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176-182
以鲜青花椒为原料,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对花椒品质及能耗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色差为观测指标,确定了热风温度、转化含水率及微波功率3因素的适宜作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色差、挥发油含量及单位能耗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对热风-微波联合干燥青花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青花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风温度64. 56℃、转化含水率41. 59%、微波功率345. 20 W。此条件下,干燥的青花椒综合评分为0. 194 522。联合干燥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误差<4%,优化结果可靠。热风-微波联合干燥青花椒为提高干制花椒的品质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为青花椒的联合干燥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为青花椒的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辣椒干燥品质及节能降耗,采用热泵-微波联合干燥辣椒。首先探讨不同热泵温度、微波功率和转换点含水率3个因素对辣椒含水率和色差的影响,以色差和含水率为初步考察指标,选择3因素的适宜范围。在此基础上,选择以上3因素为试验因素进行响应面法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别测定干制辣椒的辣椒碱、二氢辣椒碱、辣椒红素、色差、单位能耗和单位耗时,按照各指标的最大值为参照值进行归一化,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通过响应面法对其优化,得到辣椒热泵-微波联合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热泵温度50.38℃、转换点含水率50.39%、微波功率286.14 W,最高综合评分为0.488 604。验证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4%,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青花椒微波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青花椒微波干燥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干燥温度、微波功率和铺料密度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干燥后的叶绿素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干燥青花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8℃,微波功率778 W,铺料密度2.7 kg/m2.此条件下,干燥后的青花椒叶绿素含量的预测值为0.5890mg/g,验证实际值为0.6005mg/g.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青花椒热泵干燥特性并优化干燥工艺参数以提高干制花椒品质,本文以温度、风速和铺放厚度为试验因子,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光合色素单位质量含量和色差为评价指标,对青花椒热泵干燥过程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采用6种常用干燥数学模型分别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Page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度最好,是描述青花椒热泵干燥的最佳模型;在恒温干燥条件下,温度对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色差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越高,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色差变化越大;风速对色差的影响显著(P<0.05),风速越大,色差变化越大;铺放厚度对色差的影响极显著(P<0.01),铺放厚度越大,色差变化越小;而光合色素单位质量含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具有先略下降再上升后又迅速下降至稳定的趋势,温度越高,光合色素单位质量含量变化越快,不利于干制青花椒品质的提高。综合考虑温度、风速、铺放厚度对青花椒色差、光合色素单位质量含量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确定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温度40 ℃、风速0.3 m/s、铺放厚度11.9 mm,在此条件下,干制青花椒色泽品质最佳,色差为20.01,光合色素单位质量含量为2.9601×10?4 mg/g。研究结果可为青花椒热泵干燥工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组合的热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对杏鲍菇做单因素试验,并与热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比较;以热风温度(X1)、转换含水率(X2)、微波功率(X3)为试验因素,色差(Y1)、复水比(Y2)、氨基酸(Y3)、能耗(Y4)为试验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做优化试验;通过线性加权法,求出联合干燥的综合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联合干燥产品品质最好,色差和复水性比微波真空干燥好,氨基酸破坏小,能耗比热风干燥节省。优化试验结果是:微波功率和热风温度对色差和复水比影响极显著,在热风温度60~64℃,微波功率2~3 kW区间获得较好的复水比和色差;微波功率和转换含水率对产品氨基酸影响极显著,转换含水率47%~60%,微波功率1.7~3 kW,产品中氨基酸保持好;热风温度和转换含水率对能耗的影响极显著,热风干燥时间长,能耗高。高品质、低能耗的联合干燥工艺最佳参数组合是:热风温度73.55℃、转换含水率60%、微波功率2.65 kW。  相似文献   

6.
以经过蒸汽灭酶的鲜"九叶青"青花椒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微波干燥工艺。以微波功率、铺放量及微波时间为自变量,探究其对微波干燥青花椒麻味物质含量的影响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适宜的影响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麻味物质含量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试验设计;用Design-Expert.V 8.0.6软件,建立微波干燥回归模型,并通过设定麻味物质含量取最大值,对微波干燥青花椒工艺进行指标优化。结果表明,青花椒微波干燥指标优化的条件为微波功率357.78 W、铺放量203.38 g、微波时间49.14 s,在此条件下,麻味物质含量24.328 7 mg/g;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的误差为1.18%,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张慧  张裕仁  杨佳  彭菁  潘磊庆  陈继昆  屠康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214-221,232
本文基于热风-微波分段联合干燥方式,探讨了联合干燥转换点干基含水率(2.00~5.00 g/g)、热风温度(50.0~70.0 ℃)及微波功率密度(6.67~33.33 W/g)对香菇营养成分、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较优参数范围并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优化联合干燥工艺,分析干燥工艺对干燥时间及香菇典型品质(色差、收缩率及多糖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最优工艺为转换点干基含水率4.20 g/g、热风温度60.60 ℃、微波功率密度30.00 W/g,此条件下的联合干燥时间为178.33 min(其中热风干燥170 min,微波干燥8.33 min),产品色差ΔE为11.21,收缩率为65.28%,多糖保留率为66.98%,综合评分为0.145。研究结果表明热风-微波联合工艺能够实现对香菇的快速干燥,并保证较好的干品品质。  相似文献   

8.
红薯叶粉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红薯叶粉品质,降低加工能耗,采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对红薯叶进行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优化试验,研究热泵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转换点含水率对单位能耗、叶绿素含量、色泽L*值和吸湿性的影响,通过加权综合评分法推导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而优化联合干燥工艺参数。经响应面优化的干燥参数为:热泵干燥温度52℃、热风干燥温度73℃、转换点含水率58%,该工艺下单位能耗3 621. 36 k J/g、叶绿素含量6. 42 mg/g、色泽L*值46. 21、吸湿性7. 19%,综合评分值与预测值拟合度高达99. 632 5%,为红薯叶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彭林  田冰  王玲  阚建全  陈厚荣 《食品与机械》2017,33(12):169-173
以经过蒸汽灭酶的九叶青花椒为原料,研究微波功率、铺放量及间歇微波时间对微波干燥青花椒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试验设计,并建立青花椒的微波干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青花椒微波干燥指标优化的条件为微波功率354.26W、铺放量211.93g、微波时间51.4s,该条件下青花椒干燥后挥发油含量为0.087 748 5mL/g,微波干燥验证实验结果与优化结果的误差为0.85%,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热泵-微波联合干燥整果荔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泵干燥装置进行荔枝的干燥实验,得出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荔枝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并据此确定热泵-微波联合干燥的转换点干基含水率参数水平。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感官综合性能指数为评价标准,研究热泵干燥温度、热泵-微波转换点含水率和微波干燥时间对热泵-微波联合干燥荔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荔枝干品品质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热泵干燥温度>热泵-微波转换点干基含水率>微波干燥时间;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热泵干燥温度50℃、热泵-微波转换点干基含水率100%、微波干燥时间2.5min。在此组合参数条件下,感官综合得分为最高分27。  相似文献   

11.
不同菌株对酸奶品质与感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N14)和嗜热链球菌(L16)为基础发酵菌,分别添加干酪乳杆菌(GL2)、副干酪乳杆菌(GL6)、酵母 菌(Y18)、开菲尔乳杆菌(700)构成了五种酸奶发酵剂组合,分别测定这五组酸奶的酸度、质构及感官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酸奶中的苹果酸、乙酸、柠檬酸、乳酸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添加不同菌株对酸奶口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菌株添 加均提高了酸奶的酸度,且酸奶酸度变化趋势与第一循环硬度、弹性、胶着性相同;添加菌株GL2、700和GL6提高了酸奶中乳酸的含 量;添加菌株GL2的酸奶感官评分最高(92.55分),在果香、蒸煮味、纸板味方面表现突出,但添加菌株GL6的酸奶的感官特征与市售 酸奶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重庆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影响重庆烟叶感官品质的主要化学因子,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烤烟的糖分含量偏高,烟碱、总氮、淀粉含量适中,钾、氯含量偏低;两糖差、糖碱比偏大,两糖比和钾氯比适中,氮碱比偏小。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劲头与总氮、烟碱呈正相关,与糖碱比呈负相关;刺激性与钾含量和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总氮、烟碱含量呈负相关;甜度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糖碱比呈正相关;透发性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认为,糖分、总氮、烟碱、钾和淀粉是影响重庆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使烟草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取材更方便,本研究以异源五倍体烟草(2n=5x=58)为材料,观察了不同大小子房、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烟草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首先,子房大小按花冠与花萼长度比例分为6类;其次,预处理方法分为2类,即:(1)室温下于0.002 mol/L的8-羟基喹啉中预处理2、4和6 h;(2)7℃下于0.002 mol/L的8-羟基喹啉中预处理12、24和36 h。结果显示,当花冠长度小于或等于花萼长度的1/2时,子房中分裂期细胞的比例最大,为97.00±17.82个/1000个。该时期子房于7℃经24 h预处理后,染色体数目与形态清晰可辨。利用上述方法制作云烟87(2n=4x=48)和N.plumbaginifolia(2n=2x=20)的染色体标本,均获得较好的结果。此外,将上述方法制作的五倍体烟草染色体经5S rDNA-FISH,获得了清晰可辨的5个不同信号,与预期一致。可见,幼嫩子房可用于烟草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且用改良的预处理方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可用于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也可用于原位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碱提法对小麦麸皮中的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进行提取。以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不同木聚糖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93(g∶mL)、提取温度61 ℃、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为51.61%,较优化前提高20.71%。用不同种类木聚糖酶对提取的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进行酶解,TLC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10904来源的木聚糖酶A对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有较好的底物特异性,酶解产物丰富且以木二糖为主,为阿拉伯低聚木糖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燕麦进行固态发酵,以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燕麦固态发酵条件,并对燕麦发酵过程中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燕麦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基质pH值6.0,接种量0.5%,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燕麦黄酮含量最高,为58.13 mg/g,较优化前提高41.06%;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提高了燕麦生物活性成分,为燕麦再加工提高附加值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冷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非热杀菌技术,已引起全球科学家的关注。该技术具备低温、短时、破坏性小、无残留等优点,目前在食品杀菌中已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相比,能够极大地减少食品杀菌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有效地解决热敏性食品的杀菌难题。该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的杀菌机理、食品表面及包装材料的杀菌、净化废水、表面去污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为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湖北省当阳地区鲊广椒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强化发酵对鲊广椒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获得具有优良鲊广椒发酵特性的菌株。结果表明,从5份鲊广椒样品中分离获得18株产生溶钙圈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发现,其中11株为L. plantarum。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L. plantarum强化发酵时,多数鲊广椒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的芳香类物质含量明显提升;通过电子舌分析发现,L. plantarum强化发酵时,多数鲊广椒样品酸味明显提升,而鲜味和丰度(鲜味的回味)明显下降;PCA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BUAS52019和L. plantarum HBUAS52006可作为鲊广椒发酵优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选用分离自枣阳酸浆水的15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tum)和1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 酵制作泡菜,并对泡菜的质构特性和泡菜水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CCA)对泡菜水的风味进行检测和评价。 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发酵泡菜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P<0.05),硬度、脆性差异 不显著(P>0.05),且纯种发酵泡菜的硬度、脆性及咀嚼性均高于自然发酵组;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中乳酸含量与自然发酵组无 显著差异(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泡菜水酸味值和芳香型气味值显著高于发酵乳杆菌(P<0.05),且略高于自然发酵组。综上,枣阳酸浆水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具备开发为直投式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轩  陈洁  许飞  陈玲 《食品科学》2019,40(17):85-95
以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糯米、粳米质量比(糯粳比)对共混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凝胶的动态流变学性质(储能模量(G’)、凝胶化速度(?g)与加速度(αg))加以分析,探究其凝胶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通过共混体系的特性分析年糕品质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弱凝胶体系,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体系热糊的稳定性及冷糊的成胶性显著改变,黏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显著减小(P<0.05),且非等温及恒温动态流变学特性中G’与?g降低,相位角正切(tan?δ)、活化能(Ea)及αg升高,频率扫描中糯粳比1∶2.5~1∶2.0共混体系的tan?δ曲线在低频区逐渐平滑;而低糯米组分共混体系(糯粳比1∶3.0~1∶5.0)在1∶3.0处的凝胶特性变化达到临界值,可形成较好的网格结构,且体系的吸水率较高,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Power-Law拟合模型中的稠度系数及触变环面积减小,流动特性指数增大,即剪切稳定性、触变性更好,致使年糕的糊化度不断减小,在糯粳比1∶3.0时达到临界值90.4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997?cm-1/1?155?cm-1、1?020?cm-1/1?155?cm-1、1?654?cm-1/1?155?cm-1峰面积比的变化证明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可增强共混体系键合水分子的能力,其键合的水分子通过与直链淀粉单螺旋结构之间的作用和扩大无定形区来改变凝胶化行为;糯粳比1∶3.0的共混体系无针状部分的形成,网格结构致密,且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同时年糕的吸水率与弹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间的关系,对实验室保存的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干燥试验,并采用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经过6 d干燥试验处理,结果显示,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中,耐干燥能力较强的IQCC10409(1号)、IQCC10455(6号)和110609-3(31号)菌株失活率分别为63.73 %、56.94 %和44.43 %,其中31号菌株耐干燥能力最强,它们分别属于ST73、ST73和ST23型。MLST分析表明,全部菌株共分成16个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属于ST1型(20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ST4型(4号、6号、7号、9号、11号)的菌株较多,分别有5株菌。结果表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基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耐干燥性较强的菌株主要集中于ST73和ST4型,另外还发现,即使相同ST型的菌株,其耐干燥能力也不定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