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PPG)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添加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扩链剂1,4-丁二醇制备了固化快、强度适中、延展性良好的聚氨酯电子封装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分析了聚氨酯电子封装胶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考察了TDI与PPG摩尔比、聚醚多元醇与聚氨酯预聚体质量比、催化剂、扩链剂及其用量对聚氨酯电子封装胶力学性能及固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G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n(TDI)∶n(PPG)=2∶1、m(聚醚多元醇)∶m(聚氨酯预聚体)=0.6、扩链剂1,4-丁二醇用量为3%时,聚氨酯电子封装胶的拉伸强度达到5.8MPa,断裂伸长率大于900%;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为0.3%,固化时间小于40min时,聚氨酯电子封装胶耐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羟基或氨基封端的丁二酸-丁二醇-尿素(Poly(butylene-succinate-urea),PBSu)聚酯酰脲共聚物与己二酸-丁二醇-尿素(Poly(butyleneadipate-urea),PBAu)聚酯酰脲共聚物为预聚物,借助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对两种预聚物进行扩链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含PBSu和PBAu链段的可降解嵌段聚酯酰脲共聚物(PBSu-b-PBAu)。改变扩链时间、扩链温度、扩链剂含量进行了该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实验,并采用单因素选择法得到TDI扩链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GPC、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不同进料比的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含PBSu和PBAu链段的可降解嵌段聚酯酰脲共聚物具有比PBSu和PBAu更高的黏度和更好的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FT-IR法研究聚氨酯的固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FT-IR法研究了TDI-PPG-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有较大影响,不同活性的固化剂虽影响固化速度但不影响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4.
张昌辉  吴昊  刘冬梅 《化工新型材料》2011,39(11):106-107,137
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对羟基封端的PBS进行扩链研究,用单因素优选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扩链剂用量对扩链的影响,得到HDI扩链PBS的最佳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50min,TDI扩链剂用量为3%.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得-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其中加入少量端氨基聚硅氧烷,利用-NH2与-NCO反应而将聚硅氧烷链嵌段引入到聚氨酯预聚物链中,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环氧树脂E-51,并加入扩链剂、交联剂等,充分混匀后固化得到聚硅氧烷嵌段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对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试和动态力学分析(DMTA),结果表明,该互穿网络聚合物在-100℃~110℃范围内阻尼损耗因子tanδ>0.3,是一种优良的宽温域高性能阻尼材料,其性能与聚硅氧烷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苯甲酰肼为主要原料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二乙醇胺(DEA)自制一种含脲和酰胺基团的二元醇(R-2OH)。IPDI与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800)反应生成预聚物,然后添加上述制备的扩链剂R-2OH进行扩链,最后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进行封端,生成一种支链上含脲和酰胺基团的聚氨酯UV-R-PU。探究扩链剂R-2OH及其用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2OH的添加量为15%时,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附着力、拉伸强度和硬度均达最理想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新型位阻型酰胺扩链剂二乙酰乙二胺(MEDA)和二乙酰己二胺(MHAD)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扩链反应。考察了酰胺扩链剂对聚脲凝胶时间的影响,得出酰胺扩链剂能大大延长聚脲的凝胶时间,有利于反应动力学分析。扩链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脂肪族酰胺扩链剂合成聚脲的扩链反应中,在反应初期低转化率时,反应均遵循二级动力学关系,得出MEDA和MHAD合成聚脲反应的活化能Ea分别为36.81 kJ/mol和43.99kJ/mol;MEDA反应活性高于MHAD.  相似文献   

8.
用FT-IR法系统地研究了3种不同软段结构TDI封端预聚物对聚脲基氨酯扩链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软段结构的预聚体与MOCA的扩链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软段为PCL的预聚体其扩链反应速率大大快于软段为PEPA或PTMO的预聚体,聚酯型软段结构(PCL或PEPA)的预聚体其扩链反应活化能大大低于聚醚型(PTMO)预聚体,同时对上述结果的产生原因从理论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溶胀动力学方法研究扩链剂对结构PU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溶胀动力学方法测定了不同用量的己二胺、乙二醇和丁二醇扩链的聚氨酯的溶胀动力学曲线,由其特征证明扩链剂种类,用量对聚氨酯结构有显著影响。随四官能度扩链剂用量增加,支化向交联方向发展;但随二官能度扩链剂的增加,支化又线型方向趋近。研究这些规律对指导合成及研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1,4-丁二醇和丁二酸为原料,通过加入少量的扩链剂,利用直接缩聚法在短时间内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采用GPC、DSC以及TGA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扩链剂的加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链剂加入量为PBS预聚物的2.5%时,扩链产物的性能最佳,重均分子量由3万上升到17万,拉...  相似文献   

11.
以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AMO-AMMO)三嵌段共聚物为预聚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交替嵌段型BAMO-AMMO热塑性弹性体,并进行了结构和相关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弹性体中叠氮基团与氨基甲酸酯形成氢键作用,氢键键合氨基与自由氨基的摩尔比为3.56∶1。弹性体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432;随着扩链剂含量(w(TDI+BDO))的增加,Tg逐渐升高;TDI和BDO的质量分数为20%时,Tg为-42.14℃,拉伸强度可达9.21 MPa,断裂伸长率为375%,蠕变恢复时间为200s,其最小形变值为0.1%,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和蠕变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MDI、HMDI、IPDI、二胺扩链剂、端氨基聚醚、端羟基聚醚等为主要原料用预聚物法制备了双组分喷涂聚氨酯弹性体。探索了配方中异氰酸酯种类、NCO的含量、不同扩链剂和不同端羟基聚醚等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通过改变预聚体中多异氰酸酯类型及NCO的含量,调节配方中软硬段质量分数,选择聚醚多元醇和端氨基聚醚种类,以及合理搭配不同的扩链剂,可以制得不同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孙卫红  晏欣  朱锡 《功能材料》2012,(7):877-879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封端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三乙胺能加快对甲基苯酚封端聚氨酯预聚物反应的速度;加入0.2%三乙胺催化时,该反应活化能由不加催化剂时的15.16kJ/mol降低到5.4kJ/mol。未加催化剂时,该封端反应为二级反应,加入三乙胺催化剂后,该封端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弹性体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DI和MDI通过预聚物法进行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分析预聚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和扩链剂的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浇注型聚氨酯隔振器与橡胶隔振器相比,具有更低的固有频率、更好的动态性能和更高的承载能力。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隔振器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5.
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两种苯乙炔基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固化动力学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两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反应热及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运用Kissinger法和Melak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1)苯乙炔封端型聚酰亚胺树脂的固化过程符合n级固化反应方程,建立的固化反应方程较好地描述了其固化过程,且与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较好。(2)两树脂体系相比,分子链柔性较大的聚酰亚胺树脂特征固化温度较低,固化温区较宽,固化反应活化能较低,且反应级数较大。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采用环氧类、异氰酸酯类扩链剂增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体系的增容机理。环氧基团可与PBAT、PLA的端—OH和—COOH发生反应,形成PBAT-g-PLA共聚物,反应过程包含酯化、大分子链断裂、扩链、支化、环氧基团开环、羟基形成等一系列复杂反应。带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增容剂添加量过多时,增容剂成为交联点,发生交联反应。异氰酸酯类增容剂分子上异氰酸酯基团可与PBAT、PLA的端羟基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键,与端羧基反应形成酰胺键。异氰酸酯类增容剂通过化学键将PBAT和PLA连接起来,显著地提高相容性。还对环氧类、异氰酸酯类扩链剂增容PBAT/PLA共混体系做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液化改性MDI与丁羟胶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液化改性MDI为主要原料,用或不同丁二醇(BDL)为扩链剂制备聚丁二烯型聚氨酯(HTPB-PU)弹性体方法。研究了弹性体的结构。弹性性能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同时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弹性体应力断裂的断口形态。结果表明,随扩链系数的增加。硬段含量与结晶度上升,同时拉伸强度(τ)与硬度(A)也随之上升,但断裂伸长率(ε)则下降,固定配方,改变固化温度时,对HTPB-PU的τ,A与ε无多大影响。同时可知,当固化温度为80℃时,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咪唑封端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51/酸酐MTHPA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环氧丙烷1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扩链脲TI,利用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冲击试验机及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TI改性的环氧树脂E-51/甲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MTHPA)固化体系的反应活性,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断裂面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E-51/MTHPA体系反应活性明显提高,固化反应峰顶温度较未改性体系降低160℃-200℃,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未改性体系的160.3kJ/mol降至63kJ/mol-87kJ/mol,同时与未改性体系相比,经过改性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冲击强度有较大的提高,在TI含量为5%时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s达到最高,各改性体系冲击断面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9.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扩链剂,对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酯(PEF)进行扩链,探讨了扩链剂用量(NCO/OH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了扩链PEF的分子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当扩链剂用量n(NCO)/n(OH)=1~3,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230℃时扩链效果较好;扩链后PEF的特性黏度最高达1.24dL/g,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最高达28.8×104;扩链后PEF的结晶能力降低,热稳定性能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由多官能度炔烃与叠氮化物制备交联弹性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叠氮基聚乙二醇(ATPEG)可分别与N,N,N′,N′-四炔丙基乙二胺(1)及1,1,1-三(炔丙氧甲基)丙烷(2)固化得到交联弹性体。研究了固化时间,扩链剂用量,ATPEG分子量和固化剂对该交联联性体力学及溶胀性能的影响,观察到ATPEG与2固化胶片的延伸率明显高于与1固化得到的胶片。不同分子量ATPEG与多官能度炔丙基化合物反应时,分子量越高,其在DMF和水中的溶胀比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