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4Mo4V钢轴承套圈尺寸稳定性热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4Mo4V钢制发动机主轴轴承存放一段时间后尺寸涨大,影响用户安装使用。试验研究了Cr4Mo4V钢制轴承套圈尺寸稳定性的热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满足了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8Cr4Mo4V钢制航空轴承套圈滚道磨削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航空轴承内套圈滚道磨削工艺特点,基于ABAQUS建立轴承内套圈滚道磨削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内套圈滚道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分析及验证,进而优化了轴承内套圈滚道磨削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喷丸工序、适当提高进给速度和终磨采用220目白刚玉砂轮替代石墨砂轮可有效提高轴承内圈滚道残余压应力。  相似文献   

3.
韩伯群 《热处理》2008,23(6):47-50
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有尺寸变化和几何形状变化两种类型。对SUJ2钢制6200型轴承套圈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量,如膨胀量、椭圆度和圆柱度与套圈尺寸、淬火油温、残留奥氏体量、淬火冷却均匀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G20CrNi2MoA钢代替G20Cr2Ni4A钢制造轴承滚子的热处理试验.试验表明,用G20CrNi2MoA钢代替G20Cr2Ni4A钢制造轴承滚子,渗碳过程易于控制,淬火时可根据滚子尺寸不同,选择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能完全保证G20CrNi2MoA钢制造的轴承滚子的淬火质量.用G20CrNi2MoA钢代替G20Cr2Ni4A钢制造轴承滚子,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即节约了材料费用,又减少了热处理加工费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渗碳温度、碳势、锻造比、预处理及预热等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因素对20CrNi2Mo钢热处理畸变的影响。针对20CrNi2Mo钢渗碳淬火的畸变特性,可通过优化的工艺参数较好地控制20CrNi2Mo钢的畸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型井式渗碳炉对G20Cr2Ni4A钢制特大型轴承套圈进行970℃高温渗碳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温渗碳工艺渗碳后轴承套圈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不低于常规渗碳后的各项性能。同样的产品采用高温渗碳工艺比采用常规渗碳工艺渗碳可以节约渗碳时间33%左右,节电33%左右;同时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专利文献     
专利名称:GCr15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专利申请号:CN201010255753.9公开号:CN101942555A申请日:2010.08.16公开日:2011.01.12申请人:浙江八环轴承有限公司本发明提供一种GCr15钢制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包括:(1)对轴承加热至830~860℃,保温,油淬;(2)回火。本发  相似文献   

8.
刘爱辉  隋艳伟 《热加工工艺》2012,41(10):182-183,209
针对重载齿轮用20CrNi2Mo钢热处理后易产生变形的问题,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0CrNi2Mo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试样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与原始工艺相比变化不大,抗拉强度、表面硬度、热处理畸变量均比用原始热处理工艺处理的性能要好,因此重载齿轮用20CrNi2Mo钢热处理时应采用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代替原始工艺,为扩大20CrNi2Mo钢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油浴淬火和盐浴淬火对GCr15SiMo钢制特大型轴承套圈淬硬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淬火方式加工的轴承套圈成品硬度均能满足技术要求;生产上可根据轴承套圈批量大小选用辊底式盐淬连续炉或井式油淬周期炉两种设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 1 0 0 Cr Mo7钢制 77752轧机轴承的贝氏体淬火处理工艺及其性能 ;用 1 0 0 Cr Mo7钢制轧机轴承进行贝氏体淬火代替 G2 0 Cr2 Ni4A钢制轧机轴承渗碳淬火 ,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英芸 《铸造技术》2014,(6):1213-1215
对20CrNi2Mo和20Cr2Ni4钢进行渗碳热处理,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性能。结果表明,钢材的表层硬度由表及里逐渐降低,同一深度下,20CrNi2Mo钢的硬度要高于20Cr2Ni4钢。20CrNi2Mo钢渗碳热处理后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8Cr4Mo4V钢制直壁圆筒形轴承外套圈在不同工作温度下内外径尺寸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引起轴承外套圈尺寸变化和表面残余应力变化的因素,并对轴承外套圈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温度下,保温300 h后轴承外套圈的尺寸均增加1~2 μm,轴承外套圈外径的尺寸变化量大于内径尺寸变化量;工作温度下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深度回火,均会使轴承外套圈内径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加。工作温度为150 ℃时,内、外径表面残余压应力绝对值增加幅度最大,随着工作温度的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绝对值增加幅度降低。轴承外套圈内外径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增大是由于轴承钢中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发生体积膨胀引起的。马氏体发生深度回火导致体积收缩,外套圈内外径收缩尺寸量不同将引起内外径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值变化不同,尺寸收缩将导致内径残余压应力增大,而外径残余压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13.
在DIL805A/T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0CrNi2Mo板条马氏体钢进行了等温单道次轴向热压缩试验,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形变量对20CrNi2Mo钢板条马氏体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钢在压缩变形过程中极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开始的临界应变为0.22。当变形量小于临界应变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板条束尺寸增加,板条块宽度减小,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当变形超过临界应变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原奥氏体晶粒、板条束、板条块逐渐被细化,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先略有减小后逐渐增大。极图分析表明,20CrNi2Mo钢在形变过程中板条块取向逐渐呈现择优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在DIL805A/T热模拟试验机上对20CrNi2Mo板条马氏体钢进行了等温单道次轴向热压缩试验,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形变量对20CrNi2Mo钢板条马氏体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钢在压缩变形过程中极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开始的临界应变为0.22。当变形量小于临界应变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板条束尺寸增加,板条块宽度减小,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当变形超过临界应变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原奥氏体晶粒、板条束、板条块逐渐被细化,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先略有减小后逐渐增大。极图分析表明,20CrNi2Mo钢在形变过程中板条块取向逐渐呈现择优分布。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冷却介质对20CrNi2Mo钢进行了淬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冷却速率对20CrNi2Mo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冷却速率的增大,20CrNi2Mo钢的晶粒度几乎不变,板条马氏体束细化;强度提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基本不变;并且随着冷却速率增大,冲击吸收能量增高,断口由脆性断口转变为韧性断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8Cr4Mo4V钢制备的轴承套圈进行不同时间的冷处理,对热处理不同阶段的组织进行观察,测定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并测定了经不同阶段热处理后轴承套圈尺寸,研究了热处理对轴承套圈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和回火使轴承套圈尺寸增大,冷处理使轴承套圈尺寸减小,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使比容增大,尺寸增大,冷处理降低淬火应力,使马氏体发生分解,比容降低,尺寸减小。冷处理在促进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同时,也使铁原子晶格常数缩小,析出超微细碳化物,从而导致尺寸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20CrNi2Mo钢重载齿轮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Cr2Ni4钢在生产中存在热处理工艺复杂、零件畸变较为严重且校正困难、材料成本较高等问题,对比研究20CrNi2Mo与20Cr2Ni4钢热处理工艺性及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金相组织、渗层性能以及畸变情况.结果表明,采用20CrNi2Mo钢替代20Cr2Ni4钢应用于重载齿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弧喷涂方法在钢基体上制备了铝青铜涂层,测试分析了铝青铜涂层的组织形貌、结合强度、孔隙率、显微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对铝青铜/钢双金属材料的轴承套圈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电弧喷涂铝青铜涂层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制轴承套圈上电弧喷涂铝青铜涂层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量0~0.8和应变速率0.01s-1~10s-1条件下对20CrNi2Mo钢进行高温单道次压缩实验,分析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对20CrNi2Mo钢变形抗力的影响最为强烈:20CrNi2Mo钢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且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应变量3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变形抗力。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20CrNi2Mo钢高温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与实测值比较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限制淬透性轴承钢的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永安 《上海金属》1998,20(3):34-38
论述了限制淬透性轴承钢制造的铁路轴承内套圈采用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处理的工艺要点及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该工艺处理的套圈获得表层为马氏体,心部为珠光体的优良强韧性组织和表层大于3mm的压应力层,套圈的疲劳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