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以花生四烯酸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花生四烯酸,以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花生四烯酸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固形物含量39%,均质压力37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1 ℃,出风温度为88℃.  相似文献   

2.
碳酸氢钠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了以乙基纤维素和单甘酯为壁材,以碳酸氢钠为芯材的微胶囊化产品.结果表明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化碳酸氢钠产品具有较高的产率和效率,其微胶囊化的工艺参数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100℃,固形物含量25%,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83∶17.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化技术生产粉状芝麻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防止芝麻油的氧化及沉淀,扩大芝麻油的用途,用乳化包埋的方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确定了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为壁材,可制得高包埋率的芝麻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产品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5℃,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亚油酸的工艺。选用HI-CAP100为主要壁材,并以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RSA)对亚油酸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溶液固形物含量为40%,经一级均质(压力为26.5 MPa),在进风温度为190℃,出风温度为9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产品中亚油酸的载量可达50%,微胶囊化效率为92.11%。  相似文献   

5.
β—胡萝卜素微胶囊化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参数为 :乳化温度 70℃ ,均质压力 4 0Mpa ,喷雾干燥进风温度 195℃、出风温度 85± 5℃ ,进料固形浓度为 2 0 %。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亚麻籽油微胶囊化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优化试验,得出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最优条件。最佳条件为:181℃的进口温度,32 MPa的均质压力,99℃的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7.
喷雾干燥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构成复合型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黄酮苷元微胶囊.壁材组成为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为2:7(W:W),单甘酯浓度0.3%,海藻酸钠浓度0.3%.芯材黄酮苷元首先溶解于无水乙醇,最适宜的芯材添加量为芯壁比1:9(W:W).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乳化均质压力40 MPa,时间20 min,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90℃.在最优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91%.黄酮苷元微胶囊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微胶囊化产品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8.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2)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3)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荆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甾醇酯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甾醇酯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甾醇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化榛仁油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榛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2%,极易氧化变质,且与食品原料不易混合均匀。本研究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液态的榛仁油制成固体粉末油脂。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均质次数为3次、均质压力为40MPa、进料温度40~50℃、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榛仁油的效率可达到87%以上。制取的粉末榛仁油微胶囊为乳白色粉末,水分含量2.53%,密度0.71g/cm3,溶解度97.1%,平均粒度16.7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