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将麸曲替代部分大曲酿造酱香型白酒,研究其酿造工艺及产品特点。方法:以感官评分值和酒醅酒精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麸曲添加量对麸曲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法对白酒的微量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添加量为投料量的16.0%,高梁添加量为79.0%,稻壳添加量为5.0%,酵母添加量为7.0%,麸曲添加量为7.0%时,发酵成熟的酒醅中酒精含量为5.96%,利用此工艺蒸馏出的麸曲酱香型白酒感官评分值为72.1,贮存6个月后感官评分值为86.3,白酒酒质丰富,酱香突出。结论:酿造工艺符合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要求,产品具有典型酱香型白酒特征。  相似文献   

2.
适当提高酒中总酸含量可以改善低度白酒质量。在低度白酒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酸后,选取口感较好的酒样观察其在货架期内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酒体中添加适量的酸后,能提高酒体质量且能增加其货架期稳定性,添加适量的己酸可使酒体的稳定性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保健酒中总皂甙含量测定时提取方法优化,本文以某保健酒为样品,对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二十三保健食品中总皂甙的测定法测定总皂甙含量~([1])时总皂甙的提取条件进行一个研究,以优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评价红景天酒作为新研制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与大鼠Ames试验、30d喂养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红景天酒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MTD)大于19.80g/kg.bw属无毒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与大鼠Ames试验结果均匀为阴性;大鼠30d喂养试验可见动物生长发育良好,红景天酒各剂量组的体重、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值及血液学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检查主要脏器未发现引起动物中毒损伤病理性改变。红景天保健酒是安全、无毒、无致突变作用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方法,并对3种不同酒样进行检测。该外标法在测定酒样时的标准偏差为0.005~0.058,变异系数为2.83%~9.99%,回收率为86%~106%,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的特点。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酒样中的四甲基吡嗪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可以据此对白酒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以清香型白酒大米查酒醅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酒醅中乙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酸乙酯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清香型白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酒醅中乙酸乙酯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大曲添加量12.2%,发酵温度28℃,水添加量118%、发酵时间21 d。在此优化条件下,酒醅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为(0.91±0.02)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三七须根中R1、Rg1、Re、Rb1、Rd、Rb3 6种皂甙含量, 为三七须根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中样品采集要求, 在云南地区8个地区采集106件样品。样品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监测。根据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进行评价。结果 6种皂甙含量中以R1+Rg1+Rb1为主。三七须根皂甙总量的合格率为60.4%, 优等品达标率为41.5%。文山地区三七须根合格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该云南地区三七须根中皂甙含量合格率较低, 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研究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中的24种色谱骨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不同等级白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定标准,得到不同等级基础酒的感官评分;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础酒中24种色谱骨架成分与感官评分之间相关性,得到浓香型基础酒中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分回归方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的感官评定预测值与感官评定实际值的标准偏差为0.415,基础酒等级正确率为100%,可见该模型在感官评分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模型的建立为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价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同时也对浓香型成品酒感官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有关标准测定葛根螺旋藻复合片蛋白质、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功效成分含量,并进行产品功效成分和卫生学指标稳定性试验,为下步申报保健食品奠定基础。方法:功效成分测定:蛋白质采用GB/T5009.5-2003;类胡萝卜素采用GB/T5009.83-2003;总黄酮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规范》相应方法测定。稳定性试验:将3批样品置于40±2℃、相对湿度75%,存放1、2、3月分别测定各项指标,并与起始数据比较。结果:加速试验测的数据基本不变。结论:产品有效期可暂定2年。  相似文献   

10.
以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副产物大曲酒尾为培养基主要成分,经醋酸发酵制取醋酸发酵液,将其应用于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通过考察醋酸发酵液的添加量,研究了其对酒醅发酵和清香型白酒酸酯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在大酒醅发酵时添加醋酸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大酒醅酒精度略微下降,但添加醋酸发酵液可明显提高大渣酒中的主体酸酯含量;二酒醅发酵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发酵结束后二酒醅酒精度呈增加趋势,二酒中的酸酯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变化。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当醋酸发酵液添加量使大酒醅含量为3.0mg醋酸/g醅时,酒中主体酸酯含量提高较为显著,大酒中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提高了138.35%和85.43%,2次发酵总酯提高了25.9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排除透明质酸钠的致畸性,探讨其食用安全性。方法依据GB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透明质酸钠灌胃孕鼠,孕鼠生长正常,未见透明质酸钠引起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及胎鼠骨骼发育迟缓,未见致畸作用。结论透明质酸钠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中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中,RDH蒸煮液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中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紊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中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H值对透明质酸钠(HA)溶液溶血性的影响。方法调整0.4%HA溶液的pH值,以1%羊血悬浮液检测溶血性。结果0.4%HA溶液的pH<4时,溶血检测阳性;调整pH 5.5~8.0时,溶血阴性。结论0.4%HA溶液在pH<4时,其溶血性检测结果为假阳性。检测时应将HA溶液的pH调至5.5~8.0。  相似文献   

14.
硫酸盐法制浆黑液硅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盐法制浆黑液硅含量时木素及还原性含硫化合物对吸光度的影响,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采用甲酸-过氧化氢合成过氧甲酸消解黑液中的木素和还原性物质,消除黑液中木素及还原性物质对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盐制浆黑液吸光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新的方法在测定硫酸盐法制浆黑液时,测定结果更为真实、准确,回收率在99%~102%,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干扰少,适用于硫酸盐法制浆黑液硅含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加浆用水中含有适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提高白酒胶体的稳定性、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水解、提高低度白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用酒体中富含酯对应酸的有益微量元素的羧酸盐调整金属离子浓度后的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清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31.0%,低度浓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玻璃酸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配制含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玻璃酸钠,黏度相同的药液,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测定药物的渗透速率。结果黏度相同的药液,渗透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以玻璃酸钠(SH)为媒介的药物溶液的释放速率主要与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酒中总酯含量是白云边原酒等级鉴定的重要理化指标,为确保原酒中总酯含量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对国标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未明确规定的“皂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和“皂化过程中操作的时效性”等两处细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国标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同样条件下使用50 mL氢氧化钠皂化更完全,测得总酯含量高于使用25 mL氢氧化钠皂化所得结果;而皂化时加入氢氧化钠后立即进行水浴皂化,与放置30 min后再进行水浴皂化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偏铝酸钠和氧化钙分别作为除硅剂在竹材蒸煮中同步除硅的作用效果,并初步评价了黑液中残余铝离子和钙离子对黑液结垢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成浆段添加氧化钙和偏铝酸钠都显示出留硅效果,偏铝酸钠的留硅效果优于氧化钙。当偏铝酸钠的用量为1.5%(对绝干原料)时,黑液硅含量为0.36 g/L,硅去除率为68.19%。氧化钙的加入引入了可溶性钙离子,对黑液的结垢带来不利的影响。偏铝酸钠作为除硅剂的加入,可以得到较高的除硅率,同时黑液中残留铝离子含量很低,不会对黑液的结垢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面团水相的性质会影响面团气室结构稳定性,本文对木聚糖酶(xylanase, XYL)处理全麦发酵面团水相溶液的物质组成、流变学特性及泡沫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麦粉中添加60、120 μg/g XYL可显著提高水相溶液中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 AX)含量(P<0.05),增幅分别达到35.70%和52.15%,且水相溶液得率显著增加(P<0.05)。与未加酶样品相比,XYL作用下多糖重均分子量由3.001×104 g/mol降低至2.690×104 g/mol。XYL对水相溶液粘度和粘弹性的影响程度与温度密切相关。25 ℃时,水相溶液粘度随着XYL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60~62 ℃附近,水相溶液形成弱的凝胶结构,XYL提高了体系的粘度及水相溶液由溶液向凝胶态转变的初始温度。XYL对全麦面团体系中AX的增溶作用及对流变特性产生的影响显著改善了水相溶液的泡沫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从薄层液膜角度阐明XYL改良全麦发酵面团气室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进行粘连松解术中,将医用玻璃酸钠(施沛特)10 ml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留置于肠管之间,然后将3-5 ml施沛特涂抹于粘连松解部位、浆膜粗糙部位及腹膜切口处(肠腹膜损伤处)。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36.8 h,术后无肠梗阻症状,平均随访525 d,1例于手术后156 d再次行粘连松解术,2例于术后121、68 d再次入院行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后出院。 2例随访期间内偶发脐周疼痛,但无梗阻征象,未行治疗。其它患者随访期内均无肠梗阻症候群。结论玻璃酸钠在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再梗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