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精产品有80%味精、99%味精及掺有部分味精的调味品。目前产品标准及方法标准有QB1500—92《味精》、GB/T8967—2000《谷氨酸钠》、GB/T5009—2003《味精卫生标准分析方法》。通过对这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只有根据产品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才能准确、方便、迅速地测出味精产品中谷氨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补碘调味品加碘味精的研制、产品性能及市场效益。加碘味精由80%谷氨酸钠掺兑20%强化碘剂颗粒状盐。产品鲜味纯正,补碘安全有效。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旋光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味精含量测定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天平、旋光管、温度、容量瓶等因素对味精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计算得出旋光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4%.  相似文献   

4.
阿莹 《烹调知识》2012,(8):29-29
成分:味精是鸡精的“娘” 据了解,味精的生产工艺和米酒类似。味精是用淀粉等原料经糖化发酵后制成,并不像一些人所想那样“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各种蛋白质中一般都含有谷氨酸钠,水解后释放出来,就会形成谷氨酸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酱油、豆豉、奶酪等产品。  相似文献   

5.
李光 《中国调味品》1991,(3):31-32,F003
味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亦称麸酸钠,分子式为NaOOC—CH_2—CH_2—CHNH_2COOH。根据谷氨酸钠的含量,味精通常分为含谷氨酸钠80%、90%、99%等不同规格。近年来,一些掺伪现象时有发生,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有的甚至造成了人身伤亡。因此,对掺伪食品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已是当前食品卫生检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味精的掺伪情况也较严重,我们曾经测  相似文献   

6.
张涵璐  晁盛 《食品安全导刊》2022,(5):102-104,111
本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 5009.43—2016)中第二法旋光法,通过分析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用旋光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自动旋光仪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报告为(99.3±0.24)%,k=2.对不确定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定,可...  相似文献   

7.
味精可入药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其主要成分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而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们每天要从牛奶、鸡蛋、肉类等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谷氨酸。味精大都以玉米、大米等粮食为原料,从淀粉中提取谷氨酸钠,其谷氨酸和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味精易溶于水,具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为70℃-90℃。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名a-氨基戊二酸一纳,是一种有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晶体,在232℃时解体溶化。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纳是一种金属元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  相似文献   

9.
鲜味剂味精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用安全尤新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1923年我国上海已有生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明了以淀粉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味精,从而使味精行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我国味精生产是从解放初期约360t到1994年已达40000...  相似文献   

10.
味精是常用调味品,白色颗粒状晶体。近年来,不断有硫酸镁掺入味精中的报道。硫酸镁与味精极其相似,肉眼很难分辨掺硫酸镁的味精,多被销毁,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寻找一种既对味精的质量没有影响,又能去除硫酸镁的方法,利用晶体硫酸镁受热失去结晶水变成硫酸镁粉末后,再用40目标准筛过滤,去除硫酸镁粉末,结果表明:味精中硫酸盐含量小于0.05%,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达到99%以上,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鸡精是由鸡肉、鸡蛋、鸡骨头等是一种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通过蒸煮、减压、提汁后,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鸡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等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调味品,它以味道鲜美、独特开始逐渐代替味精走进了千家万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马莉 《烹调知识》2014,(5):73-73
正低"盐"饮食限的仅仅是盐吗?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钠是细胞外的主要阳离子,参与调节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肝、肾、心等病变会导致机体水、钠平衡失调,出现水、钠潴留或丢失过多。限钠摄入是纠正水、钠潴留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由于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故限钠实际上是限食盐为主。由此可见,我们通常说的"低盐饮食"其实是属于限钠饮食的一种。所以"低盐饮食"限的不仅仅是盐,还包括其他含钠高的调料如酱油、味精、鸡精等。很多患者认为,只要菜里少放盐不咸就可以,味精、鸡精可以用来弥补味道的不足。殊不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鸡精是味精的一  相似文献   

13.
正味精是厨房调味料的一种,很多人都知道味精吃多了是有危害的。那么,要如何健康地食用味精呢?下面就来告诉你有哪些菜肴不能放味精,帮你正确食用味精。炒肉菜不用加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  相似文献   

14.
味素盐主要成份是氯化钠,同时还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和碘;外观色泽洁白,颗粒细小而均匀,盐味鲜美可口,便于貯存,食用方便,而且还有助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病,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食用大粒盐不卫生和含碘不匀的问题,投人市场后很受群众欢迎. 主要原料粗盐、谷氨酸钠液、碘、碳酸钠、氯化钠和活性炭。  相似文献   

15.
正谷氨酸是一种常见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人体可以合成谷氨酸,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调整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这可能是30年来味精遭遇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冯玲 《四川烹饪》2003,(6):44-45
鲜味在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菜肴的烹饪离不开增鲜剂。迄今为止,已发现有40余种增鲜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氨基酸类(如谷氨酸钠MSG)2.核苷酸类(如5'-肌苷酸钠IMP,5'-鸟苷酸钠GMP)3.有机酸类(如琥珀酸)4.复合类(如酵母提取物、HAP、HVP等)。但目前市场上的增鲜产品主要是鸡精和味精两大类。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MSG)。它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再经提炼精制而成或水解植物蛋白质加工制得的产品。我国的味精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广东五省,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左右。市售味精…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本公司的商品——味精。池田菊苗博士发现海带中的鲜味是由一种叫做谷氨酸的物质产生的。经过创业家铃木三郎助对其产业化,于1909年进入市场销售。本公司以谷氨酸钠为中心而扩展的商品,目前已涉及氨基酸、医药、食品等众多领域。1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18.
颗粒味精盐的开发浙江省宁波市轻工业局盐务处沈永刚关键词颗粒味精盐,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宁波市梅山盐场生产的精制盐(味精工业专用盐)已有多年历史,产品质量一直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企业在质量上的内控指标,参照国际标准而定。产品销往省内外,深受用户好评。随着...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味精是让人们谈之色变的调味料,很多人认为,食用味精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致厨师们不敢使用味精。到底食用味精安不安全?中国烹饪协会食品安全研究组给出了如下解释。味精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味精:是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精制而成的,谷氨酸钠含量≥99.0%,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增鲜味精: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核苷  相似文献   

20.
鲜味的精华     
1920年代,天厨味精的创始人吴蕴初通过研究日本的"味之素",发现其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并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方法。他将其命名为"味精",取"鲜味的精华"之意,从此,现代汉语词典里便有了"味精"一词。世界上具有鲜味的东西有很多,其呈鲜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氨基酸类,比如本文的主角——谷氨酸钠,即味精;核苷酸类,比如肌苷酸、鸟苷酸;有机酸类,比如琥珀酸二钠。在味精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来增加鲜味呢?《养小录》里记有用干笋和干蘑菇磨成的增鲜粉,《调鼎集》中则记载了几十种"鲜汁",如卤锅老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