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产300MW汽轮发电机气隙取气风斗改进由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FSN-300-2型3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气隙取气风斗,原为凸出式的显风斗,它高出转子表面13mm,取风系数为0.2;转子绕组设计温升及最热点分别为40K及55.6K,实测...  相似文献   

2.
气隙取气转子风斗取风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风斗的取风性能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通风冷却效果.对转子风斗的取风性能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获得了风斗结构参数对其取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汽轮发电机转子风斗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轮发电机隐形风斗新结构开发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0MW汽轮发电机是我国主力机组,转子内冷采用气隙取气新技术,转子表面为显型凸出式风斗结构,高出转子表面13mm,风摩损耗较大,噪声较高,安装也不方便,电机效率仅为98.92%,而且温升裕度较大。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于最近开发成功一种隐形凹入式风斗新结构,使机械损耗由原来的2070kw降低到1266kw,取风系数由原来的0.2降低到O.16,效率由98.92%提高到99.02%,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汽轮发电机隐形风斗新结构开发成功@孙瑶廷$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4.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为了研究不同结构转子进、出风斗的取风能力和引风能力,对气隙取气通风系统进行了静态实验模拟研究,得到了进风斗和出风斗取风性能之间相互影响规律,为转子气隙取气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通风冷却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转子斜流通道与进出风斗结构的发展,定、转子气隙隔板应用和转子端部通风冷却性能的改进,并提出了它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梅英  宋璞 《华中电力》2009,22(1):52-54
三门峡水电厂5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转子通风系统经过一次π型旋转风斗改造失败后,再次进行了Ⅱ型旋转风斗的改造;对这两种通风系统改造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三门峡水电厂发电机通风改造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的发展要求,介绍了汽轮发电机定子蒸发冷却及转子蒸发冷却的原理和结构.详尽地分析了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的可行性,得出定子浸润式、转子开放管道式蒸发冷却方案应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结论;同时对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开放管道式蒸发冷却技术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取得开放管道式转子绕组沿半径方向的温度分布情况,并粗略估计冷却能力,旨在为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向更大容量发展、探索新的冷却结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总结国内外在改进气隙取气通风系统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定转子间气隙气流改进、转子斜流风沟结构改进和进、出风斗结构优化等,并提出气隙取气通风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9.
王仪珊 《江西电力》2007,31(3):34-36
江西新余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200 MW汽轮发电机,在2006年计划检修时发现转子、定子沿轴向被金属物严重击伤,其中定子铁芯表面有212处及部分槽楔有明显损伤点,转子表面及风斗有174处缺损脱落点。检查确认系转子上用于固定励磁护环的环形键一个挂耳断裂,在发电机高速运转时无规则的高速撞击所致。经生产厂家检修人员用9天时间现场修复,并进行了有关试验合格,投运后一直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ANSYS模态分析在汽轮发电机转子临界转速计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婷 《防爆电机》2009,44(3):37-38
高速汽轮发电机转子的临界转速是汽轮发电机转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能够全面考虑影响汽轮发电机转子临界转速因素,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有限元分析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文章详细介绍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模态分析功能,计算汽轮发电机转子临界转速的方法和计算结果的后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开槽实心转子异步电机转子的三维非线性涡流场计算量大,常采用二维有限元结合光滑实心转子端部系数的方法简化计算。但在转差率增大时,采用光滑转子端部系数仿真计算的误差明显增大。根据开槽实心转子涡流分布随转差率变化的规律,提出适用于全转差率范围的开槽转子端部系数。依据该端部系数修正转子电阻率,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开槽实心转子电机电磁场,可考虑转子端部效应以及定、转子铁心磁路饱和的影响。在不同工况下,对两台不同转子槽数的开槽实心转子样机分别采用不同转子端部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该文提出的开槽转子端部系数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较吻合,且在转差率较大时,开槽转子端部系数随转子槽数增多而增大。可为准确计算开槽实心转子电机参数及其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对其结构参数的敏感性,不仅对保证转子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振动品质有重要意义,还为转子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必要的调频手段。本文以东方某600Mw汽轮机轴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传递矩阵法及敏感度研究转子参数对轴系扭振频率的影响。轴系频率对转子局部扭转刚度的最大敏感度可达36%,但其轴系扭振振型变化很小。分析结果表明,东方桌600Mw汽轮机轴系扭振固有频率对转子轴颈和联轴器局部的参数较为敏感。其中局部的刚度对扭振频率较低的模态影响较大,局部的转动惯量对扭振频率较高的模态影响较大。对扭振模态影响最大的局部常常在扭振振型变化最大处。  相似文献   

13.
对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机组的透平转子进行了支撑在支架上和弹性钢丝绳悬吊状态下的模态测试,探讨了不同约束方式对转子模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透平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并将该转子前三阶主要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的有限元计算值和试验测试值做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支撑在支架上的透平转子可能有介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模态存在;弹性钢丝绳悬吊状态下的透平转子可近似为自由状态;透平转子固有频率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测值吻合很好,特别是在低阶频率,这对透平转子的模态分析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笼型转子无刷双馈电机(BDFM)由于其简单且特殊的转子结构,使得转子磁场谐波含量大,直接影响转子的磁场调制能力。从电机内部磁场入手,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BDFM转子磁场的方法,分析了转子磁场与转子短路环个数及短路环分布的关系。以短路环个数及短路环分布跨距为参数,建立MATLAB计算程序对转子磁场调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了转子的极限调制能力。最后,通过Flux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电机模型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转子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工程实际中,如何快速准确监测感应电机转子温度对电气设备状态评估、故障预测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受运行条件限制,转子温度很难直接测得且通过间接评估方法也存在较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参数辨识的转子温度评估方法,利用转子槽谐波辨识得到转子转速,进而利用可模拟电机堵转运行的起动初始阶段的实测电参数求解得出转子电阻。将上述求解得到的转速与转子电阻,当作实时辨识转子电阻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所需初值,避免了初值求解迭代时间过长的问题,实现了快速在线辨识转子电阻。进而基于金属材料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求出转子实时变化温度数据。以1台22 kW感应电机为例,辨识了负载条件下的转子温度情况,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形成原因、危害、检测难点进行了分析,对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和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的特点。结合一例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发现、诊断及处理过程,对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解体检查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转子电流与振动关系法、探测线圈波形法、重复脉冲法(RSO)三种检测方法适用于机组的不同运行状态,检测原理各不相同,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三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可及早发现并定位匝间短路故障。为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永东 《发电设备》2009,23(3):164-169
简述了转子不平衡的原因和不平衡振动的特征,以及对汽轮机转子、轴承箱振动、转子应力和动、静摩擦的影响;分析了出现转子不平衡的其他原因,是由测振探头的工作表面问题、电气噪声、转子裂纹和弯曲等造成的;指出转子动平衡是消除转子不平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sign of a permanent-magnet (PM) motor for zero-speed sensorless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by means of injection of a high-frequency signal. Various aspects are investigated: influence of the rotor structure, stator and rotor saturation, reliability of finite-element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motor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f rotor iron bridges and of rotor eddy currents induced.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give the key rules to designing a PM motor suitable for sensorless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loci of direct and quadrature axis of rotor currents are used for online detection of winding fault on stator side as well as rotor side in three-phase wound rotor induction motor.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used for detecting load on induction motor and open circuit fault condition on stator side as well as rotor side. Detection of winding fault is affected by unbalanced supply voltag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FFT of modulus of direct and quadrature axis is u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otor current analysis are validated with stator current analysis. Research work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based on stator currents analysi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of detecting winding faults and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tator winding faults and unbalanced supply voltage using rotor current is no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20.
磁悬浮电动机刚性转子径向位置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双磁悬浮电动机4自由度刚性转子系统为对象,研究了磁悬浮系统转子径向位置的控制.对于双磁悬浮电动机系统,两端的磁悬浮电动机所产生的电磁力,除了可以作用在本端, 还会影响到另一端,同时,转子的陀螺效应又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必须对4个径向位置进行控制.首先根据转子的动力学方程,建立起磁悬浮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采用输入向量补偿和基于二次型最优的状态反馈方法, 构造出磁悬浮系统的控制算法,实现4自由度径向位置的控制.通过仿真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