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从水文水资源、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湖岸带和社会服务功能等5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对2015年的查干湖湖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查干湖健康评价指数赋分为56分,湖泊处于亚健康状态;农业开发、气候变干、石油开发以及旅游业发展是造成湖泊生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湖泊水资源调控、湖滨带修复与管理、水质修复、鱼类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等湖泊健康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余彬境  付意成 《人民珠江》2022,(4):75-82+121
河流健康评价是开展流域规划、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廊坊龙河下游河段生态脆弱,水体流动性差、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准确评价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下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识别生态系统中脆弱性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龙河下游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水文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5个方面进行河流健康评价。龙河廊坊段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评价得分为75.18分。评价结果表明:龙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湿地保留状况不佳,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大,上游来水水质较差等。提出的评价方法为受人工控制严重的河流开展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与健康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河流是有生命的,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健康,我们可以用健康来描述河流的生态状况,河流健康概念寻求利用生物或生态评价方法来完善传统的物理一化学评价方法。河流健康的度量对象包括:堤岸、河床、河水感观、水质指标、水生无脊椎动物指标和鱼类指标等。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要维持河流健康,应加强河流水资源配置、水质、河岸地和河道等4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其中,准则层包括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共计15个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南渡江下游河流的实际情况,划分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及其刻度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为0.751,说明南渡江下游河流处于良好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河流的破坏导致了河流健康状况受损.针对河流健康出现的不同问题,人们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水文特征的修复、水环境质量的修复、结构形态的修复和种群结构的修复4个方面.水文特征的修复是恢复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的河流水文模式的改变,改善下游生态和环境条件,主要采取调节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方式.水环境质量的修复方法较多,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河流结构形态的修复是要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等,目前主要是采用近自然生态工法.种群结构的修复主要是采用各种生物技术.对于特定的河流,应具体分析河流健康的受损方面和受损程度,然后根据河流所处的状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河流修复是人类保护河流健康的重要措施,其可以改善河流水文、生态等各方面特征属性,消除或减轻人类干扰,从而维持和促进河流健康发展。为了量化人类修复作用及其对河流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河流健康评价和河流修复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将人类对于河流的修复作用概化为一项新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集对分析方法对赣江南昌段河流有无人类修复作用下的健康状况进行对比评价。计算表明,虽然在有无人类修复作用下其健康状态评价结果都为"良",但考虑修复作用时河流健康评价值有一定提高,其健康水平更接近于"优"。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分析变化环境下小清河干流的河流健康状况,构建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流生境、社会服务 和流域脆弱性 6 个准则层共 17 个评价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健康 评价,以期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清河干流河流健康处于 亚健康状态,8 个评价点位健康指数位于 [61.82,69.73],其中黄台桥得分最高、岔河得分最低,不同点位间差距不 大;准则层中水量得分最高,水生生物和流域脆弱性得分最低,水质和河流生境在不同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在气候 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外部压力下,河流健康体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因此未来提升河流健康状况需重点提高水生生物 多样性水平和流域应对变化环境进行适应性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河流与众多生物物种通过食物链、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水文循环密切交织,构成相互耦合的生命支撑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受损甚至退化,因此恢复和维持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成为了公认的河流管理目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归纳了河流健康评价的主要方法、适用的范围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分配的特征和规律,指出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并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5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河流修复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河流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的载体。一个健康的城市河流是保证其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和实现社会经济价值的前提。基于城市河流的概念和内涵,从河流水文水质、物理结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构建了16个指标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结构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以潮白河为例,将潮白河分为下游冲洪积扇河流段(密云水库—向阳闸)和冲积平原河流段(向阳闸—苏庄闸),根据两段具体情况分析区域独特性,分别侧重水质、水量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示:下游冲洪积扇河流段评价结果为(0.1937,0.2149,0.2146,0.3478,0.0290),处于较差健康状态,主要影响因素为水量、鱼类种类和河流联通性等;冲积平原河流段(0.2321,0.1972,0.3180,0.2527,0),处于中健康状态,水质状况、营养物质循环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该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北方缺水地区城市河流的健康评价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廊道,了解东江下游河流鱼类群落健康对于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鱼类,选用丰富度指数(dM)和香农-威纳指数(H′)评价群落健康,并探究其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江下游河流共发现鱼类7目19科43属50种,其中鲤形目最多,鲈形目次之,外来鱼类有10种。鱼类群落健康状况与CODCr、BOD5、TP等水质污染因子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水质污染影响到鱼类群落健康。河流被侵占、硬质化改造、建设闸坝拦河设施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也对鱼类群落造成了不利影响。大部分调查位点发现有外来鱼类,且在受污染河流中外来鱼类更占据优势。需要从改善河流水质、恢复鱼类栖息地多样性与连通性以及加强外来鱼类管理防控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及管理措施,推动流域鱼类保护与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1.
耿芳  董增川  徐伟 《水资源保护》2016,32(6):131-135
以黑龙江上中游为例,研究国际界河的河流健康评价。为了全面衡量该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云模型引入河流健康评价。基于水文特征、形态特征、水体特征等7个层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黑龙江上中游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为典型年对其进行了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上中游2013年河流健康等级为"中"。分析了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措施:加强水污染控制、加固沿岸堤坝、退耕还林恢复湿地、实施生态调度等。  相似文献   

12.
嫩江流域水资源规划中出现了径流不平衡现象,通过对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认为,嫩江支流水量受河道调蓄作用较小,干流水量受河道调蓄作用很大。由于嫩江干流下游河道很强的调蓄作用,造成干流上下游径流年内分配的差异,这也是区间径流某些月份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江属于大河水系,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健康状态不仅影响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综合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估理论和实践,讨论适合长江特点的健康评估方法和标准;通过水功能区达标率和鱼类多样性2个指标分析长江水环境和水生态近10多年来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近几年长江大保护系列行动后长江健康进展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健康评估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划分不同时空尺度;根据资料完整性可以采用单指标或者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随着长江系列保护行动的实施,长江河流型水质持续改善,湖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开始稳定,人类过度干扰江湖现象得到遏制,但湖库水质改善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还需要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包括生境多样性指标、河流水质指标、河口径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地下水超采率和河流纵向连续性指标等河流生态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考虑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作用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利用滦河流域有关成果调查和资料,对滦河河流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功能,可为河流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康,滦河全河总体为轻度疾病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6.
考虑反映河流系统的动力状况、水质状况、河流地貌和生物指标状况、河流服务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了河流系统健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河流健康状况多层次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以海河三岔口河段为例,应用已建的河流系统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地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可为河流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转河生态修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其修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通过对修复后的转河进行实地调查,共选择10个调查样点,以气味、流速比、水深比、河岸的坡度、坡长、河宽、河岸材质、河床材质、植物种类和盖度、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防洪功能、公众满意程度、可亲水度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权重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转河的修复效果作出评价。经分析得出转河的综合评价得分为2.75,属中上等水平。其中,上游河段评分较高,修复措施完善,河流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基本恢复;下游河段评分较低,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河流两岸仍是竖直硬质护岸,阻隔河水交换,进而影响河流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选取河流的物理特征、水文情势、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4个方面建立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复合模糊物元与熵权法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估数学模型,对淮河干流关键断面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淮滨、王家坝、鲁台子与蚌埠4个关键河段的河流健康指数分别为0.470、0.435、0.462和0.432,河流综合健康水平整体不高,自上游到下游呈下降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影响,鲁台子河段的河流健康状况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