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染料产品碱性红6GDN的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以甲醇-水(88:12,V/V)为流动相,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为离子对试剂。色谱柱为SpherisorbC18柱,检测波长为527nm。本方法简单,可靠,在工业产品分析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2氯4氨基甲苯-5-磺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色谱柱为SpherisorbC18,检测波长是234nm。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的左旋咪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乳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方法,牛乳样品通过调节pH值和加甲醇沉淀蛋白质,提取液用Sep-PakC18净化柱净化,Spherisorb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了左旋咪唑在Sep-PakC18净化柱上的净化条件和Spherisorb C18色谱柱上的分离条件,本方法检测低限为10ug/kg,,对添加10,50,200ug/kg左旋咪唑的牛乳样品,回收率为80.1%-84.2%,变异系(CV)为7.2%-9.6%。  相似文献   

4.
在C8柱和NN2柱上分别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和离子交换法建立了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V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VK3在这两种分离模式中的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绿豆胚芽中脂肪酸组成和维生素E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霜  王勇  沈蓓英 《中国油脂》1999,24(2):44-46
利用气相色谱对绿豆胚芽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绿豆胚芽油中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酸组成,其中棕榈酸占25.14%、油酸占9.74%、亚油酸占42.22%、亚麻酸占16.97%,与一般食用油脂相比较,绿豆胚芽油中亚麻酸含量明显高于常用油脂的亚麻酸含量。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VE的含量,流动相选用甲醇∶水(98∶2,V/V),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92nm,在ZorbaxC18柱上测定了VE的含量,VE的平均含量为231mg/100g胚芽油,VE的回收率为92.00%~102.00%,相对标准偏差为4.33%。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用NH2柱和ODS柱,采用两种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建立了调味品及其原料中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的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定的方法。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采用配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102G型气相层析仪,用5%SE—30涂渍102酸洗硅烷化白色担体作气相色谱固定相,装于3mm×2m的不锈钢柱制成色谱柱对白酒中己酸乙酯进行了分析。一次测定仅需3.5min。相对标准偏差1.00%~7.66%,加标回收率95.2%~110.4%,本法捡出限为3.2×10 ̄(-11)g/Sec。  相似文献   

8.
烤烟成熟过程中主要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0%的冷甲醇浸提烟叶样品中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通过控制pH值,经过多次液液分配并结合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C18筒柱进一步分离纯化,用反相液相色谱检测烟叶成熟过程中内源IAA、AB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下部叶叶色黄绿,黄色明显,主脉1/2~2/3白,支脉1/3白;中部叶叶色黄绿以黄为主至淡黄,主脉近全白,支脉近2/3白等外观特征出现时,叶片进入迅速衰老时期,超过上述时期的叶片应为过熟。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果中单甲脒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平  张莹 《食品科学》1998,19(5):48-49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果中单甲脒残留的色谱条件为:ODS柱甲醇:醋酸铵水溶液(75:2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波长254nm。最小检测量为2ng,最小检出浓度为0.1μg/ml。平均回收率78 ̄89%,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苏子油中的α—V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研究α—VE 作为抗氧化剂在紫苏子油储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采用正相硅胶柱,正己烷/ 异丙醇(99-8/0-2)作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 ,采用荧光检测器,激发光波长为292nm ,发射光波长为325nm 。α—VE 在41-0 ~1024-0μg/g 呈线性,线性方程为Y=100-16X- 3600-73(r= 0-9996) 。分析方法中α—VE 的三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9-71 % ,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天内RSD2-11 % (n = 5)] 。α—VE最低检测浓度为7-42μg/g,定量浓度为14-84μg/g 。Schaal 烘箱法(63 ±1 ℃) 的实验表明,紫苏子油中作为抗氧化剂加入的α—VE,其含量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将逐渐减少。0-01 % 、0-03 % 、0-05 % 三个浓度的加入量进行比较,浓度较高的,其随时间增加而损失的量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水果中单甲脒的残留,建立了水果中分析单甲脒残留量的特异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盐酸作提取液,ODS-C18色谱柱,甲醇:醋酸铵溶液=75:25流动相、紫外检测器254nm波长的仪器分析条件。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ng,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mg/kg,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7.14%~89.17%,适合单甲脒农药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硝基苯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极性色谱柱DB-23,电子捕获检测器。结果表明,硝基苯的最低检出限为0.005mg/L,回收率为98.86%,变异系数(CV%)为0.65。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麦芽低聚糖的组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pherisorb-NH2色谱柱和WatersR401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异麦芽低聚糖中各组分进行快速地分离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良好,样品中异麦芽低聚糖含量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采用紫外检测--主效离子色谱法测定甘蔗糖液样品中的Cl和SO4的分析方法。色谱分离系统由Vydac302IC闻子色谱柱和3mmol/L邻苯二甲酸溶液(PH=5.0,用四硼酸钠调节)组成。利用流动相具有的紫外光吸收特性,用紫外光度检测器对分离后的Cl^-和SO4进行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本文建立了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了样品水解最佳条件为1.0mol/l HCl-MeOH溶解,80℃下,回流水解0.5h,采用Nova-Pak C18 3.9*10mm4μm色谱柱MeOH-0.4%H3PO4(47:53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260nm等色谱条件下测定甙元含量,通过换算因子计算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理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分离检测碱性染料碱性红1∶1及色基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的方法。采用Spherisorb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为离子对试剂。碱性红1∶1和色基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10nm和554nm。碱性红1∶1和色基的检出限分别为67.2pg和52.5pg。表3,图1,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7.
两种色谱柱分离37种脂肪酸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CD-2560色谱柱和DB-WAX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标样和油样脂肪酸组分进行分离,探索了色谱柱流速、分流比和程序升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已知CD-2560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混标组分出峰顺序、标样质量浓度和油样比对,理顺了DB-WAX色谱柱测定37种脂肪酸混标中各组分出峰顺序和名称。结果表明,这两种色谱柱的最佳分离条件为:混标质量浓度1 mg/mL,柱流速0. 55 mL/min,分流比70∶1,程序升温为100℃保持5 min,以3℃/min上升至230℃(CD-2560色谱柱保持30 min,DB-WAX色谱柱保持50 min)。采用这两种色谱柱用于5种油样中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测定,分离效果几乎一致,说明CD-2560色谱柱和DB-WAX色谱柱均能较好地应用于植物油中37种脂肪酸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将回归神经元网络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同时测定吸收波峰重叠的维生素B类化合物(VB1,VB2,VB6,VB12)含量的新方法,其相对误差均<2%.  相似文献   

19.
采用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螺旋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类简单、高效的光生物反应器。本文对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因素: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气泡、通气速度等以及分批培养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有气泡分布器的1.2l,鼓泡柱式光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螺旋藻,在光强E=16klx,温度T=30~33℃,以通气速度Vg=46l/h通入纯净空气时,第5d可达最大细胞干重:3.3g/l。  相似文献   

20.
稻米加工与维生素损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稻米籽粒中VB1、VB2和VB5分布规律及蒸谷米加工过程VB2的损失特性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随加工精度提高,VB1、VB2和VB5的损失以幕率形式增加。稻米品种对维 生素损失有较大影响,碾白精度对维生素种类也有较大影响。蒸谷米在进行适当的湿热 处理后,VB2损失较普通米少,影响蒸谷米VB2损失的因素依次为:蒸煮方法、不同浸泡液 组合、干燥方式及碾米工艺。用酸醇结合浸泡VB2损失最少。采用微波蒸煮、色泽、香味 最好,VB2较其它蒸煮方法损失少。干燥时用高温高湿法,VB2损失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