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初始菌株HY-7是从河南省三门峡矿区的铝土矿矿坑水中分离出来的硅酸盐杆菌。根据试验结果,该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和pH值是7.0,紫外诱变改良时的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20s,此时的正突变率为23.0%。紫外诱变前后菌株的生长曲线对比表明,诱变后菌株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为144 h,比诱变前提早24h。细菌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群落组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支,一支与类芽孢杆菌属有较高的同源性,另一支与乳酸芽孢乳杆菌属有较高的同源性。生物脱硅试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生物浸出脱硅过程后,金红石精矿中TiO_2的品位从78.21%提高到91.80%,其回收率达到95.24%。该生物脱硅工艺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金红石精矿的品位,同时还很环保。  相似文献   

2.
新起泡剂730A浮选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新型起泡剂 730A的组成和性质 ,及它在某些铜矿山的应用结果。730A由α ,α ,4 三甲基 3 环已烯 1 甲醇、1,3,3 三甲基双环 [2 .2 .1]庚 2 醇、樟脑、以及C6~ 8醇、醚、酮按合适的比例组成。一个工业应用试验在个旧某重选浮选厂进行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用量下 ,730A所得浮选指标优于松醇油。与松醇油相比 ,730A所得精矿的品位提高 0 .5 1% ,而铜的回收率提高 3.98%。另一工业应用试验在易门某浮选厂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 730A不仅提高了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而且起泡剂用量也由 5 3.49g/t降为35 .2 8g/t。研究表明 ,浮选起泡剂在矿物浮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胶质芽孢杆菌CGMCC11和环状芽孢杆菌CGMCC12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酸钠对其进行诱变育种与浸矿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GMCC11和CGMCC12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和30℃,最适pH值分别为7.2和8.3。采用40和60 mg/L亚硝酸钠分别处理出发菌株CGMCC11和CGMCC12,致死率分别为87%和85%,正突变率分别为18%和20%;筛选获得两株突变菌CGMCC11KP和CGMCC12KP,其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分别比对应的出发菌株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缩短了48和24 h,且具有更大的菌体密度、产酸和产大分子胞外聚合物的能力。浸矿15 d,与对应的出发菌株相比,突变菌株CGMCC11KP和CGMCC12KP溶出的SiO2量分别提高了30.47%和29.57%,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分别提前了5和3 d;混合诱变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量分别比对应的诱变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量提高了20.0%和37.5%,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出发菌株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提前了6 d。SEM和XRD结果表明:混合诱变菌株对铝土矿的溶蚀分解最为明显,混合浸出15 d后,诱变前后胶质芽孢杆菌CGMCC11和环状芽孢杆菌CGMCC12的菌落个数比由1:1变为10:1。  相似文献   

4.
肖发新  张伟哲  张德坤  教光辉 《贵金属》2019,40(S1):115-120
分别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絮凝剂吸附法和氧化法处理钯碳催化剂工业废水,重点考察了试剂加入量及处理时间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其中氯酸钠氧化法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正交试验表明,氯酸钠处理催化剂废水COD的影响因素中,氯酸钠加入量影响最为显著,优选的条件下,在50 mL废水中加入氯酸钠2.5 g/L,在40℃以200 r/min搅拌处理1 h,可以使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7.6%,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BDD厚膜电极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BDD厚膜电极,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BDD厚膜作为电解阳极对高浓度模拟废水(葡萄糖溶液)和实际工业过程产生的橡胶助剂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结果 对电极样品的表征表明,其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窗口和析氧电位分别为3.02 V和2.07 V.对模拟废水(葡萄糖溶液)和橡胶助剂工业废水的电化学降解实验表明,BDD厚膜电极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于初始COD(化学需氧量)值为18940 mg/L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在电解8 h后,COD值的去除率为91.02%.对于初始COD值为18380 mg/L的高浓度橡胶助剂废水,在电解10 h后,COD值的去除率为97.42%.结论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的重掺杂BDD厚膜电极有着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高的析氧电位,能有效地降低有机溶液的COD值.BDD厚膜电极的最佳工作条件为:在高有机物浓度环境下,为提高降解效率,应选择较高的电流密度.对于高COD值葡萄糖溶液和橡胶助剂废水,最优电流密度为200 mA.在低有机物浓度环境下,为降低能耗,应该选择较低的电流密度.对于低COD值葡萄糖溶液,最优电流密度为50 mA.  相似文献   

6.
改性活性污泥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过特定驯化使好氧污泥成为硫酸盐还原菌优势生长的厌氧活性污泥,并用改性活性污泥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研究了进水六价铬浓度、硫酸根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水力滞留时间和多种重金属共存等因素对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硫酸根浓度为1 g/L、铬(Ⅵ)浓度为20 mg/L、COD浓度为2 g/L、水力滞留时间为16 h时,改性体系能有效处理200 mg/L的六价铬废水,铬(Ⅵ)的去除率高达99.83%、硫酸根去除率也达到86.2%,出水中铬(Ⅵ)、硫酸根和COD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进水中浓度低于20 mg/L的共存重金属离子不影响体系除铬(Ⅵ)达标排放,且体系对共存重金属离子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这为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同时为厌氧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污泥来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碳纤维原丝生产过程中含丙烯腈废水处理成本高、难度大、环保排放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含中高浓度丙烯腈废水水相聚合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浓度等条件的正交试验,试验和中试探索中低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的经济性连续水相聚合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工业硫酸铵为引发剂,60℃条件下,含丙烯腈1%~7%的废水一次去除率可达到98.66%。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除草剂过程中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炭吸附法、Fenton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相结合,将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从72186mg/L降至150mg/L。并重点研究了PbO2/Ti复合电极在电催化氧化中对废水处理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废水为中性、电极间距离为5mm条件下,加入少量的H2O2可以显著地提高电解氧化效率,再经光催化氧化降解后可以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热处理清洗含油废水作了研究。用电解法进行处理,并与混凝法比较,探索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极间距和pH值等关键参数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强度是影响废水COD去除率的最显著因素;在电流强度为2.8A,电解时间为80min,极间距为15.5mm,pH值为6的条件下对水样进行二次电解试验,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7.31%。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水水源的循环水排污水,具有可生化性差、总氮及含盐量高、高分子有机物不易降解等特点,其中添加的阻垢、缓蚀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增加了处理难度。试验表明:采用固定床曝气微生物滤池,控制反硝化时间3h、曝气时间1h、C/N比在5.5~6.0条件下,当进水总氮平均值35.9mg/L时,出水总氮平均值达到6.89mg/L;采用芬顿试剂法,用硫酸调整pH至2~3,添加有效成分含量27.5%双氧水1L/t、硫酸亚铁(双氧水和二价铁离子的摩尔质量比是1:1)、反应时间2h,当进水COD平均值57.6mg/L时,出水COD平均值达到11mg/L。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of piezospectroscopic (PS) composites has enabled the creation of a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NDE) technique which integrates piezospectroscopy,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and analytical multi-scale mechanics to map the elastic modulus of a coated material. The measured elastic modulus was represented as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 mean value (32.2 GPa) which is within 8% of the conventionally recorded modulus (35 GPa). Damage mechanics are applied to map elastic degradation in situ mechanical loading with an average uncertainty (~10 GPa) that was sufficient in observing subsurface, progressive damage patterns which are unique to the coat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12.
13.
非调质钢弯臂、直臂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了非调质钢(30MnVS和35MnVN)与调质钢(40Cr)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并依据3种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内在质量检测结果选定30MnVS钢或35MnVN钢为汽车弯、直臂用材,以替代40Cr钢制造弯、直壁,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时优先萃取铪,萃取反应机理为溶剂化机理,萃合物中Zr4+(Hf4+)、TBP、DIBK的摩尔比为1:1: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4.TBP.DIBK和Hf(SCN)4.TBP.DIBK,并通过对负载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萃合物可能的结构式;DIBK和TBP协同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保护气氛烧结工艺,研究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置氢量0.22%(质量分数,下同)和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组织较细,致密化程度也较高,置氢量0.39%的TC21粉末烧结体退火后的抗压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随着置氢量的增加,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片层组织尺寸变薄、针状的组织变细,晶粒尺寸变小;置氢TC21钛合金粉末模压成形烧结体退火后组织较退火前发生了明显的均匀化和细化;烧结体真空退火后氢含量达到安全状态,其中,置氢量0.39%的TC21钛合金粉末烧结体致密效果较好、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静压造型的发展历史,通过典型机型的介绍,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静压造型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生产率、柔性化、少人(无人)操控的高可靠性静压造型线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铱及其合金的加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熔点、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使得铱及其合金在高温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铱又是最难加工成型的金属之一,其应用存在很多限制.论文综述了铱及其合金的多种成型加工工艺,包括精炼、熔化、粉末冶金、变形加工和沉积,重点介绍了铱涂层的沉积方法,包括熔盐电沉积、CVD和PVD,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铱及其合金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某石化装置烟气能量回收机组的工艺及设备概况、历史运行情况,及检修拆机状况,重点介绍了烟机的结垢及腐蚀情况,分析了结垢及腐蚀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着色渗透探伤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及高温持久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合成氨一段炉竖琴管排运行1.0×105h的转化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转化管化学成分符合技术要求,宏观组织正常,显微组织形态良好,内外表面轻微腐蚀;经高温持久性能在L-M曲线中拟合外推,该管的剩余寿命远大于2.2×104h;炉管虽使用1.0×105h满足了工艺要求,但壁厚太大,影响热效率,同时内径小,限制了触媒和流量;因此,为提高效率,建议在今后的设计中采用性能较好的材料ZG50Ni35Cr25Nb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