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本体的语义网检索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题,构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语义网检索模型.提出了一种领域本体库和应用本体库的构建方法,给出了查询本体的生成以及相似本体匹配推理的方法,实现了以该模型为基础的试验性检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进行本体的语义推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信息检索系统的语义处理能力,检索效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王倩  王辉 《计算机工程》2012,38(4):76-78
为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的语义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语义冲突消解方案。利用ER模型实现关系模式到XML模式的语义映射,采用本体对经过初步语义转换的XML Schema进行语义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减少由自然语言或符号不同引起的歧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语义冲突。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语义模型的信息检索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领域本体提供的概念之间的语义相关性,从语义模型扩展、概念相似度、相关度计算,并以用户反馈等角度探讨了基于语义模型的自动推理方法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系统实现框架。该系统将应用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检索中。  相似文献   

4.
唐成华  王丽娜  强保华  汤申生  张鑫 《计算机科学》2015,42(8):166-169, 197
安全策略语义是人类控制安全行为意志的表达。针对策略语义在定义和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冲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相似度的静态安全策略一致性检测模型与算法。首先建立策略领域本体并提取特征因子,给出基于本体中概念特征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继而以防火墙安全策略为例建立实例检测模型,运用静态安全策略一致性检测算法对冲突策略进行标记处理,并保证最终的策略规则库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为解决安全策略在定义、制定和映射等阶段的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以特定领域的概念化模型-领域本体作为统一语义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网上发布与集成系统DIDSBS。该系统从领域本体出发,提出并实现了形式化本体和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DTD和关系视图的转换算法,实现了XML文档和数据库视图在语义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钟将  宋娟 《计算机工程》2011,37(14):44-46
针对电力系统数据集成中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框架。依据电力参数估计系统的数据需求模型,分析数据集成存在的语义冲突类型,在传统数据集成框架的数据集成中间件模块中加入本体语义描述模块。采用本体描述信息资源域中的概念,通过实现语义冲突主动发现并构建语义映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能有效解决数据集成过程中的语义异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检索过程中全面挖掘用户查询信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合成技术,该方法以文本为数据源,引用数据源和领域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表达数据文本的语义.文章提出了一个语义合成模型,该模型由领域本体、关键词语义抽取、概念语义相似度计算及语义推理等相关技术模型组成.文中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可知,文中提出的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合成模型提高了检索系统的查准率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有关本体的知识以及在领域本体参照下三种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模型,并针对这三种计算模型的优缺点和领域本体所特有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以基于距离的计算模型为基础,把概念的信息内容和概念的属性作为两个决策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概
念之间的语义关系,为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提供一种有效的量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RDF构建语义化本体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阐述了语义化WEB服务对领域本体模型及其本体语义化表述需求,通过分析RDF的语义化特点后指出,基于RDF可较好地实现语义化WEB服务领域本体模型。并通过实例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向阳 《计算机科学》2008,35(7):161-165
依据模型知识的特性,定义了模型描述本体和任务求解本体,为模型提供语义支持.模型语义分为描述语义和行为语义.基于描述语义的相似性判定,模型可进行潜在冲突预测;然后根据任务求解本体的定义,模型通过行为语义交互,进行行为协商;而在执行过程中,模型需要为每一个操作申请资源,因此模型根据模型描述本体和描述语义对资源申请进行协商,从而得到互不冲突的操作执行序列,消除冲突.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目前课件制作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课件的制作主要依赖人工制作,对于课件自动生成方法研究甚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课件自动生成的方法,利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领域本体自动把教材转换为课件。详细描述课件自动生成模型和课件自动生成过程并对关键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领域本体自动生成课件,一方面可实现领域本体的重用,另一方面也可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工作量,并且课件内容可随着领域本体的自动更新而更新,从而实现课件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动态信息源间的语义异构问题,通过对现有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方法的分析,从消除信息源动态变化的影响和支持异构信息源集成的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全局本体层、领域本体层和局部本体层的多层本体集成方法。多层本体方法简化了全局本体的构建,能够集成领域视角不同的动态信息源并支持现有本体的重用,为大规模异构信息源的集成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校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知识库本体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本体的课程知识构架及知识表示形式,给出了基于本体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及语义检索开发的结构描述。实验表明基于本体构建的课程知识体系模型,可以有效地表示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课程内容的资源共享和语义查询。  相似文献   

14.
孙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3):125-126,162
为了有效改善制作课件的手段,该文提出了将课件开发流程中的课件制作环节分为两步来做的方法,并据此开发了该课件制作工具。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实现方法,并着重讲述了系统中网络课件编辑器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的智能检索及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体论作为指导理论,通过研究泌尿外科辅助诊断系统模型,在泌尿外科领域本体的基础上研究语义相似度、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新的相关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领域本体中的概念间相关度。并通过建立泌尿外科本体,实现基于泌尿外科本体的语义推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XML的可重用Web课件写作管理平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制作大量规范化的Web课件。在本文中,我们设计开发一个从课件写作、内容集成、上网发布、信息反馈一体化的Web课件写作管理平台,使用该平台可以简易、快速地开发Web教学课件,并通过XML技术,实现课件重用。  相似文献   

17.
故障树(Fault Tree,FT)被广泛应用于系统故障的快速定位,但其因缺乏精确的语义信息而存在重复构建问题。将本体引入到故障树领域中,并对如何构建故障树本体及相应的SWRL规则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本体描述语言 (Web Ontology Language,OWL)对故障树中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知识表示,构建了一个可共享、可重用、可扩展的故障树领域本体;然后将故障树中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化成语义 Web 规则语言 (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SWRL);最后将构建的故障树领域本体和SWRL规则放入JESS推理机中进行推理,产生新的知识,用于系统故障的快速定位。实验证明,使用所提出的方法能在解决故障树重复构建问题的同时,不对系统故障的快速定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XML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标准化课件的制作与管理,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IMS规范的标准化Web课件制作管理工具,并支持对学生学习信息的自动采集。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at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courseware authoring systems, and advocates the use of knowledge-based techniques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to form the basis of future authoring environments. The prototype knowledge-based representation language, GTE, i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of a knowledge-based language which might form the basis of such environments.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developments in GTE which must take place if it is to be used within a full and flexible authoring environment. The paper will focus particularly on the questio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but many of the observations can be taken as relevant to all the knowledge involved in a teaching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