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鲜皂荚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皂荚叶多糖,利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时间和回流温度对皂荚叶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模型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超氧阴离子(O2-·)活性和油脂抗氧化实验几个方面评价皂荚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皂荚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100%,料液比为1:35 (g/mL),回流时间为100 min,回流温度为70 ℃。皂荚叶多糖提取液对 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154 mg/mL,证明了皂荚叶多糖对于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对照实验证实皂荚叶多糖对于超氧阴离子(O2-·)具有一定清除能力,并对油脂也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碱度、光照和金属离子Cu2+、Al3+对皂荚叶多糖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金属离子Na+、K+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爵床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以爵床为药材,选择不同的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作为单因素,以爵床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继而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光照、pH以及金属离子等条件,考察爵床总黄酮的稳定性;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爵床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23 g/mL、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70 ℃;提取量为9.02 mg/g。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爵床总黄酮在30~90 ℃、pH4~9条件下较稳定,在金属离子Cu2+、Fe2+、Zn2+、Al3+、Ba2+条件下较不稳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爵床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79 mg/mL。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爵床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蜂胶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蜂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及不同因素对蜂胶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测定蜂胶提取物在不同的酸碱度、温度、金属离子、光照条件下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分析其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80%、温度8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的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蜂胶提取物对.OH有良好的清除作用。金属离子(Na+、K+、Ca2+)及微酸性条件对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强酸强碱、光照、加热的条件对其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从紫蓝草中提取紫色素,并对该紫色素在不同p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蓝草紫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温度、光照和还原剂对其稳定性没有影响,抗氧化能力弱,金属离子Fe3+对紫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而Na+、Zn2+、Cu2+离子对紫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汉中毛竹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竹叶黄酮。在不同的液固比、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和回流时间下,探讨最佳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的抗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30(g/mL),乙醇浓度为70%,回流温度为70℃,回流时间为120 min时,竹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917%。抗氧化试验表明,pH、光照时间、Cu~(2+)、Zn~(2+)以及Al~(3+)对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金属离子Na~+、Ca~(2+)、Mg~(2+)对竹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二苯代苦肼基自由基)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南瓜粉为原料,探究了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β-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同时探究所提取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包括光照、温度、pH和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中β-胡萝卜素最佳提取参数为超声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1∶8 (g/mL),在此参数下,β-胡萝卜素提取量为(23.811±0.589) mg/g。在稳定性方面,光照会加速β-胡萝卜素降解,使其保留率加速下降;在100℃时保留率下降较快;在酸性(pH 4)和碱性(pH 8,10)条件下,保留率都有所降低;Na+、K+、Mg2+、Ca2+、Fe2+、Zn2+、Al3+对其具有减色作用,Fe3+具有增色作用。该研究为南瓜色素在调味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秦巴杜仲雄花为原料,采用微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在不同的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下,探讨秦巴杜仲雄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不同条件下总黄酮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60%,温度为80℃,时间为2.5 h,料液比为1∶60时,杜仲雄花总黄酮得率最高,达到2.983%。温度和金属离子Na+、K+、Ca2+、Mg2+对杜仲雄花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影响不大;金属离子Cu2+、Zn2+以及p H、光照对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 ℃,该条件下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75.47 μg/mg;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044 9,0.212 3 mg/mL,总抗氧化能力及对Cu2+和Fe3+还原能力的IC50分别为0.389 6,0.221 9,0.731 7 mg/mL。说明建立的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获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成分;大叶千斤拔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茵陈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菌陈黄酮,以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和料液比为因素,茵陈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茵陈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了茵陈黄酮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温度、光照、p H、金属离子对茵陈黄酮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茵陈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回流时间50 min、回流温度9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茵陈黄酮得率为2.35%。温度和Na~+、K~+、Ca~(2+)、Cu~(2+)对茵陈黄酮抗氧化能力影响不大;Cd~(3+)、Cr~(3+)、Al~(3+)以及pH、光照对茵陈黄酮抗氧化能力影响显著。此外,茵陈黄酮对菜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分别与V_C和柠檬酸协同作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檀香(Sandalwood)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为檀香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不同溶剂提取檀香叶中抗氧化、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方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檀香叶80%乙醇、水、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清除DPPH自由基;80%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作用,但对霉菌、啤酒酵母没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经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其抗氧化、抗菌活性较稳定。乙醇提取物经不同pH处理后,抗氧化物质在pH6~8范围内稳定,抗菌物质在pH3~7范围内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檀香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标识结果表明:檀香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多糖、鞣质、黄酮类、酚类物、有机酸以及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成分。结论:80%乙醇、水、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8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只有80%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素对紫花地丁芹菜素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紫花地丁芹菜素标准品经乙醇溶解,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一些常见金属离子及防腐剂对样品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紫花地丁芹菜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酸性环境中抗氧化活性保持较好,在碱性环境中抗氧化活性很快丧失;金属离子(Na~+、K~+、Ca~(2+)、Mg~(2+))对紫花地丁芹菜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光照、山梨酸钾则会降低其活性。结论外界环境因素对紫花地丁芹菜素抗氧化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合适的储存条件可以显著增强紫花地丁芹菜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酸枣仁资源综合利用率。方法: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以酸枣仁中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5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5%,该条件下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为0.705%,与预测值(0.719%)接近,表明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结论:超声辅助提取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的工艺稳定可靠,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香樟树红叶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香樟树红叶色素。以色素特征吸光度为指标,研究红叶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稳定性试验得出,在较低温度(20~60℃)、避光条件下,红叶色素的稳定性较好;红叶色素在酸性、中性和弱碱性(pH 1~9)条件下稳定,在强碱性(pH 10~14)条件下不稳定;红叶色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冰醋酸对红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葡萄糖对其有一定影响;金属离子Fe2+、Fe3+、Cu2+、Pb2+对红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通过显色反应得出香樟树红叶色素主要含有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青楷槭茎皮乙醇提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分离青楷槭茎皮生物活性成分、丰富槭树科的利用价值,利用正交试验对青楷槭茎皮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最优条件提取物的DPPH·、ABTS+·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以评价青楷槭茎皮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皮乙醇提取物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乙醇体积分数60%、浸泡时间6 h,在最优条件下青楷槭茎皮醇提物的总酚含量为577.8μg/mg,并且当青楷槭茎皮醇提物浓度达到500μg/mL时, DPPH·清除率为89.26%, ABTS+·清除率为92.98%。通过与BHA对比发现,其抗氧化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青楷槭茎皮醇提物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甘薯天然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出色素提取的最优条件是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30、水溶液中酸化乙醇(乙醇:盐酸=85:15)体积分数80%,紫甘薯色素提取率理论值为12.4688mg/g,最优条件验证实验紫甘薯色素得率为12.3528mg/g。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紫甘薯色素稳定性也下降;紫甘薯色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提取、贮藏、应用中宜采用酸性条件。Fe3+、Al3+两种金属离子对色素起保护作用,而Cu2+、Zn2+、Pb2+三种金属离子对色素起破坏作用;抗坏血酸能够显著的增加色素溶液的稳定性,而Na2SO3会降低色素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云南木姜子(Yunnan Litsea cubeba)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方法 用乙醇对云南木姜子果实进行提取并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比较不同萃取相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热处理、酸碱处理、紫外照射、金属离子处理、糖和盐处理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云南木姜子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相,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8 mg/mL;云南木姜子乙酸乙酯萃取相经紫外线照射、酸碱处理和不同温度处理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盐和糖处理条件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增强,对于金属离子处理,Mg2+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提高,Fe3+、Fe2+、Al3+和Ca2+等使其抑菌活性降低。结论 云南木姜子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温度、紫外和pH对其抑菌成分的稳定性有较小的影响,金属离子、糖和盐浓度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大。因此可考虑将云南木姜子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它在保鲜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紫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紫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马铃薯紫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为30℃、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20、溶剂为80%乙醇.在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时发现:马铃薯紫色素对温度特别敏感,小于30℃的情况下相对比较稳定;在pH=6左右的条件下稳定;光照会破坏色素的稳定性;葡萄糖和蔗糖对色素的影响不是很大;该色素的抗氧化还原性不是很好,特别是耐氧化性较差.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Fe3+对色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u2+对色素有一定的影响,K+和Al3+对色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苹婆果壳色素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婆果壳色素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溶剂为1.75%氢氧化钠溶液、料液比1∶200 g/mL、超声功率480 W、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色素得率为2.18%±0.02%。苹婆果壳色素耐受40~60℃的热处理,在避光条件下和中性介质中稳定性良好,对氧化剂H2O2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应避免接触还原剂Na2SO3、金属离子(Cu2+、Ca2+、Al3+、Mg2+、K+),添加低浓度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与氯化钠利于色素保存。研究结果为苹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开发新型天然食用色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香樟叶叶绿素提取工艺,并对香樟叶叶绿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香樟叶叶绿素的优化工艺:以乙醇:丙酮=1∶1为提取剂,料液比1∶6(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h。稳定性研究表明:色素对酸和高温的耐受性差,光照能加速色素降解;大多数金属离子对其影响不大,但Fe3+明显影响其稳定性;色素对H2O2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紫苏叶中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新疆紫苏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提取物中的花青素和花色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紫苏叶中花色苷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 g/mL、超声温度47℃、超声时间57 min、乙醇浓度62%,在此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7.18±0.32 mg/g DW。提取物主要由矢车菊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构成。花色苷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49和0.32 mg/mL。花色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底抑制浓度为160 mg/mL,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新疆紫苏叶花色苷的提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