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飞  刘树铮 《辐射防护》2001,21(6):365-368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低、高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胸腺细胞CyclinB1和p34^cdc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假照组相比,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8h小鼠胸腺细胞CyclinB1蛋白表达开始升高,12h达高峰,48h恢复至正常水平;而2Gy照射后4h小鼠胸腺细胞CyclinB1蛋白表达开始降低,12h降至最低,24h有回升趋势,48h恢复至假照水平。p34^cdc2蛋白的表达,与假照组相比,75mGy照射后4~48h未见明显变化;而2Gy照射后的时程变化与相同剂量照射后CyclinB1蛋白表达的变化基本一致。提示: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胸腺细胞CyclinB1蛋白表达增强,从而促进细胞周期进程,但对p34^cdc2表达无影响;相反,较高剂量照射导致CyclinB1和p34^cdc2蛋白表达均下降,最终发生G2阻滞。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了不同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表达的影响及75mGy全身照射后GCR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显示,25、50、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8h小鼠脾细胞GCR表达明显下降;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4h GCR表达开始下降,8hGCR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降低小鼠脾细胞GCR的表达,提示GCR表达下调可能在低剂量辐射免疫增强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观察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中(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s,AIF)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观察AIF的mRNA水平变化.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0~0.2Gy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不同程度表达AIF,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表达为主,精子细胞和精子则表达相对较少.AIF表达量与吸收剂量有相关性,0.075Gy照射组表达量最大,且发现AIF蛋白的表达随时间推移而增强,12h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仍高于0h组.RT-PCR结果显示,低剂量照射12h后,0.1Gy剂量组AIF mRNA表达量最大.而0.075Gy照射后0-24h,其mRNA表达量逐渐增大,在24h到达峰值.所以,低剂量X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AIF蛋白及mRNA表达与吸收剂量和表达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观察比较受照细胞克隆子代2-DE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受照肝细胞克隆子代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改变,串联质谱测序和串联质谱数据的Mascot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是上调蛋白质,13个是下调蛋白质;上调蛋白质中,线粒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珠蛋白转录因子1(GATA-1)明显高表达;免疫印迹技术进一步证实HSP60和GATA-1的表达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果提示,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中,HSP60和GATA-1蛋白质可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了不同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表达的影响及75mGy全身照射后GCR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显示,25、50、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8h小鼠脾细胞GCR表达明显下降;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4hGCR表达开始下降,8hGCR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降低小鼠脾细胞GCR的表达,提示GCR表达下调可能在低剂量辐射免疫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受1.5Gy、3Gy γ射线照射的人支气管上皮(BEP2D)细胞和未经照射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差异表达谱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D电泳后在分子量14.4~94kD,等电点3~10范围内分离出约1000多个不同蛋白质斑点。凝胶图象显示1.5Gy的γ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有15个蛋白点上调,104个下调;3Gy的γ射线照射后有26个蛋白点上调,144个下调;二个不同照射剂量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点有18个,其中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15个。通过对选取的1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有2个蛋白点(样品D和样品660)经检索鉴定为肌球蛋白轻链(MLC)。这些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可能与辐射诱发肺部肿瘤的发生有关,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观察X射线辐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免疫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利用X射线对小鼠骨髓树突状免疫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DCs的凋亡比例、CCK-8方法检测DCs免疫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蛋白抑制剂对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抑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理。与未照射组比较,X射线照射0.5 Gy能够诱导小鼠骨髓DCs抗原递呈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能力下降,凋亡比例增加,JAK2、STAT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X射线能够诱导小鼠骨髓DCs凋亡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免疫能力下降,JAK2/STAT3/Caspase-3通路可能是参与X射线诱导DCs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昆明系小鼠,随机分组,快中子和X射线全身照射后6h处死,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中p53和CyclinB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cometry,FCM)检测小肠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发现,照射后小肠组织p53蛋白的表达量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CyclinB1蛋白的表达量先是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中子照射组0.28 Gy时达到高峰,X射线照射组4 Gy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FCM结果显示快中子和X射线照射后,G2/M期细胞数都随照射剂量增高而增多(P<0.05).以上结果提示低剂量快中子和X射线照射可诱导p53和CyclinB1表达水平的增高,而随着剂量进一步增大可导致CyclinB1表达量的降低,最终发生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对小鼠脾细胞IL-2R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剂量、特别是低剂量辐射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IL-2Rα的变化规律,以揭示低剂量辐射免疫增强效应的发生机理,小鼠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24h后,体外诱导脾细胞IL-2R的表达,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IL-2Rα表达的变化。结果 50-500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小鼠脾细胞IL-2Rα粪土同,表现为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 于假照射对照组,尤其以50mGy照射组了为明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低剂量 X 射线整体和离体照射后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X 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 T、B 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 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反应较对照组增强,尤以75 mGy 组最为明显。在离体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对 Con A 的反应未见明显改变,而对 LPS 反应则低于对照组。提示低剂量 X 射线照射可刺激 T 细胞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多次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对12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脾细胞凋亡、免疫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单纯DM组和DM+LDR组,照射剂量分别为25、50和75 mGy,共照射15次。照射结束后8周末采用流式细胞术(How cytometry,FCM)检测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和TCRαβ百分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r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以FCM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DM和DM+LDR各组体重均下降,DM组尤为明显;DM+LDR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有升高,但低于DM组;DM+LDR各组TCRαβ和CD4^+T细胞百分数、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和脾细胞凋亡均升高。但与DM组相比,DM+LDR各组TCRαβ、CD4^+和CD8^+T细胞百分数及脾细胞凋亡均降低,而IL-2含量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升高。研究表明,多次低剂量照射能够适当调节以减弱DM所造成的大鼠体重减轻和血糖升高现象,纠正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失衡,降低DM所致脾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辐射(LDR)对淋巴细胞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R能刺激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淋巴细胞转化,对营养不良儿童的刺激效应较低,对脐血则刺激效应较明显。LDR对成人CD4细胞的刺激效应强于CD8细胞,而对同样的刺激效应,NK细胞则需要较大剂量。对淋巴细胞NK活性也有同样规律。肿瘤病人的NK活性的刺激效应低于正常人。LDR增加了小鼠的血和脾内的T辅助/诱导细胞的比例和肿瘤内T细胞毒性细胞。低剂理照射的淋巴细胞外液也能刺激淋巴细胞转化。预先LDR可以减轻随后大剂量照射引起的生物大分子、膜抗原和染色体的损伤。LDR可诱导鼠脾淋巴细胞产生新蛋白,它能增强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8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剂量18F-FDG治疗组、低剂量18F-FD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18F-FDG 18.5×107Bq、9.25×107Bq和0.2 mL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接种后第7天腹腔内一次给药,观察18F-FDG对L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变化和瘤重的影响。22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发现18F-FDG高、低剂量组肿瘤抑瘤率及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与对照间差异更为显著(P<0.01)。这表明18F-FDG可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研究了亚甲基二磷酸含量测定及相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以Symmetry C8为固定相,V(30 mmol/L正戊胺(用乙酸调节pH 5.0))∶V(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亚甲基二磷酸对照品溶液。在该条件下,亚甲基二磷酸及相关物质(包括合成过程中残留的亚磷酸及氧化分解产物磷酸)的分离良好。方法的线性范围在600~4 000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lgA=1.943 6 lgC+16.212,r=0.999 6,检出限为200 mg/L,回收率在98%~102%,适用于亚甲基二磷酸原料的常规检测及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低聚壳聚糖提高辐射损伤动物存活率的机理。小鼠受到5 Gyγ射线照射后,检测骨髓淋巴细胞凋亡数、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凋亡基因,Western方法检测蛋白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低聚壳聚糖提高受照小鼠的存活率,降低骨髓淋巴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3,上调Bc1-2,Bcl-2/Bax比值升高;抑制P53蛋白表达。低聚壳聚糖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表达,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凋亡细胞的产生,有效提高受照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氮氧自由基R-1(下称R-1)对人肝细胞L-02辐射损伤的保护机制,将L-02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药物+照射组,药物组和照射组分别给予0.25 μmol/L的R-1和4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药物+照射组接受这两种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CoCl2处理U251细胞模拟细胞乏氧,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U251细胞活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在U251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克隆形成法检测X射线照射下不同处理组的克隆形成率。结果表明,100μmol·L-1 CoCl2处理及100μmol·L-1 CoCl2与0.5μmol·L-1 WP1066联合处理U251细胞24 h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p0.05);CoCl2诱导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WP1066抑制HIF-1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Cl2组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上调(p0.05),CoCl2与WP1066联合处理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WP1066可增加乏氧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通路降低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和寡核苷酸竞争抑制方法检测小剂量X射线对小鼠免疫细胞基因转录水平调控的影响。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4h,脾细胞核蛋白提取物的转录因子CREB及NFkB与其基因启动部位增强子控制序列的结合活性,分别增强7倍及5倍。胸腺细胞核蛋白提取物CREB、NFkB及AP1的结合活性分别增强6倍,4.3倍及2倍。而SP1、GRE及OCT1无明显变化。竞争抑制试验证实CREB及NFkB与控制序列为特异性结合。提示小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选择性地激活免疫细胞CREB、NFkB及AP1,通过与增强子控制序列位点的结合,形成特异的诱导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9.
加速器产生的6-MV X-射线一次性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SPCA-1,细胞的吸收剂量分别设置为0、1、3、5和8 Gy,细胞照射后24 h及单次接受5 Gy照射后6、12和24 h后取样;X-射线联合顺铂对BTG3表达的影响研究设立单纯照射组(5 Gy)、顺铂处理组(20μmol·L-1顺铂)和联合处理组(5 Gy+20μmol·L-1顺铂),上述实验均以未给予任何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受到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中BTG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与PCR检测结果均显示,A549和SPCA-1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24 h,其BTG3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25-15.75,p0.05);照射后不同时间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在X-射线照射4 h后BTG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即开始上升,并持续到照射后24 h,与照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7.52-11.18,p0.05);联合处理组BTG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顺铂处理组和对照组(t=7.02-15.86,p0.05)。电离辐射联合顺铂可以上调肺癌细胞株中BTG3的表达,BTG3基因有可能作为肺癌放化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