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曲霉AS3.4309产糖化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黑曲霉AS3.4309液体曲产糖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糖化力较强的黑曲霉进行液态培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其产糖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15%,玉米浆7%,麸皮5%,豆粕粉2%,(NH4)2SO4 0.1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液起始pH4.5,30℃,200 r/min,摇瓶培养7d,最高酶活力达到1294.52 U/g.  相似文献   

2.
以产糖化酶的根霉菌K-1为研究出发菌株,探讨根霉固体发酵生产糖化酶的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此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以麸皮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蛋白胨、干基重的1%尿素、0.05%KH2PO4、0.01% MgSO4·7H2O、0.05%CaCl2·2H2O,55%的含水量;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0%(干基计),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36~48 h,该条件下产糖化酶的酶活力较高,最高酶活为549 IU/g干曲.  相似文献   

3.
从山西老陈醋大曲中共分离出75株霉菌,对高产糖化酶霉菌进行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优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86,在麸皮固态培养基中其糖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分别为3 963.79 U/g、368.80 U/g和4 476.60 U/g。糖化酶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结果显示,该酶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编码区长1 449 bp,共编码482个氨基酸,预测酶的分子质量为51.75 kDa,等电点为3.99。最佳产酶条件为:麸皮4%,硫酸铵0.5%,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8%,装液量100 m L/250 m L,转速145 r/min,培养7 d。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曲霉186糖化酶活力可达892.98 U/m L,是优化前的1.77倍。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黑曲霉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的碳源和氮源添加量,选取正交试验L9(33),确定该菌株产糖化酶最佳营养条件.结果表明,糖化酶固态发酵最佳营养条件为麸皮/玉米粉2∶1; (NH4)2SO4 1.0%; K2HPO4 0.2%;水50%.在该最佳营养条件下及发酵温度30℃、发酵5d后,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活力为11282U/g,比原始培养基提高了21%,本研究可以为工业固态发酵生产糖化酶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株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株ZS-AN-28,进行了液体发酵产果胶酶的培养基优化,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ZS-AN-28产原果胶酶的影响,特别是多元醇、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5~7,培养温度为28~30℃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实验得出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桔皮粉3g、(NH4)2SO42g,麸皮2g,尿素0.075g、CaCl2 0.015g、KH2PO4 3.8g、K2HPO4·3H2O 0.2g、乙二醇15mL、水100mL、pH6.0,产酶最高,其中,PC.为32.82万U/mL、PE为31862U/mL、PL为0.716U/mL.  相似文献   

6.
米根霉具有较强的产淀粉糖化酶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米根霉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来提高其产糖化酶能力,为红曲黄酒纯种酿造技术奠定基础。以米根霉为出发菌株,大米液化液作为碳源进行摇瓶发酵,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米根霉的培养条件。优化的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为:液化液浓度50%,NH4Cl 5 g/L,KH2PO41 g/L,MgSO4·5H2O 0.3 g/L,FeSO4·7H2O 0.4 g/L,CaCO38 g/L;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为32℃。该发酵条件下,菌株摇瓶发酵液的糖化酶活力达到196.6 U/mL±8.1 U/mL。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麦麸发酵产植酸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豆芽孢杆菌JSU-2为供试菌株,麦麸皮为唯一固体发酵基质,运用响应面法对其产植酸酶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用24-1部分因子试验设计对影响植酸酶活性的主要变量进行了评价,发现主要影响因子为麸皮与水的比例和培养时间.然后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主要变量的最佳水平.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粒径为3 mm、麸皮与水的比例为1:9.6、接种量为3 mL和培养时间为25 h.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的植酸酶活性为595 U/g麦麸.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糖化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对1株黑曲霉变异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原料粉碎度、培养基含水量、温度、起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麸:豆饼粉=3:1,(NH4)2SO4含量为3%,K2HPO40.1%.原料粉碎度为过60目筛,起始pR5.0,培养基含水量为120%,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每瓶培养基接108/mL的孢子悬液2.5mL,培养时间为72h,最高产酶活力达17800U/g.  相似文献   

9.
高产纤溶酶霉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伟红  李佳  王影  张锦玉  李玉 《食品科学》2008,29(1):207-211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U/g,比优化前提高了213U/g.  相似文献   

10.
对果蔬灰霉菌产果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2.5 g,苹果渣1.5 g,硫酸铵0.5 g,磷酸氢二钾0.05 g;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 d,p H 5.0,接种量3个圆孔,装瓶量30 m L。在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试验,果胶酶平均酶活力达4.918 U/m L,酶活力提高了2.698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育了一株高糖化酶活性且传代稳定的突变株,在不添加商品糖化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脱胚玉米粉的糖化发酵生产苹果酸。以Aspergillus oryzae(米曲霉)ME303为出发菌株,经ARTP诱变,2-脱氧葡萄糖(2-DG)筛选压力诱变处理,并通过比较原始菌株和诱变菌株的糖化酶活力和代谢特征,获得一株性能稳定的糖化酶活力较高的L-苹果酸生产菌株A. oryzae SS3,当粗淀粉质原料——脱胚玉米粉作为单一碳源时,30 ℃、150 r/min摇瓶发酵96 h后,糖化酶表现出较高的活力,为320.0 U/mL,与原始菌株相比(220.0 U/mL),酶活增加了45.45%,发酵后191 h,A. oryzae SS3菌株同步糖化发酵产苹果酸达到41.39 g/L,与原始菌株相比(33.98 g/L)提高了21.80%,为目前报道的利用淀粉质原料生产苹果酸且酶活性较高的米曲霉突变菌株,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 7株里氏木霉中筛选出 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Tr G。通过对培养基中含水量 ,C∶N ,初始 pH值 ,葡萄糖、尿素、KH2 PO4 的添加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以及酶解条件进行优化 ,获得纤维素酶生产菌株Tr G的最佳产酶条件为 :稻草粉 35g ,麦麸 15g ,KH2 PO4 0 2 5g ,MgSO4 ·7H2 O 0 0 2 5g ,(NH4 ) 2 SO4 1g ,豆饼粉水解液 7mL ,葡萄糖 0 .5% ,蒸馏水 2 3倍 ,初始 pH值 5 0 ,最适酶解温度为 6 0°C ,于 2 8°C培养 6d ,最大滤纸酶活达 30 8mgG/ g·h ;尿素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柄为主要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和糖化酶双酶同步酶解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柄糖化工艺。结果表明,双酶同步糖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糖化酶酶活比5∶3、双酶添加量3 164 U/g、料液比1∶15(g∶mL)、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50 ℃。在此优化条件下,香菇柄水解液还原糖得率达11.05%。香菇柄双酶同步糖化条件温和、安全性高,可提高香菇柄还原糖含量,可为香菇柄无添加糖酿造酒等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嗜热棉毛菌CAU44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为玉米芯和麦麸以4∶6混合的复合碳源,最佳氮源为(NH4)2SO4,最佳水分含量为80%,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4.0,最佳表面活性剂及添加量为0.5%的Tween-60。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50℃培养7d,嗜热棉毛菌CAU44产木聚糖酶的酶活力最高,达到20343U/g干基碳源,为目前国内报道的最高值。因此,嗜热棉毛菌CAU44在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糖化酶产生菌AN149的诱变育种方法、发酵产酶工艺、摇瓶培养基配方及小型自动发酵罐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菌种自然分离、紫外线诱变以及NTG处理等的配合作用可显著提高产酶量和转化率,出发菌株的产酶活力从8500u/ml提高到15000u/ml。按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采用WNC-15突变菌株发酵160h,酶活力可达30000u/ml加以上,对提高我国的糖化酶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技术生产酒精。考察料液比、α-淀粉酶用量、糖化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酵母添加量、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确定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5U/g,糖化酶用量200U/g,纤维素酶用量12U/g,酵母用量0.8%,pH值为4,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生物发酵提取吉林不同产地(长白山、通化市榆林镇及白山市抚松县)人参叶皂苷,筛选适合发酵人参叶的最佳菌种,并研究料液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值等因素对皂苷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添加外源氮源、碳源、有机酸及磷盐等对发酵皂苷释放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及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菌种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1393,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0(g∶mL)、发酵温度30 ℃、接种量2.0%、初始pH值为5.0;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酵母粉(1∶1)1%、果糖2%、丙酮酸0.14%、磷酸氢二钾0.08%。在此优化条件下,3个不同产地人参叶发酵后总皂苷产量分别为194.25 mg/g、214.57 mg/g、271.75 mg/g。较未发酵组产量(64.11 mg/g、86.19 mg/g、106.91 mg/g)平均提高了约2.5倍。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粉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粉为原料,葡萄糖当量(DE)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时间、酶添加量、温度、pH值对玉米粉液化及糖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粉加水配制成料液比1∶4(g∶mL)的浆料,调pH 6.2,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8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60 min、液化液调pH 4.3;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50 U/g、糖化温度60 ℃、糖化时间12 h。在此最佳条件下,葡萄糖当量值达到93.1%。  相似文献   

19.
以大麦芽、焦香麦芽和玫瑰花等为原料,研制玫瑰香型格瓦斯。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香型格瓦斯的原料配比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麦芽与焦香麦芽质量比9∶1、料水比1∶8(g/mL)、菌种添加量2%、接种体积比(酵母菌∶乳酸菌)2∶1、发酵时间16 h、玫瑰浸提液添加量18%,同时添加糖化酶2%、酒花0.2%、白砂糖1%、柠檬酸0.1%。玫瑰香型格瓦斯香气物质共有92种,其主体香气物质主要是苯乙醇、异戊醇、辛酸乙酯、丁香酚等。  相似文献   

20.
曲酸生产菌种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多次UV诱变黄曲霉菌A-5,获得-高产曲酸生产菌株UV3x3,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33℃,淀粉14%,酵母浸出物0.5%,H3PO4。0.07%,MgSO4·7H2O0.05%,FeSO4·7H2O0.002%,K2CO30.03%,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6天可生产曲酸6.84g/100m,平均生产效率为11.4g/(1·d),后期生产效率达15.4g/(1·d),转化率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