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为了使纯菌生产克东腐乳,从前发酵豆腐坯(克东腐乳厂前发酵室)中,经多次分离,筛选出五株较优细菌菌株,本文是应用这些菌株,进行批量生产回接实验,从而验证分离的菌株可否用于克东腐乳生产,并保持或发扬克东腐乳的特有风味。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前报初筛的五株菌(26、51、80、36和46号菌)。2.豆腐块克东腐乳厂常规生产的豆腐块。3.菌液制备用接种方式均同前报使用木盘是新的,实验用接种后的豆腐块放入前发酵室,设有保护层与其它豆腐块隔开,同时覆以新苫布,以防其它菌的污染,最后一次回接实验在完全脱离前发酵室环境下进行的。前发酵经过4.5天后,按常规生产程序装罐,加入腐乳汁,进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常见的模仿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标准菌株作为目标菌,从中分离接种得到模仿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这四种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并进一步作分析研究。实验室以后碰到易混淆的菌可以很准确的分析出来,对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产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从20个四川自然发酵香肠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不产生物胺的菌株256株。以肉制品发酵剂相关标准作为初筛条件得到菌株17株,且对组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组胺降解率较高的5株菌的鉴定结果表明,19号、41号和46号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混淆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47号和48号均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9号、41号和46号菌株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能耐受低温、低pH、60 g/L的食盐及150 mg/kg的亚硝酸盐,且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能更好地抑制产胺菌的生长。香肠成熟30 d时,接种组的组胺含量(46.56 mg/kg)比未接种组的组胺含量(66.77 mg/kg)降低了30.26%(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香肠生产中接种可降解组胺的乳酸菌,能有效降低产品中组胺含量,提高发酵香肠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邓振山  李超  何园 《食品科学》2016,37(23):216
目的:为充分开发利用南瓜资源,寻找生产多酚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划线分离法及梯度稀释法获得南瓜果肉中的内生菌,并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再以南瓜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进一步检测,从而确定活性物质的种类。结果:从南瓜果肉中共分离到54 株内生菌。通过抑菌实验发现其中12 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数的22%,其中3 株(25、26、29号)具有较广谱抑菌活性,抑菌率较高,可达(36.73±0.52)%。薄层层析检测表明:25号菌株的发酵产物在比移值(Rf)为0.57时与标准南瓜提取液斑点Rf相同。结论:25号菌株能发酵产生多酚类或类似化合物,这为利用内生菌发酵生产多酚类成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11种常见水果样品中分离培养得到38种醋酸菌,利用乙醇浓度、菌株接种量、发酵液有效体积三个条件的正交实验,进一步筛选出高效菌株,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制备苹果梨醋。最终得到一种醋酸产量高的高效菌株Ace22,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知,菌株Ace22属于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相似文献   

6.
L-谷氨酰胺的发酵生产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L-谷氨酰胺(L-Gln)用发酵生产的三种方法作了综述.即采用野生型谷氨酸产生菌通过改变发酵条件来生产谷氨酰胺,采用各种谷氨酸生产菌的变异菌株和酶法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L-组氨酸生产菌TL1105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接种龄、接种量及温度溶氧等因素对L-组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龄为20h,接种量为6%,pH7.0,温度31℃,溶氧为20%时,L-组氨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5批1m3中试罐实验,发酵产量稳定在30g/L左右,糖酸转化率大于20%。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产品品质稳定、大规模工艺化生产,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实现纯种或混菌发酵,强化优良菌种,从传统生产工艺中分离筛选出13株菌,接种于黄豆,以感官评定和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制曲初筛及复筛,选出优势菌株5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后,最终挑选3株(B、F和J菌株)进行16Sr DNA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亚种,是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9.
 从印染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使活性染料兰纳素蓝3B脱色的优良菌株W2。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时间、pH值和接种量等,该菌对毛用活性染料兰纳素蓝3B脱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了W2菌及其对活性染料兰纳素蓝3B染色废水脱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经60Co诱变筛选得到的高产酒精酵母Co-158菌株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接种量为接种后发酵液的含菌数为2×107 cfu/mL、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6℃、适宜生长pH为4.5.温度和接种量对生长影响较大,而pH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对经60Co诱变筛选得到的高产酒精酵母Co-158菌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接种量为接种后发酵液的含菌数为2×107 cfu/mL.菌株适宜发酵温度为36℃、适宜生长pH为4.5,温度和接种量对发酵影响较大,而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四株生产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优良菌株对无机锌生物转化的性能。通过对四株菌株的耐锌实验及驯化培养,优选出产朊假丝酵母对无机锌生物转化能力最佳。应用正交实验对影响产朊假丝酵母富集无机锌的培养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生物转化无机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汁糖度12°Be',ZnSO4浓度800μg/mL,pH5.0。此条件下在麦芽汁培养基中接种经驯化的产朊假丝酵母,30℃,100r/min培养48h,细胞生物量为(13.9±0.57)g/L,细胞锌含量为(22.13±0.48)mg/g菌,锌总含量为(307.61±3.85)mg/L。  相似文献   

13.
对从柿子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hss-7菌株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后发酵液的含菌数为3×107 cfu/mL,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5℃、pH值为4.5,此时hss-7菌株生长特性良好.温度和接种量对生长影响较大,而pH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降解率和活菌数为指标对混合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更换不同碳氮源,确定混合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乳糖24.19 g/L、胰蛋白胨8.41 g/L,培养温度28.28℃,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5.24%。经优化后,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率由39.56%提高到53.43%,增加了35.06%;活菌数由8.87 lg CFU/m L提高到9.63 lg CFU/m L,与优化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sst T、cyc A、sda C和tdc C是大肠杆菌L-丝氨酸的四个吸收基因,本文在前期吸收基因单基因敲除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四个吸收基因不同组合敲除对菌株生长及L-丝氨酸生产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11个多基因敲除突变菌中,sst T·sda C双基因敲除菌,sst T·sda C·tdc C和sst T·cyc A·sda C三基因敲除菌的L-丝氨酸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提升,分别达到271.11、312.58和322.57 mg/L;sst T·cyc A·sda C·tdc C四基因敲除菌的L-丝氨酸产量最高,达到了450.58 mg/L,是对照菌的6倍。在菌株生长方面,双基因敲除菌和三基因敲除菌的生长量优于对照菌或者与对照菌相近,而四基因敲除菌的生长量与对照菌相比则下降了28%。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微生物对烟叶增香的作用,研究结果对烟叶发酵有着重要意的义。在研究中用于筛选的烟叶样品选自三个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的五个产地(毕节、楚雄、昆明、曲靖、襄县),即有15组样品。对烟叶样品依次进行微生物的富集、分离纯化实验,然后进行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筛选培养基经刚果红染液染色之后,以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作为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标准。然后对筛选出的73株产酶菌株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进行木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从中选择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Qb4号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实验、生理生化实验、碳源利用分析实验以及16SrRNA保守序列分析,最终将该菌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将该菌应用于烟叶増香工艺流程中,是未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郑艳  匡立学  李超  张玉龙 《食品科学》2012,33(11):181-184
以选育的洋葱假单胞菌NTG-15-03为生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和回归正交设计试验考察菌株种龄、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液初始pH值对乳糖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0、种龄24h、接种量2%、发酵时间106h的条件下,该菌株的乳糖酸产量为10.08g/L。  相似文献   

18.
酸浆标准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豆腐酸浆老汤中筛选到的五株产酸菌,以大豆黄浆水为培养基,以酸浆的p H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菌发酵、双菌发酵、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及菌种的混合比例对酸浆p H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实验,以确定酸浆纯种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酸浆纯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菌混合发酵,混合比例为1∶9(1号菌∶3号菌),接种量5%,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42℃。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得到酸浆的p H为3.56。  相似文献   

19.
从腐乳中筛选出来的菌株中,筛出几株能产蛋白酶的菌株,再通过蛋白酶发酵实验和活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筛出了1株能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R4菌株。常规微生物的方法鉴定目的菌株R4,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初步鉴定其为消瘦芽孢杆菌;检测该菌株的培养温度、接种量、接种时间等因素,发现该菌株发酵产酶因素的主次条件是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在37℃,pH为7.0的条件下培养36h,该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混菌固态发酵山药皮产类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瑞昌山药皮为主要发酵原料,采用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混合固态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发酵时间、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粗壮脉纹孢菌接种量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发酵时间60h,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粗壮脉纹孢菌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产类胡萝卜素的量为(179.22±1.44)μg/g培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