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状态对于船舶的运行至关重要,科学的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开展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状态的评估,保障船舶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船用柴油机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在论述技术状态评估指标选择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最大功率、最大转速、排气温度、冷却水温、滑油压力、滑油温度、振动信息、滑油质量作为评估柴油机的技术状态评估指标。案例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用于船用柴油机技术状态评估,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2.
V100 机车柴油机使用寿命和报废时机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了设备大修并非完全修复及大修周期不为常数后,提出了机车柴油机使用寿命的仿真求解方法。根据对机车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机车柴油机寿命仿真模型。系统状态修正系数C选用的是摩擦学系统状态参数,为今后实施状态监测的机车柴油机进行寿命仿真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
欧健  李艾华  徐斌  郑丰收 《机电工程》2011,28(11):1319-1323
为评估柴油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柴油机监控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总结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框图,通过引入Markov过程描述系统状态从而建立了系统可靠性模型.通过不同方式获得了部件故障率参数.利用Matlab数值计算分析了部件故障率和维修率变化对系统可靠度及可用度的影响,得出了对系统可靠性有较大影响的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文章运用fire软件对某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建立燃烧室三维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等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燃烧室内的流场分布状态和燃烧过程以及排放性能指标。模拟计算及分析结果可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AHP法面对由"方案层+因素层+目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决策分析问题,给出了一整套处理方法与过程.采用此法对柴油机仿真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新平均值模型与原有模型的评估计算实例,验证了此法对柴油机仿真模型评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Fuzzy理论的故障诊断模型,应用在某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根据该系统运行记录参数和状态,通过计算机实现了智能诊断。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的排气噪声中含有很多能反映柴油机故障的有用信息,因此从排气噪声中提取有效的特征向量可用于柴油机故障诊断。通过对柴油机不同状态下的排气噪声分析,对比了基于功率谱分析、小波包分解和AR模型的排气噪声特征提取方法,发现基于AR模型的排气噪声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地区分柴油机失火及气阀机构故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压器绕组状态评估过程中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变压器绕组状态评估方法,利用云模型确定指标与状态等级间的隶属度,根据关联规则计算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最终评估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变压器绕组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KPCA SVM的柴油机状态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对柴油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状态识别,根据柴油机的特征信息和识别的特点,研究了基于核主元分析(KPCA)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柴油机状态识别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柴油机进行特征提取,构成一个特征向量.然后对其进行核主元分析,计算得到能反映设备状态的特征向量,有效去除信息的冗余.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支持向量机的训练学习,识别柴油机的状态.通过实验室柴油机燃烧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识别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柴油机磨损评价指标的选择,建立了柴油机磨损评价的物元模型。对某型柴油机1000h可靠性试验中反映磨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建立的可拓物元模型对柴油机的磨损状态进行了评价与判断,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与拆检等方法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柴油机活塞的过热问题,对冷却环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及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确立柴油机冷却环道流动的湍流模型和相界面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冷却环道两相流仿真模型,针对柴油机不同的转速、油压和油温条件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油液的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发动机喷流试验台的验证可知,冷却环道内两相流动状态的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对油液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非常小;油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不存在一致性;冷却环道的换热能力主要由油液黏度和振荡强度决定。  相似文献   

12.
图像处理方法在柴油机振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对柴油机的振动故障进行更加直观的诊断,探讨了二维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在柴油机振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以柴油机工作循环为单位,排列柴油机表面振动信号,构成二维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获取信号图像的特征,进行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运用上述方法,对柴油机5种状态下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根据图像处理结果,能够很好地识别柴油机的状态和故障,为柴油机振动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机电装备具有结构复杂、样本量少、工况多变的特点,对其进行预防性维修十分困难,因此研究其性能退化规律以及健康状态评估对预防性维修具有重要意义。以机电装备为研究对象,利用维纳过程研究性能退化建模与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建立了描述单性能退化的维纳过程模型,并给出融合多性能退化的维纳过程模型,得到了多性能退化轨迹,实现了多性能状况下的性能退化预测。利用逼近理想解法和马氏距离,根据相对贴近度划分出装备健康状态空间,并将性能退化轨迹转换到健康状态空间中,实现了对装备健康状态的评估。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试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融合多性能退化的维纳过程模型和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正态云模型建立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综合评判体系,对金具等5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确定常权,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出输电线路目前所处的状态。经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柴油机供油压力波的信号特征,提出了使用加权时域同步平均提取整周期供油压力信号的方法;考虑到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各监测参数的波动性及其概率分布的不可知性,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正常状态的监测参数进行估计,确定监测参数的上下量限,实现了对柴油机供油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电磁水泵在商用车柴油机减少排放和降低油耗方面的潜力,开发了由水泵需求流量计算、水泵设定转速计算、水泵控制状态计算等模块组成的电磁水泵控制策略,并在一款达标国六排放的5升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标定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控制策略能根据柴油机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电磁水泵的运行状态,实现快速暖机、合理控制水温和降低附件功耗。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监测的应急柴油机启动性能分析方法,弥补当前仅基于热工参数进行分析的不足。基于键相和瞬时转速实现振动信号的准确整周期角域转化。提出了一种光滑程度可调的瞬态振动信号包络线提取方法,在应急柴油机启动过程的连续工作周期中,获得能够表征点火燃烧状态、高压启动空气冲气工作状态的特征参数,为分析机组启动特性与工作状态打下基础,并采用灰色评价法对单次启动中单缸做功能力进行了监测评估。核电现场实际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应急柴油机启动性能分析的有效性及推广应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采用全新的在线供气模式,难以有效评估单样本设备健康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的设备健康状态管理与预测方法。首先,利用设备监测数据构建隐马尔可夫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对不同观测序列与不同观测次数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仿真,确定出最优的模型参数;其次,把实时数据代入模型,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取最小值,从而判断出设备的健康状态;最后,将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拟合,预测出系统的安全可靠寿命。经实际检验,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单样本多状态设备的健康评估。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多基于故障信息,没有充分考虑设备的状态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信息与状态信息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首先,选用Weibull分布对故障信息进行拟合,利用极大似然估计确定模型参数,并用皮尔逊χ~2检验法进行拟合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故障信息的可靠性评估模型;然后,选用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函数建立基于状态参数的可靠性评估模型;最后,结合上述两个可靠性评估模型建立了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型高速冲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既能在宏观上反映高速冲床可靠性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趋势,又能根据状态参数的变化实现实时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从热工、油液、振动、缸压4个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和特征提取工作,提出了OCSVM异常检测算法联合Fisher判别分析进行柴油机状态监测的一种方法,采用累计和/参数均值比进行参数变点检测,采用D-S证据理论及证据加权分配合成方法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并利用LSTM对柴油机滑油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解决了传统柴油机状态监测方法早期预警率低、动态工况下模型适应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