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超声波处理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影响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超声波、微波、超声波结合蒸煮处理拟穴青蟹蟹肉,提取其蛋白粗提液,通过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抑制性ELISA等方法分析TM的消化稳定性及过敏原性.结果显示,与未经处理的样品及非过敏蛋白相比,TM在超声波(200W,30℃)处理后降解较快;微波处理后TM的消化稳定性及过敏原性没有明显变化,超声波处理、超声波结合蒸煮处理后TM的消化稳定性及过敏原性明显降低.该结果提示,超声波、超声波结合蒸煮等加工处理方式可降低蟹肉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2.
饶欢  田阳  李玺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8,39(21):122-128
食品加工或食物基质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过敏原消化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然而,对食品加工和食物基质对 食物模型中过敏原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方式,包括模拟口腔咀嚼、胃部消化和十二 指肠消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焙烤模型饼干中小麦过敏原和花生 过敏原的消化特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小麦和花生蛋白均可被胃蛋白酶迅速水解,醇溶蛋白、谷蛋白等致敏原 被降解成低分子质量多肽;可溶性蛋白中花生过敏原Ara h 1和Ara h 3基本消失,Ara h 2/6耐受胃肠消化;酶联免疫 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消化后饼干中过敏原的致敏性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饼干模型的消化性质基本不受焙烤加 工和其他基质的影响,免疫原性因致敏原被消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类是人类优质的食用蛋白资源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八大类过敏食物之一。虾类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着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开展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非常必要。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食物过敏现状,获取自诉虾类过敏患者血清和正常人阴性对照血清,采用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筛选虾类过敏血清。提取南美白对虾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识别虾类过敏蛋白,并对患者识别率最高的虾类的主要过敏原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对纯化虾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患者识别的南美白对虾致敏原的分子质量依次约为200、175、116、85和36kDa,通过硫酸铵盐析及等电点沉淀等方法可以得到电泳纯的虾主要过敏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纯化的虾蛋白是具有过敏原性的原肌球蛋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虾原肌球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水产品种类及胃肠消化对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免疫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种甲壳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华绒螯蟹)和两种贝类(花蛤、缢蛏)水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胃液(SGF)、肠液(SIF)分别对5种水产品的水煮肌肉进行体外消化,利用SDS-PAGE和ELISA技术分析消减产物的蛋白组成和免疫活性。结果显示,TM在胃肠酶作用下出现明显降解,所有样本均在肠液中消化更快,肠道是TM免疫活性丢失的主要场所。在胃、肠消化中,贝类(胃:86.5%~86.8%,肠:90.8%~92.2%)的免疫活性降低效果明显优于甲壳类水产品(胃:64.7%~67.7%,肠:89.0%~91.5%)。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甲壳类的肌原纤维(156.4~185.8 μm)明显长于贝类(125.0~134.6 μm),而其宽度约为贝类的3倍左右。本研究发现水产品的种类会影响TM的胃肠道消化能力,甲壳类和贝类肌肉组织结构的差异是造成甲壳类和贝类消化率和免疫活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胃肠消化对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致敏性消减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为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并非所有食物过敏原均具有较强的消化稳定性。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蛋白在通过消化道时的消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消化产物中具有免疫刺激能力的过敏原表位的丰度。不同模拟消化方法的应用对食物过敏原的消化结果及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体内及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食物过敏原消化稳定性与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期对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鉴定血蓝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其过敏原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表明:6份甲壳类过敏患者血清与克氏原螯虾血淋巴发生特异性IgE反应,利用离心和柱层析方法从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到目的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由6个亚基(依次为68,72,76,82,84和88 ku)组成,采用兔抗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印迹试验证实目的蛋白为血蓝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血蓝蛋白与甲壳类过敏患者血清出现了特异的杂交显色条带,表明血蓝蛋白具有IgE结合活性。与克氏原螯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相比,血蓝蛋白的糖含量为1.99%,热稳定性好,pH稳定性及对胃蛋白酶的耐受性不如原肌球蛋白,但比原肌球蛋白更耐胰液消化。综合血清学及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提示血蓝蛋白是克氏原螯虾的1种新型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式,分别模拟婴幼儿和成年人的胃液、小肠液以及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鸡卵转铁蛋白,利用Tricine-SDS-PAGE和MALDI-TOF-MS对消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鸡蛋蛋清过敏原卵转铁蛋白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婴幼儿和成年人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以及小肠刷状缘膜酶都能够消化卵转铁蛋白。在模拟婴幼儿消化体系中,卵转铁蛋白胃消化产物分子质量范围为5~15 ku和30~50 ku,进一步经小肠消化后的产物分布在0.4~10 ku,最后经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生成0.5~0.7 ku的肽段及部分5~13 ku的蛋白。卵转铁蛋白经模拟成年人胃消化的产物分子质量范围与模拟婴幼儿的一致,胃-小肠消化主要生成0.5~0.8 ku的肽段,再经小肠刷状缘膜酶消化后仍可生成0.5~0.7 ku的肽段。研究初步揭示卵转铁蛋白体外胃肠消化的规律,为卵转铁蛋白导致婴幼儿过敏提供部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腐败菌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机理,揭示地衣芽胞杆菌碱性蛋白酶降解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的途径及机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体系分别研究4℃和25℃条件下碱性蛋白酶对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酶处理时间的增加,蛋白图谱中蛋白点的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通过PDQuest软件找出7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4℃组有45个,25℃组有30个。对割胶成功的2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等。利用GO功能注释,对这24个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层面上推测碱性蛋白酶降解肌原纤维蛋白的途径为:首先破坏肌原纤维骨架结构,肌动球蛋白解体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随后肌球蛋白及肌动蛋白进一步被分解为其它产物,如肌球蛋白重链等。  相似文献   

9.
甲壳类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可诱发机体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结构和免疫性质,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有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磷酸丙糖异构酶和血蓝蛋白等,其中原肌球蛋白为甲壳类水产品的主要过敏原,可与72%~98%的甲壳类食品过敏患者血清产生特异性IgE反应。利用物理加工消减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主要通过传统热处理、微波、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和辐照等物理作用力诱导蛋白质变性,进而破坏蛋白质的致敏性表位;酸处理和糖基化等化学修饰消减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过敏原结构、形成新化学键等方式掩盖或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处理和发酵处理等生物修饰消减技术则直接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未来仍需要通过过敏表位的靶向消减、多种消减技术协同、动物与人体试验开展,探究过敏原结构和表位修饰的影响机制,推进过敏原消减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低敏甚至脱敏甲壳类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蟹是引起食源性过敏的主要食品之一,蟹类过敏原是引起蟹过敏的根源。近年来,过敏原性质的研究及分离纯化技术备受关注,已发现蟹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血蓝蛋白等。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降低蟹致敏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以热加工法、辐射技术、酶处理法和超高压法等为代表的蟹致敏活性消减技术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蟹类主要过敏原的种类、致敏蛋白的制备、蟹与其他甲壳类的交叉过敏性以及蟹类过敏原消减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蟹过敏的诊断预防和低致敏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衣着可以反映出人的精神内涵、物质财富以及行业特征。在有着重大影响的CHIC展会上,作为从事服装行业的时尚先行者,他们在服装上真的做到尽善尽美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品工业》1998,(6):22-24
<正> 在包装领域中,各界均致力于减少原料的使用,在过去的15~20年里,这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年来,随着人们愈来愈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原料的使用便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减少原料确实是减少包装对环境影响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 要做到在减少原料使用的同时,又能维持或改善包装的质量,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当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更薄、更轻、更简单、更有效和可回收再用的包装原料。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该文对糖源蜜、花源蜜以及市售蜂蜜(黑蜂雪蜜、洋槐蜂蜜、天然蜂蜜、紫云英蜂蜜)的水分含量、电导率值、色度、果糖、葡萄糖、蔗糖、pH值、游离酸、总酸和蛋白质含量等基本理化成分以及矿物质含量、淀粉酶活性、总酚酸含量、总黄酮含量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糖源蜜、花源蜜以及市售4种蜂蜜的基本理化成分含量均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表...  相似文献   

17.
藻井是古建筑内檐装修的重要门类,是天花向上突起为穹窿状的结构,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本文主要从藻井的历史源流与等级制度、结构分类与图案装饰、内涵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归纳总结,对今后藻井的研究和科学合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葡萄酒中的香味物质的来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香味物质是决定葡萄酒风味、典型性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指标.葡萄酒中含有600多种香味化合物,有总浓度达0.8~1.2g/L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这些香味物质主要有醇类、酯类、有机酸、羰基化合物和萜烯化合物等[1].而且,不同品种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所含有的香气成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食盐对于人类的意义,并系统分析了食盐的几种主要来源几采集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各种采集方法的历史及典故。  相似文献   

20.
<正>澳洲所观到了交稿的最后期限,所以时间有一点紧张,由于世界杯的原因,早上本来起的就晚,再加上对自己写的稿不满意,就先放下电脑到楼下吃点东西。我现在在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