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在矿井井下作业中,提升机是矿井运输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大型的提升物资机械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提升机技术的不断完善,提升机提升物资的重量不断增加、提升速度不断增快,而且安全性能也得了相应的提高。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矿井提升机的低压防爆变频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低压防爆变频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矿井提升机变频调速系统改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生产的关键设备,传统提升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系统存在着控制方式复杂、调速性能差、效率低等问题.阐述了变频调速控制原理,对一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进行变频改造,使整个系统具有调速平滑、智能显示、检修方便等优点.实践证明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变频改造后节能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兖州矿区在数控技术应用于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方面进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业大学和充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基于工业现场总线PROFIBUS研制的全数字矿井直流提升机电控系统,使得矿山的提升机电控系统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控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MPI总线的连接构成和与PLC的通讯方案,结合矿井提升机阐述了MPI总线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矿井提升机晶闸管电控系统可能对电网带来的影响,研究了治理方案,并介绍了治理后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包括系统配置及西门子直流调速装置SIMOREGK6RA24产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目前我国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的现状,为了改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实现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在分析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领域中广泛采用开关磁阻电动机来完成电气调速的建议.阐述了新型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和运行特点,提出了SRD系统矿井提升方面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减速点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基于PLC应用的矿井提升机可变减速点的可实现性,对其原理及软件算法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以某矿井交流提升机TKD-A电控系统改造为背景,介绍6RA70结合S7-300 PLC实现异步电动机动力制动的控制原理及关键参数的设置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1.
电晕电流及其辐射信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得到电晕放电辐射场的时域和频域特征,采用针板结构首先对电晕电流及其辐射场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电晕电流及其辐射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电晕电流脉冲波形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①负极性下先发生电晕放电,但正极性放电发生时,脉冲幅值比负极性时大;②负电晕电流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小于正电晕电流。实验结构不同,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特征不同:利用第①种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十几个ns,频率分布范围集中在20~100MHz;利用第②种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几个ns,频率在200~600MHz。该结论对于下一步研究空中带高压物体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特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型单级隔离型软开关功率因数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兼具软开关和箝位的新型单级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能满足电气隔离的应用要求,提升单级隔离型PFC的功率等级。与传统单级结构相比,新拓扑输入电流校正效果明显,功率因数接近1。比较理想地解决了限制单级PFC功率等级的变压器漏感和直流母线电容应力问题。箝位电容被充分利用简化了零电压过渡(zero voltage transition,ZVT)技术在隔离型变换器中的应用,既改善了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环境、优化系统电磁兼容,又提高了变换效率。实验制作一台87 kHz,1 kW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变换器的效率基本能够达到93%(半载以上),功率密度提高,适合于中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桂存兵 《电力技术》2014,(4):97-101
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等输出电压较低的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大功率和高增益变换器的研究成为电力电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实现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和高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非隔离无源箝位型交错并联型变换器,其输入并联而输出串联,并试制了1台200W实验装置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无源箝位电路可有效回收漏感能量,实现主开关管的软关断和软开通,既避免了附加箝位器件,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与有源箝位电路类似的功效,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该新型变换器在保持合理占空比的情况下,获得了高增益,降低了变压器的匝比,并使反向恢复问题得到抑制,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磁芯的体积有效减小,证明了这种新型变换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ASVG的工作原理,根据控制原理设计ASVG的模糊PI(Fuzzy-PI)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器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引入PI控制改善模糊控制器的静态性能,增强其鲁棒性.该控制器使系统在电流跟踪误差较大时比例控制占主导,误差减小速度较快,在误差减小到一定范围内时积分控制占主导,实现稳态无差.并且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控制能力,增强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具有满意的控制精度,易于实现数字控制,比传统的PI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数字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翟岩  朱全华  张芝涛  殷燕 《高电压技术》2008,34(7):1445-1449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有效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方法,微流注是DBD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目前针对DBD微流注形成过程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关于微流注沉积电荷层分散电容对微流注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基于Protel模拟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DBD等效电路模型模拟DBD单个微流注进行模拟并验证其放电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电荷层对于微流注的影响,计算了沉积电荷层电容的大小,以及在此实验条件下沉积电荷层的面积。模拟显示,在激励电压幅值为5kV、激励频率为6kHz的正弦波,放电气隙宽度为1mm时,形成微流注的分散电容值为0.13pF,在电介质层相对介电常数为10时,计算得电介质层的沉积电荷层直径为1.09mm,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NSYS软件用于镜板和推力头的热传导和热弹变形计算的方法.考虑到镜板和推力头结构和受力周期对称的特点,取其Z分之一(Z为瓦块数)作为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推力头和镜板接合面为三维等效热传导单元和三维接触单元.镜板在力载荷作用下,周向变形的高点处在瓦上,低点在瓦间,径向变形在外径侧上翘;镜板在温度载荷作用下,周向由于恒温而不产生变形,径向变形为下凸.镜板面的综合变形为径向下凸,外径侧上翘,沿周向为波浪形.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变电站的CAN现场总线通信适配卡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于现场总线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以及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是系统的核心;适配卡把节点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同时又把上位机的命令和数据下传到节点,是核心中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适配卡设计方案,采用ISA接口,使用89C52微处理器,SJA1000作为通信控制器,并利用双口RAM作为PC机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使用EPLD器件作为双口RAM的控制和中断信号处理.最后简要阐述了适配卡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8.
因电气设备处在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中,常被噪声淹没,为了准确检测PD信号,需有效抑制其噪声干扰。根据PD信号和白噪干扰的复小波系数各有其特点和小波变换的本质是被分析信号和小波做内积运算,提出了从一簇复小波中逐层选择最优复小波并根据模极大值原理确定分解层数的方法即以阈值消噪法为基础的复小波簇消噪法。采用该方法对PD染噪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用去噪前后的信噪比(SNR)和波形相似性参数(NCC)对仿真PD信号的消噪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小波簇消噪法在满足SNR>10 dB的要求下,两个信号的NCC都>0.9,复小波簇消噪法从白噪干扰中提取PD信号的能力更强,在高SNR的情况下,信号的畸变也更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可持续发展看,化石能源终将耗竭.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需要发展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并大力推进荒漠地区基地和氢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本文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体成分对水中脉冲放电产生过氧化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方法检测了水中脉冲放电产生的H2O2,通过拍摄照片研究流注长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分别通入氮气和氧气的情况下,随着气体流量和放电时间的增加,H2O2的浓度逐渐增加;在电极间距为5cm,所加电压为35kV时,通氮气比通氧气生成的H2O2多,通氮气时流注长度较通氧气时要长。在电极间距为3cm,所加电压为21kV时,通氧气比通氮气生成的H2O2多,而流注长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