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了解铁路高铁餐车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在从业人员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对某铁路局542名高铁餐车服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该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得分为5.79±1.67分(满分10分),合格率为44.0%,良好率为13.7%。416名(96.7%)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获得与行业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行为总体形成率为78.6%。被访者文化程度愈高,其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就愈高,各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岁以下年龄组别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年龄组别被访者低(P<0.01)。岗龄1年以下的被访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安全行为形成率均较其他岗龄组别被访者得分低(P<0.01)。结论 高铁餐车食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食品安全认知,但仍存在不足。他们获取相关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在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习惯方面,需要对他们宣教干预,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上岗时间不长的人员。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某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教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上海市某大型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该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采用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于宣教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宣教后被调查者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总体得分由宣教前的5.79(±1.67)分提高至7.83(±1.62)分(满分10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超市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或关注者由宣教前的60.5%上升至90.5%(P〈0.01),认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有意义者由宣教前的84.2%提高到96.2%(P〈0.01);宣教前后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的总体形成率分别为78.6%、95.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活动显著提高了该连锁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15个省畜禽屠宰、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餐饮食品加工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态度和行为得分较高。除专业背景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职年限、区域位置和是否接受培训都会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KAP得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培训对食品从业人员KAP得分提升最为明显,然而,现有的关于培训的规范要求的执行情况还需进一步改善。同时,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应针对影响从业人员KAP表现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素养,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品安全相关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食品监管人员,共计18 802名。采用网络调查法对三类人群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品安全KAP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食品从业人员(79.51±11.71)、食品监管人员(74.33±11.23)、食品专业技术人员(66.88±15.28)。女性食品从业人员的KAP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类人群中未发现此影响;随着年龄增大,食品从业人员KAP得分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和食品监管人员的得分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随学历升高和 而增加;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随着就业年限增加而增高;有食品专业背景的食品监管人员KAP得分高于非食品专业背景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食品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未发现类似影响;一年内参加过培训的三类人群KAP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培训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地区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类人群对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态度趋向于积极,但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行为习惯均需进一步提高。相关用人单位应根据不同人群当前食品安全KAP方面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三类人群的食品安全KAP水平,进而保障食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餐饮从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知识知晓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单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83户餐饮单位的1 735名餐饮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运用Excel 2003、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被访1 678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知识知晓率为75.1%,性别、户籍、年龄、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岗位、餐饮单位类型等为知晓率主要影响因素,各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知识普及情况较好,但需加强外省市来沪年龄较小、从业年限较短、文化程度较低的餐饮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河北省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从业态度和行为的现况,为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759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唐山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总体知晓率分别为74.1%、88.2%和79.3%;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为89.3%,未达100%;文化程度高、单位规模大、经过培训、从业时间长的从业人员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良好率均高于相应其它人员;从事烹饪岗位的从业人员好于其它岗位人员。结论:唐山市部分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较低,但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态度比较积极,因此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宣传、加大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对提高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规范食品从业人员行为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人员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开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15个省的省级、市级、区(县)级政府行政部门下属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及第三方机构、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调查共回收问卷1 505份,有效问卷1 386份,平均得分为0.63±0.14。除性别和最近一次接受培训时间外,不同年龄、学历、行业就职年限、专业背景、机构类型、实验室类型、所在区域和通常接受培训形式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食品安全KAP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与态度得分、知识与行为得分、态度与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尽管存在满分问卷,但全国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KAP平均得分仅略高于及格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提示部分人群,如新入职及学历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应注意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提升和检验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市级、区(县)级等基层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建设,建议采用专家现场讲座等形式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食品理化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国15个省的省级、市级、区(县)级部门下属食品理化实验室及第三方机构、企业等非政府机构食品理化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339份。除性别对态度得分无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就职年限等对行为无显著影响外,年龄、实验室类型、所在区域和最近一次接受培训时间等均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因素,且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尽管存在满分问卷,但食品理化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KAP平均得分仅略高于及格水平。需要关注重点人群,如年龄25岁以下、就职年限2年以下或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提升、态度的端正和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常州科教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情况,随机抽取五所高职院校的9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5.69±1.32)分,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年级(P0.05)。12.5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以知信行(KAP)模式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从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上述数据,分析(KAP)模型中三个要素两两之间相互的关系和影响从业人员知识、态度、行为的多重因素。从分析中我们得知餐饮类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而从业态度和从业行为较标准仍有很大的偏差。本研究通过分析获得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以后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魔芋胶(魔芋葡甘聚糖)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0年的开发和研究,发现魔芋胶(魔芋葡甘取聚糖)不仅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且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本文通过研究,验证和市场反馈证实,魔芋胶在六大系列食品和八大系列食品添加剂中,都取得了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L-肉碱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肉碱是人体所需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L-肉碱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现状作了概述,并对L-肉碱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浅谈油炸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油炸食品中的有害成分,提醒消费者降低食物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以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并针对油炸食品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提倡合理膳食,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茶多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简单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制备方法和安全性 ;且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保健与药理作用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并指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茶多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档案资料及文献检索、数据汇总分析等方式,研究分析深圳市食品卫生从政府投入、监督队伍建设、食品企业的壮大、监督力度的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及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成就,对深圳市30年来食品卫生事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30年来,深圳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机构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37家;市及区级机构固定资产由10万元发展到3.68亿元;工作人员由28人发展到1297人;业务用房面积由300m2发展到52185m2;专职的食品卫生专业人员由2人发展到138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由232家发展到84515家;食品的检测项目由5项发展到384项;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率由88.24%上升至97.1%。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食品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机构应不断加强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确保大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使食品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对食品卫生标准体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方法介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况,及在食品卫生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食品卫生标准在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下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在科学基础、更新速度、体系结构等方面的不足。结论针对面临的上述挑战,给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包括提高科学性、加强危险性评估的地位、加强国内外沟通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城市在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综合成效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有针对性的推行策略:并对推行过程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利用推行过程成效影响因素模型对广东省部分城市在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皮尔逊卡方值X^2检验等统计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所调查的城市中均有监督员掌握标准程度、监管机制、预期目标实现、宣传培训、监督频率落实和推行方案的可操作性等20余项指标存在不足,影响了推行的总体成效;城市之间影响因素实施情况与成效评价结果及现实情况相一致。本次研究建立的推行过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能较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在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策略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推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汇总了2005年我国保健食品注册概况,包括注册的产品数、产品功能及地域分布.从产品注册的角度分析了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保健食品注册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了简要地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9.
阐述改革开放30年来海淀区食品卫生监督事业在监督体制、人员编制、监督思路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震后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决策提出建议。方法对四川汶川震后食品的运输、保存、分发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及分析。结果地震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食品来源不一,不同主副食品、饮用水等的卫生特点也各不同。结论地震是众多自然灾害的一种,由其引起的食品卫生问题与其他灾害不尽相同。提出了对救灾食物的储备、调运及分发过程中常见存在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