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型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坑监测,分析了深基坑开挖、降水及回灌对基坑周边土体变形及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和回灌在基坑施工初期对周边土体变形起主导作用,中后期对土体变形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初期,降水对邻近建筑物沉降影响显著,回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均能起到减缓沉降变化速率的作用;土方开挖在基坑施工中后期控制着周边土体变形和邻近建筑物的沉降;采用坑内加固土体的方法,可以减轻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地铁基坑的变形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坑开挖阶段,而地连墙施工阶段的变形很少有考虑,结合福州某地铁深基坑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地铁深基坑邻近浅基础建筑物进行监测,详细分析了在地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施工、基坑开挖等对基坑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其影响范围较基坑开挖影响范围更大,在基坑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中周边建筑物沉降、围护结构支撑轴力和基坑外地下水位等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周边建筑物沉降主要分为3个阶段,均匀沉降阶段、差异沉降阶段和稳定沉降阶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空效应,长条形基坑应分层、分段施工;基坑施工过程,应尽量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防止产生过大侧向位移;基坑外地下水位的稳定性受当地的气候、围护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数据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建筑的安全状态。分析监测数据,找出引起建筑物沉降原因,及时调整施工过程,减少基坑开挖过程对建筑物的影响。文章对科教城南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短期内出现较大沉降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某地铁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临近建筑物产生了较大的整体沉降,而且不均匀沉降明显。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及该处的土层分布条件,对基坑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围护墙体较大的水平位移以及建筑物所处软弱粘土的流变变形使建筑物产生了不小的整体沉降,而建筑物下方局部分布的不良地质条件则是建筑物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以期引起工程技术人员对不良地质对工程及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视,其他类似工程能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铁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周边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甚至开裂破坏,基坑在施工的不同时期,导致建筑物产生沉降的原因各不相同,本文针对深圳某地铁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不同阶段施工过程对建筑沉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满足周边建筑物的要求。基坑设计的关键从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结合广州某基坑工程,对深基坑紧邻建筑物施工的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基坑设计的变形控制核心是变形的动态控制,变形控制的重点不应仅放在对最终变形值的控制上,更应进行全施工过程的变形动态控制;2)需严格控制紧邻建筑物侧深基坑的施工,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广州老城区一大型深基坑工程引起的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数据,研究了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指出基坑变形控制设计的重点应从控制最终变形值转变为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变形控制;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大小随建筑物与基坑坑边距离的远近、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坑内是否采取加固措施等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依托软土地区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双东路车站基坑工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基坑开挖施工及结构向上施工导致的邻近建筑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并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连续墙及结构向上施工期间引起的邻近建筑物沉降占基坑施工全过程引起的相应变形量的7.82%和33.19%;地下连续墙及结构向上施工期间引起的邻近建筑物倾斜占基坑施工全过程引起的相应变形量的16.47%和20.17%,以上两个施工期间引起的邻近建筑变形量均不容忽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建筑沉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在车站基坑中设置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是一种减小相应区段的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速率的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的开挖卸荷会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和土体位移场变化,进而对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变形造成影响。以上海在建工程为例,对基坑不同施工阶段的邻近历史保护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地层沉降、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以及建筑物结构沉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分析了基坑加固措施和支撑拆除等工况对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邻近建筑物沉降值在逐渐增大。在第四层土开挖之前,各测点沉降值变化较缓,而随着基坑第四层土开挖,各监测点沉降值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大。由于第四层土开挖施工速度较慢,基坑暴露时间较长,加大了建筑物沉降增加的风险。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变化可以体现邻近建筑物沉降的趋势。此外,SMW加固工法和底板浇筑施工对控制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有良好效果,而围护支撑的拆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邻近建筑物沉降,但增加幅度不会很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深基坑施工和其他类似城市隧道、地铁等穿越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年限,通常利用沉降监测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监控以及指导项目经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以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现象,分析沉降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盾构推进各阶段特征,分析了盾构推进引发地面沉降的机理。基于地层损失,建立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体系。该体系综合了土层特性和盾构隧道设计参数,通过设定地层损失率,利用经验公式对隧道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面沉降做出预测,基于沉降控制指标反算需要控制的地层损失率,用于控制沉降;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基于地面沉降三维曲面,分析地层损失及施工控制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比分析设定地层损失率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地面沉降—地层损失率—施工参数之间的联系,通过施工参数控制实现地面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是建筑物施工及运营期间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根本保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某一高层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高层建筑物在施工及竣工后期的沉降变形规律,确保了该高层建筑物的安全。监测结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双井站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盾构推进过程中隧道应力、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隧道上方地表横向监测点沉降、隧道中心地表沉降和地表建筑物基础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得出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比较符合,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瑞峰  常乐  秦海 《工程质量》2021,39(3):72-76
通过InSAR监测技术与水准测量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可以验证InSAR技术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为建筑变形监测提供新的监测方法,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在高层和超高层的工程应用,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两种方法测得的沉降趋势基本一致:沉降值最大差值约12 mm,年平均沉降最大差值5.5 mm/年。InSAR监测技术相对于水准测量技术,具有范围广、成本低、监测点密度高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建筑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层建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北京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侧穿高层建筑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邻近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沉降、基础倾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盾构到达建筑物之前、侧穿过程及离开后3个阶段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竖向位移等值线在建筑物附近有一定的突变现象,而在距离建筑物一定的距离范围外,位移等值线又逐渐过渡为平滑曲线。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盾构到达建筑物之前的临近影响区域内,建筑物向远离隧道方向一侧倾斜;盾构侧穿过程中,建筑物向邻近隧道方向一侧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直至后期稳定。盾构到达监测断面前10 m,测点的上浮量达到了最大;盾构离开监测断面约60 m后,各测点的沉降速率明显减小,并开始趋于稳定。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情况来看,两者所反映的规律是相一致的,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逆作法施工基坑对周围建筑沉降影响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业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繁华地段,其基坑施工环境十分复杂,采用逆作法施工。介绍了兴业大厦施工期间周围建筑的监测情况,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基坑施工时周围建筑沉降变形监测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厦门机场路隧道施工对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隧道施工必然会使地表产生变形,从而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厦门机场路梧村山隧道施工实际,通过现场监测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隧道施工对地表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影响。研究表明:掌子面CRD1~4开挖期间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最大;施工紧凑时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小,反之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保证建筑物整体均匀抬升;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建筑物底层反应最明显,且抵抗下凹变形的能力比抵抗上凸变形的强;裂缝主要分布于底层纵墙的门窗洞口处,且沿纵墙沉降较小侧向较大侧斜向上升,裂缝开展随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加剧,反之则减缓。  相似文献   

19.
朱建国  蒋德稳 《建筑技术》2007,38(6):457-458
某住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不均匀沉降,造成严重倾斜。针对该建筑物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法加固地基、高压射水法进行纠倾,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一年半内进行倾斜和沉降监测,观测结果表明,综合法加固能稳定房屋的沉降,控制新的不均匀沉降,加固效果可靠。但采用高压射水法进行纠倾时,对射水纠偏的有关参数应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