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六氟丁酯合成了含氟三元共聚乳液.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以及乳液成膜性能进行探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得出了共聚物中各组分的摩尔百分数.对三元含氟共聚物乳液涂膜的表面性能进行测量表明,共聚物氟含量直接影响着膜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得了核壳型氟硅改性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改性剂用量对乳液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对改性乳液和未改性乳液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苯丙乳液比未改性的苯丙乳液转化率高,涂膜吸水率低,耐溶剂性好;乳胶膜的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单体已经反应完全且氟硅单体已接枝到共聚物中;粒径分析和TEM测试则说明乳胶粒粒径较小,呈核壳型结构且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皂乳液原位聚合法,制得无溶剂FWPUA(有机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HFBA(丙烯酸六氟丁酯)含量对FWPUA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胶粒呈现核壳结构,粒径小于100 nm,并随HFB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w(HFBA)=5%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吸水率低至3.71%,水滴静态接触角达到93.35o,浸水行为测试证明聚合物中氟基团在表面伸展,呈现低表面能和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纳米ZnO、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反应原料,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ZnO/有机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将其应用于皮革涂饰上。使用FTIR和TG对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纳米ZnO成功复合到了乳液当中。有机氟单体最佳用量为20%(占总单体质量分数)。用复合乳液涂饰后坯革的撕裂强力增加了14.32 N,抗张强力增加了58 N,且坯革的耐寒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有改善。涂饰后坯革对水的接触角达133.85°,其疏水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坯革涂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为9 mm,对黑曲霉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有机硅和有机氟同时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研究了氟硅改性剂种类及不同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氟同时改性苯丙乳液,能更有效地降低乳胶膜的吸水率,吸水率最低可达5.4%。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将自制的表面亲油性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G06B)等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乳胶膜表面形态分析(AFM)、热重(TG)和拉力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表面改性无机纳米TiO_2以及有机氟的引入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TiO_2的引入显著增强了聚合物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优化了乳胶膜的表面疏水性;乳胶膜疏水性随含氟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大,热稳定性也有一定地提高,当G06B用量为20%、改性TiO_2用量为0.2%时,乳胶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7.
赵苑  刘伟区  闫振龙 《涂料工业》2012,42(9):1-5,10
先合成了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以及链中含硅烷偶联剂和含氟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且利用羟基缩合反应,将2种乳液混合反应,通过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高硅含量的有机硅改性氟代(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采用了红外光谱对聚合物乳液分子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0%、有机氟质量分数为12%的聚合物乳液涂膜综合性能最佳,较不含有机硅氟的聚合物乳液涂膜,其水表面接触角由77.5°增加到96°,24 h吸水率由5.3%下降到2.3%,耐水性大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由8.53℃下降到-2.74℃,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有所提高;同时乳液涂膜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77~92℃,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说明此方法合成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可作为一类具有优良疏水性及低表面能的功能材料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自交联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FPUA)乳液.研究了单体物质的量比、环氧基团含量和氟单体含量对乳液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和膜性能进行表征,并对涂膜表面的水接触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NCO)∶n(—OH)=1.4、n(—NHNH2)∶n(—CO—)=1、GMA用量为4%、含氟单体用量为6%时,合成乳液稳定性良好,涂膜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良好.在成膜时复合乳液中的氟基团向空气/聚合物界面伸展,有效地覆盖涂膜表面,降低涂膜表面能,水在涂膜上的接触角达到117.2°.  相似文献   

9.
以氟硅偶联剂——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同时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核/壳型氟硅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氟硅偶联剂比例及用量对该改性乳液基本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FBA)∶n(KH-560)=1∶2、w(HFBA+KH-560)=7%时,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平均粒径为243 nm、粒径分布较窄(多分散指数为0.237),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40℃和37.81℃、吸水率(11.83%)相对最低且铅笔硬度(2H)相对较高,同时该乳胶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附着力、耐水性、储存稳定性和Ca2+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成核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六氟丁酯(HF)为成壳单体的核壳型微乳液。通过TEM、SEM、FT-IR对乳液及乳液固化膜性能进行了表征;对乳液的稳定性做了测试,用接触角法对乳液固化膜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19.34%时,核壳型结构粒子呈球形分布,乳液稳定性良好,成膜性较好,乳液固化膜的表面能为24.26 mJ/m2,与之相对应的无氟乳液固化膜的表面能为52.73 mJ/m2。根据本研究得出的原料、配方及工艺方法制备的乳液及其膜有较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固含量(不挥发物质量分数≥50%)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仪(LPA)、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复配比、引发剂、交联剂以及核单体中软单体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乳液粒径分布较窄,核层聚合时适当加入少量BA,乳液的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复合乳化剂m(SDS)∶m(OP-10)为2∶1且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KPS质量分数为0.5%,交联剂EGDMA质量分数为2%时可制得性能较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种醋丙型防水乳液共聚配方的研究,在乳液反应过程中添加AP-02保护胶和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A171有机硅氧烷、丙烯酸-2-羟丙酯对醋丙乳液进行改性,提高了乳液的耐水性能、粘结强度和抗拉强度;调胶时,加入分散剂DA-02,保证水泥粉在乳液中更好地的分散。并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配方,即w(AP-02)=1.2%(乳液总量)、w(A-171)=0.7%(单体总量)、w(NMAM)=2.0%(单体总量)、w(DA-02)=2.0%(乳液总量)时,得到醋丙型乳液可以满足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二醇(N21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合成具有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羟基组分。探讨了工艺条件对羟基组分中—NCO含量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亚微观可视化反应装置测试了乳液粒径;用Stokes自由沉降速率方程求出了乳液的沉降速率。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乳液的稳定性与DMPA和TMP的含量密切相关,随DMPA含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增加;当TMP的质量分数为0~4.7%时,其沉降速率为(0.041×10-13)~(2.124×10-13)m/s,乳液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阴-非复合表面活性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WE-9)=0.6%,w(APS)=0.5%,该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郑淑琴  谢海安  王伟 《弹性体》2009,19(5):41-43
合成了环氧树脂E-44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通过改变n(—NCO)/n(OH)的比值(R)和E-44的添加量,得到不同的乳液。对它们的各种性能加以对比得出最佳的R值为3,E-44的适宜添加量为7.5%(质量分数),此时所合成的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较好,且耐水性和耐热性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唐根山 《广东化工》2013,(22):17-18
利用水下爆炸测试方法对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受压前后的冲击波波形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得出乳化炸药的减敏程度与受压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在动压作用前后的微观结构.最后得出,乳化炸药的减敏程度随所受动压强度减小而减小;另一方面,受压后的乳化炸药微表面发生液滴聚结,宏观上表现为破乳.  相似文献   

17.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基本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扩链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作为偶联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反应,采用核壳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WPUA);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WPUA乳液粒子的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了DMPA用量、聚氨酯预聚体R值、聚氨酯(PU)链段与聚丙烯酸酯(PA)链段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外观、粘度、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PA用量为6份,R值为2.5,PU链段与PA链段质量比为70∶30时,所得WPUA表观性能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18.
王雪琴  夏萍  蔡彦 《粘接》2010,31(10):44-4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一聚氨酯复合乳液(PUA)。HEMA作为交联剂引入到聚氨酯主链上,利用核壳交联制得复合乳液。研究了不同的合成工艺、丙烯酸酯单体、DMPA及HEMA含量,引发剂种类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将丙烯酸酯单体溶胀于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再进行聚合可大大提高乳液的稳定性;采用1.0%~12%的AIBN为引发剂、DMPA质量分数为4.5%、HEMA质量分数为4.0%~4.5%、丙烯酸酯单体质量分数为30%时,可制得外观及稳定性良好的PUA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含全氟壬烯基丙烯酸酯的聚合反应和拒水性能。含氟单体N-乙基-N-p-全氟壬烯氧基磺甲酰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I)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在K2S2O8(KPS)存在下,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带蓝色荧光含氟丙烯酸酯乳液(Ⅱ)。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聚合物薄膜的结构;考察了乳液(Ⅱ)的稳定性和水在乳胶膜上的接触角;织物以10 g/L含氟整理剂(Ⅱ)、室温浸渍40 min、100℃烘干后,180℃焙烘10 min,防水性达到5级,水接触角158°,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保护膜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垸(D1)、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主要原料,Me4NOH为催化剂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促进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有机硅大分子。用该有机硅大分子和丙烯酸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该压敏胶涂在PE膜上制成的保护膜贴在被保护表面能有效地抑制剥离强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