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相对湿度下微胶囊化甜橙油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β-环糊精法和乳化喷雾干燥法所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在温度50℃,相对湿度32%、50%和75%下的释放进行研究,并利用Avrami's公式分析不同贮存条件下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结果表明:微胶囊化产品在RH=75%贮存条件下的释放要明显快于其它两种贮存条件;在相同的湿度贮存条件下,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速度高于采用β-环糊精法所制备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工艺条件,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微胶囊化包埋甜橙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此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甜橙油包埋率可达90.25%,长期贮藏后经检测其易挥发性成分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讨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与缓释性能,进行了高温加速试验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0±0.5℃条件下微胶囊化南瓜籽油在其试验过程中的氧化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经微胶囊化处理后的南瓜籽油稳定性显著增强;在高温条件下的释放试验表明,微胶囊化产品的残留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在人工胃液中存在时间较长,7~8.5h还能看到完整的微胶囊颗粒,而在人工肠液中存在的时间较短,为2.0~3.0h,因而具有良好缓释性和肠溶性。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壁材,甜橙油为芯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结构、物理稳定性、热稳定性、包埋情况等.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1.8 mg/mL,吐温2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及释放性质,通过监测奇亚籽油微胶囊在4、25、65℃下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对其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及货架期预测;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对其芯材释放率的影响,并采用Avrami′s公式分析微胶囊中芯材的释放率,考察微胶囊在储藏期间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奇亚籽油经微胶囊化后,过氧化值上升速率降低,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方程;25℃储藏条件下,奇亚籽油的货架期为16 d,而微胶囊的货架期延长至101 d;且微胶囊在65℃储藏6 d后仍能保持较高α-亚麻酸含量(54.64%);高温、强酸、强碱环境会促进微胶囊中奇亚籽油的释放,其释放介于一级释放动力学和二级释放动力学之间。综上,微胶囊化可有效减缓奇亚籽油的氧化,提高奇亚籽油的储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阿拉伯胶(GA)为壁材,以甜橙油为模式芯材,通过复凝聚法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甜橙油微胶囊。考察了戊二醛和葡萄糖对甜橙油微胶囊包埋产率和包埋效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粒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形物质量分数5%,芯材载量20%,SPI∶GA=1时调节pH到4,室温下850r/min搅拌30min,加入1%的葡萄糖反应1h,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微胶囊。此时包埋产率和效率分别达到75.06%和93.5%。该方法制备的甜橙油微胶囊平均粒径是11.226μm,胶囊表面光滑,颗粒均匀,色泽淡黄,香味愉悦。本研究结果说明SPI和G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葡萄糖作为一种改良剂可显著改善微胶囊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甜橙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微胶囊。研究了pH对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形态、粒径、产率、载量及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4.3降到3.7时,复合凝聚微胶囊具有球状多核的结构,粒径逐渐增加,但产率、载量变化不明显;在80℃热水中复合凝聚微胶囊逐渐溶胀,粒径变大,芯材通过扩散的方式缓慢地释放;pH4.3时,微胶囊在热水中的释放最为缓慢,60min仅释放6.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的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深入探讨了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的形态、载量对微胶囊释放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不超过1%时,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保持球状、多核的结构,否则微胶囊在复合凝聚或凝胶化过程中会产生粘连,最终形态变得不规则;与载量相比,微胶囊的形态对于芯材橘油的释放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制备具有优良控制释放性质的复合凝聚球状多核橘油微胶囊的适宜壁材浓度是1%。  相似文献   

11.
微藻油经微胶囊化后对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释放进行动力学研究。运用Avrami s 公式对其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DHA 在不同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条件下保留率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所得出的释放机理参数及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藻油微胶囊释放速率常数均较低,在60℃条件下贮藏12d 后,DHA 的保留率为66.69%,表明微胶囊藻油有较好的耐温性。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藻油微胶囊释放速率常数显著增大,DHA 保留率明显下降,90% 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12d 后,DHA 保留率仅有3.45%,证明藻油经过微胶囊化后也应该贮藏在低湿条件下。而微藻油微胶囊受光照强度影响不大,10000lx 光照强度下照射12d 后,DHA 的保留率仍有78.33%。随着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的升高,释放速率常数均上升,即低温、低湿、避光是藻油微胶囊化产品贮藏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苦瓜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了挥发油的成分及其对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以苦瓜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CO2流体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萃取苦瓜挥发油过程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评价了苦瓜挥发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挥发油最优得率条件是: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苦瓜挥发油得率为2.56%。GC-MS分析结果显示苦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烯烃及烷烃类等成分,其中酚类含量最高,相对百分含量达到了67.33%。抗炎分析结果表明苦瓜挥发油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小鼠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并且呈浓度依懒型。综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科高效萃取苦瓜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酚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释放NO。  相似文献   

13.
戚登斐 《中国油脂》2021,46(1):24-3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在62℃下将核桃油微胶囊加速氧化14 d,测定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制备模拟肠液和胃液,测定核桃油微胶囊体外模拟消化油脂释放率及游离脂肪酸释放量。选取6~8周龄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核桃油微胶囊及核桃油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测定其体重、肝脏指数、血液指标、肝脏细胞指标,并对肝脏及腹部脂肪细胞染色观察其损害情况。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1.91%,水分含量为2.40%,流动性高,溶解性较好。62℃加速氧化14 d,微胶囊化可有效缓解核桃油氧化变质,喷雾干燥制备的核桃油微胶囊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冷冻干燥的,且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更低。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及肠液消化,油脂释放率高达91.13%,高于冷冻干燥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也更高。喷雾干燥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缓解高脂模型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升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小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降低肝脏丙二醛(MDA)水平,从而有效地抑制高脂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鱼油(南海低值鱼)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以自制鱼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产品。以产品的外形,粒径大小、产率、效率、缓释性能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得出制备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为1:2,壁材(壳聚糖:海藻酸钠)比为2.5:1,乳化剂用量为0.1wt%,戊二醛用量为3.5ml,pH为9,反应温度为60℃,乳化搅拌速度为800r/s。  相似文献   

15.
以海藻酸钠/膨润土(Sodium alginate/Bentonite,SA/BT)共混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为载体,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装载肉桂精油的凝胶微球,探究海藻酸钠浓度、膨润土添加量、肉桂精油与载体的比例、CaCl2浓度、tween-80浓度对凝胶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同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凝胶微球的释放实验,并用零级,一级,Ritger-Peppas,Hixson-Crowell等动力学模型拟合肉桂精油的释放曲线。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膨润土添加量1.1%,肉桂精油与载体的比例2.1:1,CaCl2浓度1.5%,tween-80浓度0.2%,包封率可达80.74%。在不同温度(25、40、60、80 ℃)和相对湿度(55%,75%,90%)下,海藻酸钠/膨润土复合凝胶微球释放肉桂精油速率均低于单一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同时发现Rit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更符合肉桂精油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规律,为肉桂精油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10度和14度棕榈油中添加50、100、200mg/kg的茶多酚棕榈酸酯(TP),通过检测5℃或8℃条件下的抗冻时间、完全结冻样品在30℃条件下的解冻现象,结果发现:添加50mg/kg的样品,抗冻时间即可成倍延长,含量越高,抗冻时间越长;添加TP后解冻性并无显著差异;14度油中加入一定比例TP后,抗冻性可达到10度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适应不同储存温度的豆油-棕榈液油调和油,以大豆油与不同熔点棕榈液油为原料,采用冷藏试验方法优化抑晶剂种类、用量和调和油配方。结果表明,羟基硬脂精是效果最佳的抑晶剂,其最佳添加量为0.025%;调和油1(豆油70%+10℃棕榈油30% +羟基硬脂精0.025%)在0℃环境下储存可保持16h以上澄清透亮,在5℃条件可保持72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2(豆油70%+18℃棕榈油30%+羟基硬脂精0.025%)在10℃环境下可保持3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3(豆油60%+18℃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15℃环境下可保持20h以上澄清透亮;调和油4(豆油60%+24℃棕榈油40%+羟基硬脂精0.025%)在20℃环境下可保持10h以上澄清透亮。  相似文献   

18.
以熔点为24 ℃的棕榈油作为油炸用油,熔点为8 ℃的棕榈油和菜籽油调配后制作的红油来制作灯影牛肉丝。通过冷冻试验,确定用于灯影牛肉丝制作的红油中8 ℃棕榈油的最大添加量为3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灯影牛肉丝制作的最佳条件为腌制时间80 min,蒸肉时间1.0 h,在油温150 ℃条件下油炸90 s。在此最佳条件下,制作的灯影牛肉丝油润红亮、色泽均匀、风味纯正,感官评分为34.4分。结果表明,24 ℃棕榈油可用于灯影牛肉丝制作工艺中的油炸用油,质量分数为30% 的8 ℃棕榈油与菜籽油调配制备的红油可应用于灯影牛肉丝的制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