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式肉品烹任技术为基础,研究和总结加工规律,确定适宜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在传统烹饪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营养、包装材料、杀菌理论等研究成果,发现制约中式烹饪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解决,在保持中式烹饪菜肴优美造型的同时,更注重营养、卫生、方便、易贮藏等现代快餐食品的特点。同时研究了中式肉品快餐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配套,包装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中式肉品烹饪技术走向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菜肴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菜肴烹饪技术是流传几千年的瑰宝,中华美食的一绝。中国传统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营、器”七大特点,闻名中外,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食品。中式传统菜肴与西式菜肴各具特色,在主料、配料、调味以及烹饪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中式菜肴的烹饪技术种类繁多,蒸、炸、烩、烧、烤、煎、爆、熏、滚、煲、炖等,各有其特点。中  相似文献   

3.
中式烹饪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并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健康,然而目前发展中还未真正实现全民的健康饮食观念,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实现中式烹饪科学化营养化发展,一定要从烹饪人员、平衡膳食,营养条例和烹饪加工着手,加强中式烹饪科学化营养化,追求健康平衡的膳食,引导中式菜肴点心向科学化营养化平衡膳食发展。  相似文献   

4.
速冻中式肉类预制菜肴是将速冻调理技术运用到传统中式肉类菜肴的生产中,由于其便捷性(主要是简化了厨房烹饪环节,降低烹饪成本,提高烹饪效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速冻中式肉类菜肴在冷冻贮藏期间会发生品质劣变(例如脂肪氧化、风味丢失、风味失真等),不仅影响产品的品质,还会降低消费体验和复购率。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速冻中式肉类预制菜肴在冻藏期间品质变化及品质提升技术,以期为其品质提升策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式面点作为中华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风味多样的各色面点美食。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式面点的成熟方式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在详细阐述中式面点各种成熟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中式面点制作的案例,探索不同成熟方式在中式面点烹饪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选择更营养健康、美味可口的成熟方式制作中式面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文政  李辉  唐建华  周晓燕 《食品科技》2012,(4):98-100,104
以烹饪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肴银芽鸡丝为评价对象,选取色、香、味、形、质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合理的权重,对同一试验小组7道银芽鸡丝进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客观而准确的区分出不同的烹饪菜肴差异程度和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银芽鸡丝等中式菜肴、点心等感官品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特的种类与特点,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美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加强中式烹饪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群众的内心需求。本文以中式烹饪方法的种类及特点作为出发点,从而分析中式烹饪的创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心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摄入问题。而我国传统的中式菜品虽然品类丰富,但在烹饪过程中,必须依据严格的烹饪程序,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大化地保存其营养价值,实现营养与美味的统一。为此,本文全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人,中式烹饪仍然是日常饮食重主要采用的烹饪方式,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营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餐饮业、食品加工业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式烹饪营养化和科学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以及技术策略。川菜、粤菜、鲁菜等都是典型且广受群众欢迎的菜系,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式烹饪的特点。随着中式烹饪技巧的传承与发展,很多厨师都提出了更为营养的烹饪方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饮食要求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式菜肴烹饪的特点,通过对专业厨师烹饪动作的分析,把锅具有效动作分为晃、翻、倾、移四个基本动作。烹饪机器人通过曲柄摇块运动与锥齿轮传动、直线运动的复合运动实现了手臂运锅的基本目的,其运动速度、方向、角度的设计不仅能完成翻、炒等功能,还能实现专业烹饪工艺中的沥油、中间出料、焯水等特色工艺。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学》1989,10(7):12-16
我国传统菜肴技艺精湛,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我国在烹饪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烹饪科学范畴的研究更少。烹饪经营养研究则是烹饪技术科学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养学基础理论在烹饪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我国各种类型的菜谱很多,但一般注重于叙述菜肴的加工工艺过程,均没有注明菜肴的营养价值,个别营养菜谱中的营养成份是根据原料的营养含量计算而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式菜肴的魂就是味道。一个真正的烹饪者经过千锤百炼追求的就是菜肴这个魂——味道。出身于烹饪世家的张宝庭,1983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烹饪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斌 《烹调知识》2010,(1):12-15
中式菜肴命名的方法众多,简而言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用主义类,其基本方法是烹饪手段+食物原料的名称,如烧鹅、烤鸭、红烧鱼;有时也表现为食物A+烹饪方法+食物B,如韭菜炒鸡蛋、虾米扒蒲莱等。二是浪漫主义类,此乃中式莱肴命名的主流,充分体现了中国菜肴的美学意境。常见的“凤尾虾”、“霸王别姬”、“半月沉江”、“推沙望月”之流,  相似文献   

14.
雷东 《中国食品》2006,(5):0-41
“沙茶味”简单地讲,就是指以各种沙茶酱料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味道。其在烹饪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作为调味的一个方面.其在中式调味.西式调味.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菜肴调味中均有使用.其在中国南方地区运用较为广泛。其广泛用于多种冷、热菜式。主要应用于以家禽,家畜、禽蛋、水产,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  相似文献   

15.
孙明  徐勇 《中国食品》2005,(1):0-50
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中式烹饪技巧相传艮古。针对近年来饭店餐饮和社会餐饮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丰富菜肴花色品种.提高烹饪技艺的状况.为了解、掌握中国当代餐饮业在菜式上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整体面貌.深入研究中国菜式的发展方向.整合中国餐饮创作资源.提高中国餐饮全行业的制作水平.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耳的秘密     
《美食与美酒》2013,(9):146-149
夏天的高温余热依然在,步入9月的初秋天气,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依然是清清爽爽的菜肴。要说什么食材最适合这样天气里的胃口和烹饪如此菜肴,可能各种“耳”们当之无愧。“耳”的口感滑溜软厚,亦具备丰富的营养,是烹饪中经常会用到的食材。  相似文献   

17.
<正>RATIONAL于2014年5月在中国推出了其最新的创新——SelfCookingCenter 5Senses。这是第一款能感知、识别、思考和预想、向厨师学习,并与厨师交流的智能烹饪系统。全新的RATIONAL系统包含了种类众多的中式菜肴,如:粥、脆皮烧肉、点心、蛋挞、文火浓汤和水煮鱼等。这使这款新设备成为了中式菜肴的新标准。作为专业烹饪设备的全球市场领导者,RATIONAL借此再一次树立了中国商业厨房的新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18.
烹制一顿美味的菜肴并非易事,如果您想在不同地点烹饪同样标准的美味菜肴恐怕就难上加难了,特别是中式菜肴,有时同一餐馆不同的厨师烹饪出的菜肴也会有天壤之别.要想做到在不同地点烹饪同样标准的美味菜肴,首先必须要确定不同的烹饪地点备有足够的相同的新鲜原料,有足够大的厨房和训练有素的厨师和统一标准的操作手册,这样不同的厨房内才有可能烹饪出水准一致的菜肴.同时,还必须雇佣有经验的员工确保每一道工序的流畅和一致的运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高昂的成本,复杂的管理会消耗掉大量的金钱.“中央厨房”是一种将传统的烹饪转化成现代化生产的新模式.帮助您实现在不同地点,烹饪相同的菜肴,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如人员投入,废物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酱油是中国烹饪菜肴的灵魂,哪家厨房没酱油?你要做中式菜肴,尤其是做经典的红烧肉、红烧鱼等浓油赤酱的家常菜,酱油是万万少不得的调味佳品,现在市场上的酱油品种有几十种之多,名称五花八门,什么宴会酱油、原晒酱油、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饮食烹饪文化发展具有上万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烹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上万种菜肴,这些菜肴是人们集体智慧的产物。其中,菜肴变化多样的重要因素在于刀工,刀工也是我国烹饪文化发展中的核心。为此,文章分析从石器时代到电器时代的烹饪刀工技艺。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衍生出了多样的艺术创造,烹饪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我国社会进步和人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