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脉孢霉发酵豆渣产纤溶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食脉孢霉为产纤溶酶菌种,选用廉价物料新鲜豆渣和麸皮为初始发酵底物(15g(干重)/500 mL三角瓶),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是:豆渣:麸皮(4:1)+CaCl_2(0.75%)+FeSO_4·7H_2O(0.045%)。每瓶培养基接种3.4×10~5个孢子,在28℃恒温箱培养48h,然后用生理盐水(100 mL/瓶)浸提4~6 h。摇瓶优化后的酶产量约为220 U/g,浅盘发酵放大结果为330 U/g,10倍于初始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少孢根霉在液态发酵后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最大酶活时最适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吐温-80、吐温-20、曲通-x、聚乙烯醇、V_c、醋酸钠和EDTA作诱导剂,以吐温-80的效果最佳,使用量为100μL/ 100mL时获得最大酶活;麸皮、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玉米粉作碳源,以麸皮的产酶效果最佳,2%的麸皮使用量获得最大酶活。少孢根霉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2%少孢根霉在75mL黄豆芽液体培养基中,加2%的麸皮、调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6.0,再加100μL/100mL诱导剂吐温-80,于35℃培养48h。  相似文献   

3.
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好食脉孢霉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FPA和CMC酶活力为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培养基主要成分由豆渣和麸皮组成,培养基起始pH值为5.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72h,此时摇瓶发酵液中的FPA酶活力达到790.2U/mL,CMC酶活力达到459.4U/mL.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产纤溶酶的海洋枯草芽孢杆菌LJ-22的固、液体发酵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确定该菌株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温度31℃,初始pH7.0,转速180r/min,接种量4%,培养时间72h,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温度34℃,初始pH7.0,接种量10%,装样量10g,静置培养时间72h。在上述条件下,菌株LJ-22的液体发酵产纤溶酶酶活为(830±12.5)IU/mL,是优化前的1.69倍,固体发酵产纤溶酶酶活为(4300±12.8)IU/g,是优化前的1.56倍。通过比较固、液体发酵条件及产酶酶活,得出该菌株更适合液体发酵,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固体豆粕为氮源,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从无机氮源、胰蛋白胨、初始pH值、接种量和发酵周期方面优化了中华根霉12#产纤溶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5%,豆粕粉6%,NaNO30.2%,NH4Cl 0.1%,胰蛋白胨2.5%,初始pH4.3;适宜的培养条件是:接种量20%,发酵周期60h,纤溶酶酶活力为182.00U/mL.  相似文献   

6.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蛹虫草纤溶酶。运用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蛹虫草固态发酵的无机盐添加量进行了细致探索。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蛹虫草菌固态发酵生产纤溶酶的适合培养基主料为麸皮和大米,二者质量比为1︰1,培养基加水量75 g/100 mL,无机盐CaCl_2和(NH_4)_2SO_4的添加量分别为0.1 g/100 mL和2 g/100 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接种量25 g/100 mL,培养时间5 d,固体发酵物的纤溶酶浸提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的固体发酵纤溶酶活力达167±1 U/mL。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脂肪酶活力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好食脉孢菌液体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由麸皮和豆粕组成,比例为5∶3,培养基中添加1.0%的tween80以及0.1 g/L的KCl,培养基初始p H为6.0,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50 m L,接种量为1%,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 h,优化后脂肪酶活力达到377.5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6倍。通过优化有效的提高了好食脉孢菌产脂肪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麸皮。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同时建立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随葡萄糖和麸皮含量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灰树花发酵最优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27.83,麸皮35.57,KH_2PO_43,MgSO_4 1.5,VB_1 0.05,在此条件下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达到1.397 g/100m L,2.176 g/L和22.177 U/100 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1.9,0.75倍和2.71倍。研究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初始pH、接种量、温度、转速、接种种龄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的最适初始pH为5.0,接种量10%,选取培养7 d的种子液,25℃,180 r/min振荡培养7 d即可结束发酵。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木聚糖酶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毕赤酵母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麸皮水解液浓度、酵母水解液浓度和甲醇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麸皮水解液402.5g/L、酵母水解液49.9 g/L和甲醇添加量为28.1mL/L时,木聚糖酶最大理论酶活为6566.79U/mL。经3次试验验证,实际平均酶活与预测酶活相近,比优化前木聚糖酶酶活提高了23.7%。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研究发现其最适产酶的发酵条件为:ρ(葡萄糖)=20g/L、ρ(豆渣)=60g/L、pH7.0、温度37℃、种龄24h、接种量10%。发酵第四天产酶最高,最大产酶量可达713.11IU/mL。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产纤溶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筛选到一株产纤溶酶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研究发现其最适产酶的发酵条件为:ρ(葡萄糖)=20g/L、ρ(豆渣)=60g/L、ph7.0、温度37℃、种龄24h、接种量10%。发酵第四天产酶最高,最大产酶量可达713.11IU/mL。  相似文献   

12.
对果蔬灰霉菌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2.5 g,苹果渣1.5 g,硫酸铵0.5 g,磷酸氢二钾0.0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p H 5.0,接种量3个圆孔,装瓶量30 m L。在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试验,果胶酶平均酶活力达4.918 U/m L,酶活力提高了2.698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分离培养基从废纸液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鉴定为绿色木霉。同时对绿色木霉摇瓶发酵产酶进行了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纤维素粉:麸皮为12g∶8g;氮源(NH4)2SO4:玉米浆:豆饼粉为2g∶2g∶1g;起始pH2.5;接种量8%;转速200r/min;乳糖诱导添加量0.2%;发酵时间4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CMCA酶活达到735.06U/mL,比未优化条件下酶活234.21U/mL提高了213.8%。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以番茄红素产量及干质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大豆蛋白胨对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3.1607产番茄红素的影响,并对其添加量、添加时间、菌种接种量进行优化。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响应面法,对添加了大豆蛋白胨的粗糙脉孢菌发酵产番茄红素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大豆蛋白胨时,孢子干质量及番茄红素的产量都明显提高,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蛋白胨添加量11 g/L、发酵55 h时添加、菌种接种量6%,添加后继续发酵51 h后孢子干质量达0.25 g/L,番茄红素产量达9.64 mg/L。  相似文献   

15.
高产纤溶酶霉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伟红  李佳  王影  张锦玉  李玉 《食品科学》2008,29(1):207-211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U/g,比优化前提高了213U/g.  相似文献   

16.
根霉产纤溶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单因素,均匀设计和正交试验,从碳氮比、无机氮源、胰蛋白胨、pH值方面优化了根霉液体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菌株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5.6%,豆粕水解液5.3%,二者体积比为2∶3,磷酸氢二铵0.4%,硝酸钠0.5%,pH值自然.优化培养基的纤溶酶酶活力为140.00U/mL.  相似文献   

17.
对绿色木霉Sn-9106固态发酵中药残渣产纤维素酶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滤纸酶为纤维素酶活性指标,麸皮、蛋白胨、KH2PO4添加量为影响因子,先采取单因素实验确定3种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然后通过相应面法(RSM)优化产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最大酶活力为12.3 IU/g时所需固体发酵基质中麸皮、蛋白胨及KH2PO4的浓度分别为19.80g/L、2.06g/L、2.90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纤维素酶产量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均匀试验对双酶协同作用进行了玉米糖化条件、发酵条件的研究,得出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4℃、α-淀粉酶添加量0.0435g/20g玉米粉、糖化酶添加量0.0742g/20 g玉米粉、pH 5.7、糖化时间6h,还原糖含量可达119.96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添加麸皮量为30g/100g玉米粉,乳酸得率136.92g/L.  相似文献   

19.
以产纤溶酶的菌株根霉 12 # 为出发菌株 ,对其进行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 ,筛选到74株制霉素抗性突变株。所有抗性突变株经进一步固态发酵筛选 ,获得了 4株稳定高产纤溶酶的正突变株 ,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 3 2 9%、2 1 5 %、2 2 3 %和 18 0 %。以其中的 1株为菌种 ,研究了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基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加水量、无机盐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实验范围内根霉 12 # 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m (麸皮 )∶m (豆粕 )=1∶2 ,初始 pH5 0 ,加水量 0 75mL/g物料 ,MnSO4·H2 O和 (NH4) 2 SO4加量分别为 0 2 5 %和1 42 % (对物料 )。优化条件下的固态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 744 5 7U/g物料。  相似文献   

20.
《酿酒》2016,(4)
以55℃培养条件下筛选的1株酒曲耐高温产酯酶芽孢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选择培养基和产酶培养基,分别在30℃和55℃条件下进行培养和摇床发酵,观察透明圈并测定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及酯化酶的活力;选择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 H、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30℃培养条件下研究其产酯酶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特性,且在30℃条件下产酯酶活力最大值为0.963g/100m L,产蛋白酶活力最大值为0.013U/m L,产淀粉酶活力最大值为2.510U/m L,产纤维素酶活力最大值为9.360U/m L,液态发酵产酯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添加乳糖5g/100m L麸皮、1.5g/100m L、Ca~(2+)0.01g/100m L、表面活性剂1.5g/100m Lp H、7.0,发酵时间5d,该条件下芽孢菌的产酯酶活力达到最大值0.905g/100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