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超临界萃取米槁精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槁精油过程,文中对该过程萃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3层反向传导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编制模型程序。以温度、压力、超临界CO2流体流率和原料平均粒径为输入,以收率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模型可用于萃取过程预测,与实验结果比较,预测平均误差小于5.0%。说明该模型可以对萃取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本文论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重要性,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植物精油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植物精油超临界萃取的数学建模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两相模型、多组分多孔球解吸附-溶解-扩散(DDD)模型、微分质量守恒模型等,并对各个模型的萃取机理和模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柑橘精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李延升 《广州化工》2011,39(10):85-87
以柑橘皮为实验材料,以柑橘精油萃取率为指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投料量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对柑橘皮中精油的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柑橘皮中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32℃,投料量120 g,萃取时间2.5 h,柑橘精油的萃取率为3.60%。  相似文献   

4.
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香茅精油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香茅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香茅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9℃、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时间88 min,在此条件下,香茅精油的平均收率达到3.95%。  相似文献   

5.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结合分子蒸馏纯化制取橙花精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时间240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萃取流速20L.h-1。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橙花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4种化合物。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分子蒸馏制取橙花精油的方法具有工艺操作温度低、基本上不破坏热敏性物质、精油香气更接近天然、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结合分子蒸馏纯化制取橙花精油。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时间240min,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萃取流速20L.h-1。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橙花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4种化合物。用超临界CO2萃取结合分子蒸馏制取橙花精油的方法具有工艺操作温度低、基本上不破坏热敏性物质、精油香气更接近天然、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植物精油提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工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介绍了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包括超临界CO~2萃取、连续亚临界萃取、微波萃取、微胶囊双水相萃取、超声波萃取、分子蒸馏、酶法提取等方法,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迷迭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和"薰衣草精油提取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成果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迷迭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筛选了西班牙型迷迭香精油、突尼斯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植物挥发油的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学模型对超临界CO2萃取天然产物的传质过程进行模拟,对于预测工业化规模的萃取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精油过程中传质模型的机理、分类及特点,着重比较了几种重要的微分质量平衡传质模型:两相模型、紧缩核浸取模型、完整和破碎细胞模型以及多组分逻辑模型,并对不同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提取野菊花中的精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从野菊花中提取精油的工艺并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精油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 35℃、分离温度 30℃、萃取时间 90 min、萃取压力 25 MPa、CO2流量为 30 kg/h。在上述萃取工艺条件下,精油得率 9.65%。经GC-MS分析鉴定了野菊花精油成分43个,主要是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烷烃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11.
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沙田柚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沙田柚皮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在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时 ,粉碎度、温度、压力、萃取时间等条件对精油萃取率的影响 ,得到萃取沙田柚皮精油的最佳条件为 13MPa ,4 0℃ ,萃取时间 1h ,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砂仁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从瑞士NOVA公司引进的4L高压萃取装置上,用超临界CO_2萃取砂仁精油,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砂仁精油提取率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萃取速率和萃取量是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固态物料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各种动力学模型所描述的萃取机理和模型的求解方法 ,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化工设计通讯》2016,(2):33-34
现今,植物精油提取方法很多。植物精油是植物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组成较为复杂。下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内外对天然植物精油提取的传统提取方法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连续亚临界萃取、微波萃取、微胶囊双水相萃取、超声波萃取、分子蒸馏等最新技术的提取方法及特点进行概括。重点对各种精油提取技术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5.
李跃金  刘凤菊  李丹 《陕西化工》2013,(11):1975-1977
以超临界CO2萃取肉桂精油,研究了压力、温度、颗粒度、夹带剂(乙醇)的浓度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0MPa,温度为50℃,颗粒度为60目,夹带剂(乙醇)的浓度为90%。在此条件下,肉桂精油的产率为17.48%。  相似文献   

16.
精油提取技术对精油品质以及植物原料的综合利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精油生产中常用的8类提取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共水蒸馏,水蒸气蒸馏,同时蒸馏萃取,压榨法,超临界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无溶剂微波萃取和即时控制降压提取法,并指出了这些提取技术的优缺点及精油提取产业的一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桔油中的萜烯和含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冷榨柑橘精油为原料,采用GC/MS对柑橘精油原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了柑橘精油中的7种萜烯类化合物成分作为分离考察对象。实验探讨了超临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等因素对含氧化合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相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回收率总体上随着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萃取压力为12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h以及CO2流量为1.0L/min时,分离效果最佳,其萃取相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高达90.03%。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烟草精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为材料,以精油提取率、新植二烯提取率、精油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夹带剂乙醇的体积分数、夹带剂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萃取工艺条件为:94%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流量0.04mL·min-1、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0L·min-1、萃取时间3.0h,在此条件下萃取的精油金黄透亮,夹带剂残留少,精油提取率为37.58mg·g-1,新植二烯提取率为4.045mg·g-1。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用有机溶剂萃取玫瑰花渣中的玫瑰精油,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精油成分,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剂为石油醚,料液比为1∶3,回流时间为4 h,蒸馏温度为80℃时,玫瑰精油提取率高达0.571 4%。产物中存在香茅醇、乙酸香叶酯等精油主要成分。检验玫瑰精油的抗氧化性,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与没食子酸相当。  相似文献   

20.
鲜花精油和浸膏的超临界CO_2萃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华  银建中  徐巧莲 《精细化工》2004,21(Z1):103-107
该文对国内外植物精油和浸膏的提取方法作了概述,包括传统方法(水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和新型清洁方法〔微波诱导法、吸附法、水扩散法、分子蒸馏、超临界水萃取、液体CO2萃取和超临界CO2(SC CO2)萃取〕。介绍了SC CO2萃取的原理和优势,详细地说明了SC CO2对精油选择性萃取的较优条件、蜡和精油的传质机理、多级萃取除蜡等。重点将现有的SC CO2萃取强化方法———快速降压法、夹带剂法和溶胀预处理法进行较详细的总结。引用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