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为地方政府提升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浙江省11个城市为案例,分析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满意度影响变量及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定性比较分析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公众满意度提升研究领域的可行性;群众对政府监管工作评价是食品安全创建满意度的必要条件;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食品抽检合格率、蔚蓝水质指数、人均GDP和烟酒消费价格指数五个条件变量需相互作用才能提升满意度;人均GDP越低、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越大、蔚蓝水质越好,满意度越高。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因子对满意度提升有正向相关关系,创建因子每提高1个标准单位,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将提升0.687个单位;条件组态与结果分析表明满意度的提升有资源禀赋型、宣传拉动型、低经济驱动型三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公众对庄浪县城市社区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的支持情况,及时改进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方法,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常住8600人进行问卷及手机网络调查。结果:有效问卷8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综合满意度为89.7%,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为82.4%,对食品安全变化认可率为81.3%,对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的支持率为83%。结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评价及示范创建工作比较支持,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加大监管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力度的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从根本上杜绝食品不安全因素,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为食品安全监管和示范创建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引导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3.
构建浙江省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440位受访者的问卷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表明浙江省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68.9分)已得到初步提高,与调查模型推算得到的总体满意度(67.3分)基本吻合,丽水市(71.2分)、绍兴市(70.8分)、金华市(69.1分)位居浙江省前三位。政府管理部门需加强食品安全的宏观指导、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升食品有害物质的督查与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居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影响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因素,为相关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427位宁波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进行评价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卫生质量、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3个公共因子,通过分析发现卫生质量和政府监管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舆论监督是次要因子,实证发现宁波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偏低(3.41),但与调查得到的总体满意度(3.26)情况基本吻合。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监管食品的卫生质量状况,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将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使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规范程度、食品行业监管与执法力度、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食品安全认证机制完善程度、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等影响因素设置调查问卷.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并把上述5个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发现食品安全认证机制完善程度对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食品行业监管与执法力度次之.因而政府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时,应着力从食品安全认证机制完善程度、加强食品行业监管与执法力度方面入手,提升民众的食品安全监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品安全公众参与成为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章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公民维权成本高、政府惩罚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的经验,对我国食品安全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丽颖 《食品与机械》2018,34(12):63-66
根据法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总收益大于风险成本,以及违法行为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成本的较低预期和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危害的较低预期。当前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制却存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过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违法行为频现,以及缺乏对食品安全规制的整体规划等问题,从而使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具有了相当的获利空间,成为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建立龙头企业重点监控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预期,以及科学规划食品安全规制、加大打击力度等法律规制手段,实现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丽水市始终牢记防风险、保安全的使命和责任,坚持高位推进、闭环管控、数字赋能、社会参与,取得了明显实效.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全省第一,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实现全市9县(市、区)全覆盖. 坚持高位推进 构建规范化工作体系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制定丽水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和丽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导刊》2014,(9):24-25
4月3日,董金狮老师为本刊撰写了本篇文章,文章中建议我国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应借鉴美国监管食品安全的两个重要法案吹哨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Act)和了解客户法案。4月10日,为了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规范全市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工作,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公布《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该办法正是董老师文章中介绍的吹哨法案,该办法规定,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处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消除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的,最高可奖励举报人30万元,并对举报人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民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四方主体对食品安全监管负有的法律责任入手,指出当前政府监管存在一些职责划分不清、事前预防不到位和伦理精神和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企业违法成本低、内部监督控制存在弊端和社会责任意识亟需加强的问题;行业协会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政府主体应首先立足于监管体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问责,同时加强政府伦理责任建设;其次从法律角度,应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引入惩罚性赔偿;同时企业应重视内部监督控制,做好企业内部的检查、评价和备案工作。重点应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与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挖掘二者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监管潜力。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14年开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目前已开展了3批试点,累计达到31个省(区、市)的67个城市。通过创建活动,监管力量、工作经费、执法装备、检查检验、案件查办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食品安全满意度有所提升。此活动督促落实了属地管理责任,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社会协同共治,探索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工作机制。下一步,应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食品安全相关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食品监管人员,共计18 802名。采用网络调查法对三类人群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品安全KAP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食品从业人员(79.51±11.71)、食品监管人员(74.33±11.23)、食品专业技术人员(66.88±15.28)。女性食品从业人员的KAP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类人群中未发现此影响;随着年龄增大,食品从业人员KAP得分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和食品监管人员的得分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随学历升高和 而增加;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随着就业年限增加而增高;有食品专业背景的食品监管人员KAP得分高于非食品专业背景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食品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未发现类似影响;一年内参加过培训的三类人群KAP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培训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地区三类人群的KAP得分均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类人群对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态度趋向于积极,但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行为习惯均需进一步提高。相关用人单位应根据不同人群当前食品安全KAP方面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三类人群的食品安全KAP水平,进而保障食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对北京市居民的膳食风险水平。方法采集2013年北京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的蔬菜样品,采用NY/T 761-2008和GB/T 20769-2008等方法检测样品中的33种农药残留,分析北京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并结合大城市居民的蔬菜消费情况和食品安全指数法对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农药风险进行慢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2013年北京市抽检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2%(502/506),农药超标的蔬菜为白菜类和绿叶菜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频次较高,其构成比占40.8%,检出超标的农药为吡虫啉、毒死蜱、哒螨灵和百菌清;对所有检出农药进行慢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百菌清的日摄入量相对较高,然而包括百菌清在内所有检出农药的食品安全指数值均小于1。结论北京市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安全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百菌清是潜在的风险因子,应重点防患蔬菜中百菌清的残留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居民食品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应对食品卫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方法:由调查小组工作人员设计调查问卷,选取16个省市的55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400份。在问卷调查基础之上,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居民食物安全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保健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结论:食品安全是社会焦点问题,其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相关部门应从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控制,以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许多地市都将食品检验量及问题发现率作为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指标。随着食品监管力度的增强和品牌经销商逐步占领市场,各终端经营场所销售的食品大致相同,这就使随机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重复抽检现象客观存在。本文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现状,尝试从不同业态,不同抽检机构,样品差异性,抽样人员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造成重复抽检的原因,就如何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减少重复抽检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制定计划,使用抽检APP共享抽样信息、限制重复数据,分任务制定检验项目,加强过程监管丰富样品来源,引入监督机制等相关建议。以期为避免重复抽检浪费经费,提高问题发现率和制定食品安全抽样工作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是一个历史性的世界难题。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着手,通过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存储、物流、销售等环节以及食品的检测、监管、法规、标准等多角度进行剖析,探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解决的途径;主张从科普教育着手,从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检测体系到检测技术服务,构建一个以风险管理为主的食品安全生态体系,最终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全民共治”,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日益加强。近几年,随着监管抽检数量的逐年增加,抽检项目也在逐步完善。监管过程中重点关注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物质的检测情况。为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规范食品经营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限时报告要求,一直沿用至今。本文着重介绍限时报告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ese elderly’s life satisfaction with food, a specific and important domain of Chinese people’s daily life, with two purposes: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d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elderly; second, to segment Chinese elderly based on their beliefs about food health, safety, freshness and taste, and profile them by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 life, food-related goals,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self-rated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personal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Beijing with 452 participants above 60 years old from March to May 2018.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d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positive and high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Three distinct segments were identified: health and safety concerned (38.6%), hedonic and less health concerned (29.4%), and less safety and somewhat health concerned (32.0%).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d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health and safety concerned segment, neutral in the hedonic and less health concerned segment, and highest among the less safety and somewhat health concerned segment. The elderly’s food safety belief might play a more dominant role than other food attributes beliefs in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d life. Eating a healthy diet and eating a safe diet were perceiv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ood-related goals while keeping food expenditure as low as possible was perceived as not important by participants. Implications for how to improve Chinese elderly’s satisfaction with food-related life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