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二甲基硅氧烷(PBT-PDMS)为母粒,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共混纺丝,通过控制PBT-PDMS添加量制备不同PDMS含量的PBT/PDMS共混纤维,探讨了PDMS含量对纤维柔软性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作为改性组分与PBT相容性良好,PDMS质量分数为6%时可纺性好,继续增加至8%时可纺性变差;随着PDMS含量的增加,PBT/PDMS共混纤维的初始模量显著降低,断裂强度略有降低,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功均逐渐提高,染色性能也得到改善。当PDMS质量分数为6%、拉伸倍数为2.8时,PBT/PDMS共混纤维的断裂比功达0.92 cN/dtex,初始模量较低,为22.9 cN/dtex;制成的1/2斜纹织物的硬挺度为2.595 cm,抗弯刚度B为0.1098 cN·cm^2/cm(经向)、0.1542 cN·cm^2/cm(纬向),弯曲滞后量2HB为0.2283 gf·cm/cm(经向),0.2976 gf·cm/cm(纬向),纤维及织物的柔软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气涡流纺将Cocona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制得Cocona/莫代尔纱。测试分析了Cocona纤维和Cocona/莫代尔纱的基本性能以及Cocona/莫代尔纱的织造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ocona纤维的细度较小,为2.79 dtex,断裂强力较差,为2.03 cN/dtex,摩擦性能一般,不适合直接纺纱;Cocona/莫代尔纱细度为130 dtex,断裂强度为4.137 cN/dtex,条干均匀度较好,毛羽少,织造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骆驼毛在纺织业上的利用价值,采用过氧化氢(H_2O_2)化学氧化法对驼毛进行改性,通过测定改性后驼毛纤维的细度、卷曲、色度参数及力学性能,得出最佳改性工艺。为验证改性驼毛的可纺性,与罗布麻、棉进行混纺,并分析改性驼毛/罗布麻/棉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用量20%(owf),NaOH质量浓度1.5 g/L,时间1.5 h,温度65℃处理条件下,驼毛细度降低2.22μm,卷曲增加0.7个/(25 mm),白度提高29.4%,纤维静摩擦因数从0.211提高到0.246,此时驼毛改性效果最佳;当改性驼毛/罗布麻/棉的混纺比为25/25/50,线密度为47.7 tex时,纱线断裂强力为246.43 cN,断裂伸长率为1.38%,可用于开发具有优良服用性能的织物。  相似文献   

4.
用质量分数为0.5%、1%和2%的纯碱液处理丝绵,测试丝绵纤维的强力和伸长率,结果是用1%碱液处理的丝绵纤维的相对断裂伸长率最高,平均值为19.66%;单位纤度强力差异不显著,平均单位纤度强力值分别为1.95、2.12、1.98cN/dtex。丝绵纤维拉伸处理前后的平均相对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5.11%和22.7%,平均单位纤度强力分别为1.95cN/dtex和2.66cN/dtex。根据红外光谱分析,纯碱处理后的丝绵纤维β-折叠结构信息主要是酰胺Ⅱ、酰胺Ⅲ和酰胺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牦牛绒氧化-还原法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属盐预媒处理后的牦牛绒进行氧化漂白和还原处理二步法脱色,讨论工艺变量(处理液用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牦牛绒白度、碱溶解度、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并运用正交分析方法,得出牦牛绒氧化-还原法脱色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液用量的增加,脱色温度的升高,脱色时间的延长,脱色后的牦牛绒白度增加,但碱溶解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氧化漂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30% H2O2质量浓度20 g/L,漂白温度50 ℃,漂白时间45 min;还原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二氧化硫脲质量浓度1.5 g/L,还原温度50℃,还原时间60 min.经优化工艺脱色后的牦牛绒,白度达到32.6%,碱溶解度30.82%,断裂强力4.44 cN,断裂伸长率26.4%.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用纤维细度仪拍照观察比较其失重变化,测试比较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润湿性能、染色性能、单纤维摩擦因数和定向摩擦效应、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性能,就等离子体在羊毛改性应用中的原理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会失重,单纤维的摩擦因数增大,而其定向摩擦因数却减小,手感粗糙,相反其毡缩性能却有所改善;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减小趋势的改变;润湿及染色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经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可实现低温低酸量的染色,有利于节能环保,具有很强的工业生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化学脱胶后的棕叶纤维进行精细化加工,研究了几种助剂对棕叶纤维柔软度的影响,通过软油精用量、处理时间及机械开松次数的单因子实验,分析了软油精和梳棉机机械开松复合处理后棕叶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4种助剂中,软油精处理棕叶纤维的柔软度最佳;软油精用量为2.5%(omf),处理时间为24 h时处理效果最佳,断裂强力为114 cN,线密度为0.81 tex,柔软度为255捻/20 cm;梳棉机机械开松次数为2时,处理效果最佳,断裂强力为93 cN,线密度为0.54 tex,柔软度为301捻/20 cm,显著改善了棕叶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牦牛绒纤维长度离散性大、纤维之间不易抱合而导致成纱困难的问题,采用和毛油对牦牛绒纤维进行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为此,本文分别对经过和毛油处理和未经过和毛油处理的相同线密度的牦牛绒纤维的表面结构形态、纤维拉伸性能、表面摩擦性能、回潮率以及纱线性能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和毛油处理的牦牛绒纤维表面鳞片清晰,并且透光均匀,鳞片翘角与未经过和毛油处理的相当,强力、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均较好,动、静摩擦系数与差微摩擦效应较小,回潮率较高;同时,经过和毛油处理的牦牛绒纤维所纺制的纱线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尤其是纱线的条干均匀度较优,粗、细节和棉结较少。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以前生产的 Y161单纤维强力机所用的单位制,断裂强力使用“克力”(gf),断裂伸长用“毫米”。其中强力单位“克力”不是法定计量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令,必须改用法定计量单位。一、Y161单纤维强力机改制内容(一)改制方法1.旧制为0~100克力(gf)。新制为0~100厘牛顿(cN)。2.强力标尺、伸长标尺刻度不变。强  相似文献   

10.
尝试对龙须草浸渍制取纤维,实验研究发现,常温浸渍20d以上容易制取较好的纤维。龙须草纤维长度长,平均长度可达52.77mm,细度较粗,平均细度37.06μm左右、强度大,平均强力28.35cN,但是纤维的柔韧性差,纤维间的抱合性能差.可纺性能稍差。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脱胶后剑麻纤维的可纺性能。采用化学脱胶法对剑麻进行处理,以残胶率、纤维直径和断裂强力为指标,分析了双氧水浓度、双氧水处理温度和时间、硫酸与氢氧化钠处理浓度和时间对剑麻脱胶工艺的影响,并纺制了剑麻混纺纱。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工艺为浴比1∶50,20 g/L的质量分数30%双氧水于60℃下处理1 h,质量分数8%硫酸溶液于常温下处理24 h,5 g/L氢氧化钠于90℃下处理2 h,所得剑麻纤维残胶率为5.45%,纤维直径和断裂强力分别为84.58μm、175.55 cN。认为:脱胶后的剑麻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可用于纺制剑麻混纺纱。  相似文献   

12.
浅谈牦牛绒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中国纤检》2010,(21):80-81
详细阐述了牦牛绒的截面形态、长度、细度、卷曲、比电阻、摩擦性能等物理性能,并简要介绍了牦牛绒的主要产品与用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川西北牧区不同种质的牦牛绒纤维进行样品采集和品质调查,根据纺织行业对原绒的主要考核技术特征指标(产绒量、含绒率、细度、平均长度、单纤维断裂强力等)进行系统测试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川西北牧区牦牛绒品质概况。  相似文献   

14.
以KMnO4-(NH4)2SO4为处理剂对山羊绒纤维进行防缩处理,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KMnO4浓度、处理温度及时间对纤维毡缩球体积、纤维断裂强力、纤维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建立了3因子对3指标的数学模型。经分析,所得回归方程显著,拟合较好。并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KMnO4质量浓度4 g/L,处理温度40℃,时间30 min。相应的预测值纤维球体积10.21 cm3,断裂强力4.30 cN,断裂伸长率38.27%。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开发特种动物纤维制品,以骆驼绒、山羊绒及牦牛绒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环境下分别对9种动物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卷曲性能及摩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灰色聚类分析评价特种动物纤维的综合物理性能。以白山羊绒、黄骆驼绒和黑牦牛绒为原料,采用四罗拉网格圈集聚纺分别纺制线密度为14.29 tex 和20.83 tex纱线,并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灰色聚类方法评价特种动物纤维综合物理性能的结果。结果表明:白山羊绒、驼绒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白羊羔绒次之,紫山羊绒、青牦牛绒、黑牦牛绒、青山羊绒和脱色牦牛绒的物理性能最差;采用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纺制不同线密度的纱线,白山羊绒纱线的整体性能最好,黄骆驼绒纱线次之,黑牦牛绒纱线最差,与灰色聚类方法所评价的纤维综合物理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16.
牦牛绒与骆驼绒及羊绒的物理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牦牛绒纱线开发难度较高的现状,以研究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为目的,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如表面鳞片结构、长度、细度、强伸性、卷曲性及摩擦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产品开发较为成熟的骆驼绒及羊绒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虽然 3 种纤维表面结构形态基本相似,但牦牛绒纤维长度较短、细度较细,相比骆驼绒及羊绒其纺制高支纱的难度也较高;因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和卷曲率以及较好的摩擦效应,纯纺难度低于骆驼绒及羊绒,用其制作的面料更具身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超细羊毛改性前后性能的差异,找出纳米改性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测试超细羊毛改性前后细度、长度、单纤维强力和伸长、卷曲性能、鳞片结构和摩擦因数,发现改性后超细羊毛的性能有较大改善,但是经过改性后,超细羊毛受到一定的损伤,断裂强力和伸长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展示了骆马绒与红鹿绒的表观形态,发现红鹿绒的鳞片较骆马绒的厚而规整;测量卷曲长度和伸直长度计算其卷曲率,骆马绒为19.5%~46.9%,红鹿绒为86.7%~152.9%;采用荧光显微镜测量纤维细度,红鹿绒比骆马绒略粗;采用单纤维强力仪测试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骆马绒和红鹿绒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在0.87~3.90cN之间,但红鹿绒的断裂功要比骆马绒的大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改性前后细绵羊毛的性能差异。经过测试,发现改性后的细绵羊毛与改性前相比,细度、单纤强力、平均卷曲弹性率、表面摩擦性能、抗菌性等相关性能有较大改善,单纤维伸长率、平均卷曲度等性能指标反而比改性前更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介绍牛角瓜纤维特征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测试分析了牛角瓜纤维/棉混纺纱性能,得到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的线密度为18.89tex,百米重量偏差为3.68%,捻度为95.7捻/m,捻系数为414.9,干态断裂强力为144cN,湿态断裂强力为169.97cN,强力比纯棉纱低很多,断裂伸长率为1.493%。为牛角瓜纤维纺纱工艺的研究和牛角瓜织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