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及其实现过程,利用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实现了轴类零件的特征分类及参数化建模,建立了相应的特征库;同时,用VBA作为AutoCAD2000的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轴类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快速生成。  相似文献   

2.
针对零件模型中参数化特征建模过程和约束等信息的描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脚本的三维CAD零件模型描述新方法,使用可扩展标记性语言(XML)描述零件特征脚本,给出了零件模型中草图和形状特征的XML脚本描述方法,针对参数依赖和几何约束信息与几何实体匹配问题,研究了几何实体的持久命名机制;以Creo系统为例,通过程序开发,生成描述零件模型的XML特征脚本文件,并导入该脚本文件,重建特征建模过程以及参数和几何依赖关系,验证了基于特征脚本CAD零件模型描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精度信息是集成化CAD/CAM系统的产品模型中必不可少的.本文研究了在CSG/Brep混合表达的特征建模环境中零件的精度模型,通过引用几何链表将精度模型与特征和几何模型集成起来,在实现关联、继承和提取机制的基础上提供了在不同层次求值窗口的公差信息建模界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特征建模的图形层、描述层和应用层的三层体系结构。分析了特征参数模型和尺寸参数模型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通过尺寸参数模型构造特征参数模型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构造了注塑机模板的参数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零件多特征基因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零件CAD特征建模的基础上,针对零件设计和材料选择及加工参数结合松散的现状,参照生物信息学,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参数、加工参数和几何结构的多特征零件信息模型,又基于该模型建立了多特征零件基因编码理论及其数学模型。利用该理论和算法建立了常见几何特征模型的基因编码和简单零件的基因编码,并通过CATIA5R8验证了多特征零件设计算法。  相似文献   

6.
以大型天线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CAD/CAE集成建模方法.首先在参数化零件的CAD模型上添加分析特征,然后基于带分析特征的参数化零件构建产品的CAD模型,再从CAD模型中提取分析特征并在CAE环境下重构其几何模型,最后应用基于分析特征的网格,自动划分技术快速建立天线整机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复杂产品CAE建模的速度、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户自定义特征的轴类零件自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运行于多种三维CAD平台下的嵌入式轴类零件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基于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模板生成方法,实现了CAD平台下轴类零件的设计、校核及模型生成。最后给出Pro/Engineer2001平台下的运行实例,验证了该系统实现轴类零件从设计到三维造型的一体化、快速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冲裁模CAD/CAM系统(HPC2.0)的功能,阐述了模具结构设计系统通过链表来传递设计信息的方法,采用了基于零件的参数化描述模型,描述对象是零件。  相似文献   

9.
在I—DEAS下进行FEA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而在创建参数化形状分析的零件几何体时,用户必须谨慎进行并始终保留零件的历程树。一般地,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尽可能删除或压缩零件中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的小特征、采用约束关系将特征描定到特征依赖的几何体上、采用全约束几何建模、注意建模顺序,避免模型重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产品级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产品级参数化存在的主变量太多、无法重用参数化零件库的不足,提出了采用零件编码封装零件主变量作为唯一描述零件的实例,并运用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在零件库基础上,构建产品模型.进而对产品模型进行编码,封装产品级主变量,并以链式数据结构传递变量值,驱动产品模型,实现产品级三维参数化建模.最后以模架为应用对象,验证了上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的公差分析与综合中尺寸链的自动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特征造型基础上阐明了零件和装配体中尺寸、公差的表达和记录,并讨论了尺寸、公差链自动建立的一种方法,以便进行公差分析与综合,使产品成本和精度最佳协调。在产品的三维实体模型上,设计者只需捡取待分析的封闭环的两个端元素,程序就会在零件模型和装配模型中自动搜索建立与此封闭环有关的尺寸链,并确定尺寸链各环的增减性。  相似文献   

12.
于同敏  单秀海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22):1951-1954
分析了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及塑件建模特点,提出了一种支持模具并行工程的塑件全信息特征模型,应用扩展数据库技术,研究了包括几何特征、精度特征和属性特征信息的塑件全信息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与技术,给出了塑件全信息特征建模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零件的设计模型向毛坯模型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提出了一种由设计模型向毛坯模型转换、进而向制造模型转换的思想。文章重点研究了由设计模型向毛坯模型转换的技术。具体研究了毛坯模型的定义与生成技术,包括毛坯建模、毛坯模型的生成、切削区域的定义、分解性实体几何造型思想,以及结构实体几何特征模型向分解性实体造型的转化。还研究了设计模型向毛坯模型转换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实现这一转换的具体步骤为:识别零件表面、余量补偿、体加工面的识别和立体形状的构建、采用半空间法构建被移去的体特征和偏移量补充。  相似文献   

14.
自顶向下的跨层次装配建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CAD系统中,特征造型是面向单个零件的,在处理具有跨层次性的产品结构时不仅造型效率低,而且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和各组成单元的相关性。笔者提出了一种集特征造型和装配为一体的产品跨层次建模方法。在实体特征层建立产品的主体模型,整个模型经过跨层次运算跨越零件层直接在装配层形成产品的装配结构。该方法为自顶向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高效、直观、便捷和智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面向装配的跨零件特征造型的模型表示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品设计中 ,许多典型的结构特征具有跨零件性 ,如螺钉、销联接等。在现代 CAD系统中 ,特征造型是面向单个零件的 ,在处理跨零件特征时不仅造型效率低 ,而且破坏了这类跨零件特征明确的工程意义。本文在研究这类特征内在的跨零件性、局部修改性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 ,将面向零件的特征造型向面向装配的跨零件特征造型延伸 ,提出了虚零件等概念 ,建立了其数学模型 ,表达了在装配建模时通过虚零件对装配对象实体模型自动进行局部修改的关系 ,根据这一模型提出了其实现技术。在自主开发的超人 CAD/ CAM软件和商业 CAD/ CAM系统 UG上开发了机械联接单元智能快速设计软件包。实践表明 ,提出的方法在创建跨零件特征造型时工程语意明确 ,具有高效性、方便性、自然性、智能性等特点 ,并且可以方便地同传统特征造型系统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CAD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工艺特征的建模方法。通过引AT艺特征的概念,结合特征建模技术与零件工艺信息的特点建立工艺特征信息模型,并采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模块创建三维零件模型的工艺信息库,实现了在零件实体模型中来获取与模型特征相对应的零件工艺信息。最后以曲轴为对象进行应用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自特征技术提出以来 ,在产品建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在协同开发环境中 ,如何使用特征技术对零件进行信息建模 ,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零件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俭  唐茂  许强 《机械制造》2006,44(7):23-25
以圆锥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圆锥凸轮机构设计模型表达式,在特征造型软件MDT开发平台上。通过API编程,研制了一套具有设计计算和三维特征造型功能的圆锥凸轮机构虚拟设计系统。实例证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勾波  吴玉光  王光磊 《机电工程》2014,(4):437-441,476
针对目前装配尺寸链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生成及在装配尺寸链中很少考虑几何要素的几何公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要素控制点理论公差表示模型的三维装配尺寸面链表组自动生成方法。在分析装配公差建模的信息组成的基础上,建立了装配公差信息的计算机储存储数据混合图结构。以UG NX7.5为二次开发平台,提取了三维装配体内零件上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装配基准以及装配目标等信息。首先,确定了封闭环;然后,根据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径的原则搜索装配公差信息图,建立了三维装配尺寸面链表;最后,根据装配顺序及设计基准将其按零件拆分为三维装配尺寸面链表组。以三正交平面作为装配基准的轴孔装配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几何要素的尺寸和几何公差,为后续的公差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同步建模技术在零件特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征识别一直是CAPP系统开发的难点,尤其是在相交特征和复杂特征识别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X同步建模技术来实现零件特征识别与提取的方法.利用基于同步建模技术的无历史、基于特征的建模系统,合并尺寸驱动和约束驱动技术,结合基于去除切削体分解法可有效解决相交特征的特点,实现零件从毛坯到成品每一步骤改变量的识别.从而达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