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麻籽作为一种新兴植物蛋白资源,因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近些年引起了科学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汉麻籽蛋白主要由麻仁球蛋白和白蛋白组成,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风味,可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汉麻籽蛋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综述了汉麻籽蛋白组成、结构、产品、功能特性研究现状,并对汉麻籽蛋白提取、功能特性和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食品行业发展快速,天然蛋白质所含有的缺陷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对蛋白质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和营养特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凝胶改性的方法,分别从物理、化学、酶法和复合法等方面对蛋白凝胶改性进行综述,并对蛋白凝胶改性时其分子构象如氢键、二硫键和疏水作用等化学键的变化进行深入的阐述,总结蛋白凝胶改性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进展,为各种特定功能性蛋白质作为食品原料或辅料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花生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蛋白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花生蛋白及其制品的制备工艺、改性方法及抗营养因子进行了系统论述,表明花生蛋白是一种良好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其制备工艺、改性方法等对蛋白质含量与功能特性有一定影响;通过分析花生蛋白质特性、功能蛋白研究与蛋白产品开发应用现状,为深入研究花生蛋白,并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强化和开发花生蛋白新产品提供借鉴,高活性及专用性花生蛋白产品的研究将成为以后花生蛋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汉麻籽分离蛋白提取工艺,并研究汉麻籽分离蛋白的组成和乳化特性。结果表明,优化的汉麻籽分离蛋白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44℃、提取pH 8.3、提取2次,蛋白质提取率(39.15±0.28)%,获得的汉麻籽分离蛋白含量为93.5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汉麻籽蛋白主要成分为麻仁球蛋白与白蛋白,分子质量在20~50 ku范围内均有分布,在汉麻籽蛋白中分别占76.41%和23.59%。麻仁球蛋白由2个亚基组成,分子质量分别为37 ku和21 ku。汉麻籽蛋白乳化性随着pH值(pH 2~10)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乳化性先升高后降低。在p H 10、温度55℃、加热时间60 min时,汉麻籽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达到最高,分别为305.53 m2/g和92.04%。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颗粒分布均匀。本研究为汉麻籽蛋白的乳化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花生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凝胶特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综述了花生蛋白凝胶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蛋白质浓度及其组成、pH及离子强度、温度和加热时间,总结了不同改性技术(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对花生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花生蛋白与其他来源蛋白的混合凝胶特性,同时介绍了花生蛋白凝胶性在食品中的应用,展望了对花生蛋白凝胶特性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为拓展花生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汉麻籽不同发芽时期的差异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汉麻籽在自然发芽12、24、36、48 h与原点的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汉麻籽在发芽过程中的差异蛋白质的分布、功能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原点相比,在汉麻籽萌发的4个时间点,分别鉴定出差异蛋白质86、106、135、158种(差异倍数1.5,P0.05)。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体细胞过程等重要生物学过程。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碳代谢、2-氧羧酸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通路。  相似文献   

7.
汉麻籽蛋白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冷榨脱油后的汉麻籽粕为原料,通过料液比、pH、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实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汉麻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pH8.0,料液比1∶20(g∶mL),温度40℃,提取时间70min条件下碱提汉麻籽蛋白,在pH4.5~5.0酸沉后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口温度70℃,固形物浓度200g/L),碱提提取率达到86.95%,蛋白质总得率达到70.56%,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达到92.39%,氮溶指数为31.89%。同时,通过实验发现,汉麻籽蛋白的水合能力为3.59g/g(蛋白质),亲油能力为2.22mL/g(蛋白质)。DSC分析得到汉麻籽蛋白的变性温度为88.4℃,变性热为1.544J/g。  相似文献   

8.
以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酶活、处理时间和酪蛋白/汉麻籽蛋白质量比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酪蛋白-汉麻籽蛋白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测定最优工艺下复合物的体外消化率、致敏性、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合物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TG酶酶活31.90 U/g,交联时间2.06 h,酪蛋白/汉麻籽蛋白质量比10.51∶1.49。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酪蛋白-汉麻籽蛋白复合物的抗消化酶酶解能力增强,致敏性在消化前或轻度水解时比未交联蛋白低。此外,TG酶交联改变了蛋白的微观形貌,证实两种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汉麻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组成,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汉麻籽蛋白和汉麻籽油脂在压缩干粮中应用的最佳营养配方,即汉麻籽蛋白质粉与小麦粉、全脂奶粉的优化比例为:15.6∶153∶10.8,汉麻籽油与棕榈油的优化比例为:38.2∶63.8,获得营养构成合理的汉麻籽压缩干粮。汉麻籽蛋白和汉麻籽油脂能提高压缩干粮的品质,经大鼠饲养实验验证表明,汉麻籽压缩干粮配方能明显促进大鼠生长,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毅方 《中国油脂》2006,31(11):75-76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是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蛋白发生变性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将发生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大豆蛋白的变性过程是可逆的,利用这一可逆变性现象,探讨了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过程,并对改性的关键技术进行控制,确定了改性的生产工艺。改性后的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