高,呈正相剂量依赖效应,对猪油氧化的抑制率高于大豆油,约为大豆油的1.4~1.6倍。沙棘甾醇抗氧化作用弱于维生素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维生素E,强于胡萝卜素。沙棘甾醇分别与维生素C、BHT按2∶1、1∶1和1∶2复配对大豆油和猪油氧化的抑制率较沙棘甾醇提高31.42%~84.02%,较维生素C提高0.21%~26.76%,较BHT提高12.86%~48.48%,明显优于单一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向其灌胃不同含量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通过测定其大脑皮层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考察DHA藻油促进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抑制机体过氧化反应的生理功效。结果表明:含DHA藻油的大豆调和油在一定的DHA剂量范围内对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而T-AOC活性和CAT活性则与DHA的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间接说明大豆调和油中所添加的DHA藻油在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