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焦油卷烟加香后一些醛酮类香料转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同一叶组生产的普通空白卷烟和低焦油空白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19种醛酮类香料单体在加香卷烟中的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烟丝持留率、滤嘴截留率和滤嘴迁移率,发现醛酮类香料单体在2种卷烟中的烟丝持留率和滤嘴迁移率整体差别不大,低沸点香料由于其较强的透发性在卷烟的主流烟气粒相中转移率显著低于高沸点香料。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碳链越长,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烟丝持留率和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越高,而滤嘴截留率和滤嘴迁移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焦油卷烟在采取通风降焦措施的同时,外加香料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显著低于在普通卷烟中的转移率,且降低幅度随香料沸点增大而减小,香料沸点越低,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降低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以"金圣"叶组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手段,分别研究5种代表性酮类香料单体在加香后卷烟中烟丝持留率、滤嘴迁移率、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结果表明:高沸点酮类香料由于挥发迁移困难,导致烟丝持留率较高,滤嘴转移率较低;低沸点香料在卷烟的主流烟气粒相中转移率显著低于高沸点香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GC/MS,对注射加入卷烟中的15种醇类香料单体在烟丝中的持留率和滤嘴迁移率,以及抽吸后单体向主、侧流烟气粒相和滤嘴中的转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醇类同系物香料,小分子量低沸点的单体,其烟丝持留率和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相对较低,散失率相对较高,而大分子量高沸点的单体,其滤嘴迁移率和滤嘴截留率相对较低;醇类同分异构体香料单体的转移情况不完伞相似;4种醇类香料单体的侧流烟气粒相转移率高于其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11种醇类香料单体的侧流烟气粒相转移率低于其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C5~C1410种脂肪酸类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分布及其向主流烟气粒相物和滤嘴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10种脂肪酸的烟丝持留率为30.34%~56.67%,散失率42.34%~68.15%,滤嘴迁移率0.17%~1.50%;②10种脂肪酸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为0~17.26%,滤嘴截留率2.85%~13.87%;③戊酸至十四酸等8种同系酸向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其烟丝持留率、散失率、滤嘴截留率和滤嘴迁移率变化的规律性较差;④戊酸和异戊酸、3-甲基戊酸和己酸,均是异构酸的烟丝持留率较正构的低,其散失率、主流烟气转移率、滤嘴迁移率和滤嘴截留率则较正构的高.  相似文献   

5.
滤嘴长度和通风度对一些酯类香料在卷烟中转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滤嘴长度和通风度对酯类香料在卷烟中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长度不同通风度滤嘴卷烟注射一些酯类香料于22 ℃±2 ℃和RH 60%±5%环境中密封保存一周的转移率,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多因子及互作项逐步回归法分析了滤嘴通风度和滤嘴长度与香料转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滤嘴通风、滤嘴长度对肉桂酸酯类香料在烟丝中的持留率和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几乎无影响;②若不考虑香料单体物理特性,滤嘴长度与酯类香料的烟丝持留率显著负相关,与滤嘴迁移率显著正相关,滤嘴通风度与烟丝持留率相关性不显著,与滤嘴迁移率微弱正相关;③滤嘴长度、通风度与酯类香料主流烟气转移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些酯类香料单体在卷烟中转移率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以及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注射加入卷烟中的酯类香料单体,在烟丝中的持留率、滤嘴截留率,以及抽吸后单体在主流粒相、滤嘴和烟蒂中的转移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加香后迅速剥离并处理的卷烟纸和滤嘴中,没有检测到目标单体;沸点较低的单体在烟丝中的持留率较低,异戊酸酯、乙酸酯和乙醇羧酸酯系列香料在烟丝中的持留率、在抽吸后的主流粒相和滤嘴中的转移率大都随着分子量和沸点的增大而增大;肉桂酸酯系列单体在烟丝中的持留率接近100%,在抽吸后的主流粒相、滤嘴中的转移率都相对较高。另外还发现目标单体在烟蒂中的转移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7.
一些酯类香料在卷烟中的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24种酯类香料于4种条件下保存48h后在卷烟烟支中的持留率和滤嘴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密封是提高低沸点低分子量的酯类烟丝持留率和滤嘴转移率的前提条件;②在密封的条件下,同一官能团的酯类香料,分子量和沸点越低,越容易转移到滤嘴中;③分子量和沸点高的酯类在烟丝中的持留率较高,不易转移到滤嘴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杂环类香料在电加热卷烟中的转移行为,利用GC检测并分析了电加热卷烟抽吸前后8种杂环类香料在烟芯、降温段、滤棒和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①8种杂环类单体香料的烟芯持留率为8.68%~69.30%,空气散失率为24.96%~71.50%,烟芯残留率为5.21%~27.13%,滤棒截留率为8.27%~22.72%,烟气转移率为6.16%~28.49%,逐口转移率随抽吸口数序号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2-乙酰基吡嗪、2-乙酰基吡啶向烟气的转移率>25%;③香料的沸点、烟芯持留率、烟芯残留率、滤棒截留率和烟气转移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④互为同系物以及不同环结构的杂环类香料,随着侧链数量依次增多、结构稳定性增强,其烟芯持留率、主流烟气粒相物转移率和逐口转移率逐渐增大,迁移率和空气散失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加热卷烟香精调配中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酯类香料单体。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酯类香料的检测方法,研究酯类香料在加热卷烟抽吸前后的转移规律。  结果  ① 25种酯类香料的烟芯持留率、散失率、烟芯残留率、滤嘴截留率和烟气转移率分别介于6.33%~81.95%、13.12%~76.60%、3.86%~26.00%、6.47%~41.00%和3.03%~33.47%之间。②肉桂酸异戊酯、δ-十二内酯、γ-十二内酯、葫芦巴内酯、乙酸茴香酯和乙酸薄荷酯等6种香料的烟气转移率﹥30%,可为提升加热卷烟的香气丰富性提供支撑。③香料的沸点与烟芯持留率、烟气转移率、烟芯残留率和滤嘴截留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滤嘴迁移率、降温段迁移率和散失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④互为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的酯类香料随碳链增长、结构稳定性增强,在烟芯持留率和烟气转移率加大,环境散失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透明质酸在加香过程中对香料单体定香效果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GC/MS)和内标法定量考察了不添加透明质酸只加香料单体、同时添加透明质酸和香料单体、先加香料单体再添加透明质酸3种不同方式下,烟丝中香料单体的持留率.结果表明:①透明质酸具有较好的定香作用,可有效提高烟丝中香料单体的持留量;②与常用保润剂丙二醇和丙三醇相比较,其定香效果优于丙二醇和丙三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种叶组的烟丝在不同膨胀方法下,膨胀前后的22种重要香味成分和糖、氮、烟碱等常现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烟丝经同时蒸馏萃取法抽提并用酸、碱溶液处理后,对中性抽提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做定性与定量分析。共测定了糠醛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的含量,并根据国标测定了总糖、总氮和烟碱的含量。结果表明,烟丝在膨胀后,各种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损失程度与膨胀方法及其工艺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环境温湿度对烟用香料在卷烟中转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环境温湿度对烟用香料在卷烟中转移行为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抽吸后主流烟气(MS)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数据进行了极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湿度对39种烟用香料的转移率有较大影响:①在湿度一定时,香料的平均MS转移率均在18℃下最高,在30℃下最低;香料的滤嘴截留率均在相对湿度(RH)40%下最高,在RH 60%下最低。②乙酸异戊酯、庚醛、D(+)-香芹酮等18种香料的MS粒相转移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乙酸茴香酯、壬醛、D(+)-香芹酮等7种香料与湿度呈显著相关;乙酸异戊酯、壬醛、2-乙酰呋喃等19种香料的滤嘴截留率与温度呈显著相关,乙酸芳樟酯、乙酸异戊酯、异丁香酚等16种香料与湿度呈显著相关。③与24℃,RH 60%下的香料转移率(目标样本)对比,30℃/RH 60%和30℃/RH 80%下香料的MS粒相转移率与目标样本差异值较小,18℃/RH 80%和18℃/RH 40%下,差异值较大;18℃/RH 80%和30℃/RH 60%下香料的滤嘴截留率与目标样本差异值较小,18℃/RH 40%和18℃/RH 60%下,差异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复合添加剂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致癌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研究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致癌物的方法 ,从羊齿类天然植物中提取出多种酮、酚类及其衍生物组合得到复合添加剂 ,以 0 0 0 8%的比例添加于卷烟滤嘴或烟丝中。检测结果表明 ,在卷烟中添加该复合添加剂后 ,其主流烟气中的多种稠环芳烃、自由基和芳香胺等致癌物的含量显著降低 ,对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薄荷型卷烟凉味在生产过程的稳定控制,以中南海A薄荷型产品为例,通过感官评价与烟气薄荷醇含量检测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量化的凉味差别阈值。结论:中南海A薄荷型产品的凉度差别阈为烟气薄荷醇释放量(0.48±0.10)mg/支;此外,本文还建立了烟气中薄荷醇释放量与烟丝、滤嘴中薄荷醇含量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色谱指纹图谱在烟用香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6批次的烟用HMT-2香精成分,GC/MS分析,建立了该香精的GC/MS指纹图谱。利用夹角余弦法和欧氏距离法计算相似度,并通过掺兑试验考察色谱指纹图谱用于烟用香精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6批次的HMT-2香精指纹图谱稳定性好,相似度高,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和唯一性;②夹角余弦法和欧氏距离法计算简单,易于编程,二者结合能够全面考察香精的质量。色谱指纹图谱能全面、综合、准确地反映烟用香精的质量状况,可以成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卷烟烟气粒相物中主要有害物质是苯并[a]芘、酚类化合物、烟气烟碱、亚硝胺等,苯并[a]芘等稠环芳烃是烟草有机物在高温乏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具有致癌作用;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由烟草中的糖类、纤维素、木质素等高温热解形成的,本身无致癌性,但具有明显的促癌作用;烟气烟碱主要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引起心脏输血量升高,血压升高并使周围血管收缩增加,但烟气烟碱能给吸烟者以适当的生理强度和好的香吃味;烟草生物碱和亚硝酸盐是TSNAs的前体物质,主要产生与烟叶调制期间,吸烟时转入烟气粒相物中,其危害是使实验动物致癌,对人类的致癌作用正在研究中.降低烟气粒相物中有害成分主要是采取综合措施,如合理选择原料,使用膨胀烟丝和膨胀梗丝及再造烟叶,提高烟丝填充值,减少烟丝用量.合理搭配辅料,使用高透气度卷烟纸,打孔滤嘴,提高燃烧性,减少抽吸口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