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周倩  刘佩  马鎏镠  阮晖  何国庆 《食品科学》2010,31(21):195-199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5-2-1 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 值、培养时间、亚油酸添加时间、亚油酸质量浓度。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 试验设计,建立初始pH 值、培养温度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所得植物乳杆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0℃、亚油酸质量浓度0.21mg/mL、初始pH6.3,此条件下,CLA得率为44.77μg/mL,CLA 理论得率为45.326μg/mL,转化率为21.32%,与优化前转化率7.78% 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优化了马铃薯皮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马铃薯皮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皮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固比20∶1mL/g,提取温度70℃,微波功率70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马铃薯皮黄酮得率为(6.50±0.06)mg/g。通过测定马铃薯皮黄酮对DPPH·的清除率及对菜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皮黄酮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能力,IC_(50)值为(1.02±0.07)mg/mL;且其能较好地缓解菜籽油过氧化值的上升,当质量为油重的0.02%时,其作用效果已与相同浓度的VC相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转化亚油酸生成CLA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2.11%,尿素浓度0.95%,初始pH值6.52。在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3.18μg/mL,是优化前的8.4倍,CLA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瑞士乳杆菌L7(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7)洗涤菌体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能力,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研究,确定了瑞士乳杆菌L7洗涤菌体合成c9,t11-CLA的最适条件:0.05mol/LPBS缓冲液(pH5.8)、1.00mg/mL亚油酸、23℃反应12h。在最适转化条件下,c9,t11-CLA产量达到0.54mg/mL。结果表明,洗涤菌体合成CLA的产量和分批发酵相近,可以继续进行瑞士乳杆菌L7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CLA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燕麦发芽过程中形成的酶系进行燕麦自身的酶解,分别研究了酶解温度、pH和燕麦浓度对发芽燕麦酶解液中蛋白水解度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燕麦酶解液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燕麦浓度为0.20 mg/mL;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5,燕麦浓度为0.20 mg/mL。在上述酶解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发芽燕麦酶解的优化工艺为:0.20 mg/mL的燕麦酶解液在50℃,pH 5.0的条件下酶解3 h后,将酶解温度升至60℃,pH调至5.5,继续酶解至7 h,酶解结束。此时燕麦酶解液中蛋白水解度和还原糖含量都基本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18%和34.0 mg/mL。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为出发菌株,以竹笋壳水解液为木糖来源,进行木糖醇生物转化。对木糖发酵工艺中的起始pH、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及转速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起始pH 6.0、发酵温度35 ℃、装液量60 mL/250 mL、接种量8%和转速160 r/min条件下,木糖醇质量浓度为(10.8±0.2) mg/mL,转化率达到(61.5±2.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构建经密码子优化后的UDP-糖基转移酶UGT76G1和蔗糖合成酶AtSUS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 PIC9KUGT/p PICZA-At SUS,实现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共表达。利用共表达菌株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在体外进行催化反应,可成功将ST转化为RA,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最适反应温度、反应p H、底物UDP浓度与底物蔗糖浓度条件进行优化。重组菌株经甲醇诱导,对不同发酵时间菌体的催化能力进行探究,确定发酵120 h菌体催化能力最佳,RA产量为0.58 mg/mL。对共表达菌株催化体系中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催化体系为:反应pH 7.0,UDP浓度1 mM,蔗糖浓度70 mM,MgCl_2浓度3 mM,ST浓度10 mg/mL,将OD_(600)为30的细胞与上述体系混合后在最适温度45℃下,200 r/min反应15 h,重组菌可将10 mg/mL ST转化为7.46 mg/mL RA,为RA酶法生物合成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荷叶多酚提取优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荷叶多酚提取工艺提高荷叶资源利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和pH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5%乙醇溶剂提取荷叶多酚较好;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乙醇浓度45%,提取时间35.3min,液料比64.6mL/g、提取温度52.3℃、pH4.7,荷叶多酚得率为19.83mg/g·干粉.荷叶多酚提取物清除DPPH·的IC_(50)为125μg/mL.  相似文献   

9.
实验优化了黑曲霉B1401液态发酵直接投加单宁酸生物法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单宁酸添加方式为分批添加,其累计添加质量浓度达204 mg/mL;转化过程pH维持在4.0;转化温度为30 ℃;转化过程摇瓶转速为160 r/min。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放大到5 L发酵罐,单宁酸转化效率优于摇瓶发酵,转化平衡时间由摇瓶的48 h缩短至44 h,没食子酸的产率由70.35%提高至74.04%,质量浓度由144 mg/mL提高至161 mg/mL。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的溶剂对蓝莓果中花色苷进行了提取,确定乙醇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时间、pH值、温度5个因素对提取蓝莓果花色苷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60%乙醇、料液比为1g∶15mL、提取时间120min、pH值3、提取温度40℃、提取2次。采用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提取,确定蓝莓果花色苷含量约为358mg/100g鲜果。  相似文献   

11.
诱变选育的高产菌株A6-1F的适宜产酶条件为:种子液中添加0.4mg/mL的LA进行诱导,种子液的菌龄20h,底物浓度0.75mg/mL,接种量4%,pH7.0,培养时间32h。在适宜的条件下,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为337.4U/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超声波强化条件下制备亚油酸的最佳工艺及脲包法富集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皂化时间、超声波功率、加碱量和皂化温度条件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油酸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皂化时间25 min、超声波功率140 W、加碱量95 mL、皂化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模型结果理论值基本一致。脲包法富集亚油酸的最佳条件是尿素与油脂用量比为3∶1(g/g)、溶剂(95%乙醇)与油脂液料比16∶1(mL/g)、富集温度5℃、富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进行富集效果验证实验,滤液中亚油酸的碘值172.8,得率70.32%。  相似文献   

13.
以打瓜籽为原料,石油醚为浸提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技术,考察了粒度、料液比、超声频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打瓜籽油提取率及亚油酸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60目,料液比1:8g/mL,超声频率为36kHz,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40min,打瓜籽油得率为23.89%。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打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反油酸、油酸、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可达184.37mg/g。  相似文献   

14.
皱皮木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皱皮木瓜籽为原料,研究溶剂浸提法提取皱皮木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分析,确定皱皮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0 min。在该条件下皱皮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28.48%。皱皮木瓜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了食用油脂的标准。将皱皮木瓜籽油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出12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42.69%)、亚油酸(32.46%)、棕榈酸(12.92%)、硬脂酸(4.82%)、花生酸(3.2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7.42%。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来评价皱皮木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8.51、0.396 mg/mL。  相似文献   

15.
碱性吸附剂稳定性及其在菜籽油脱酸中的吸附平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碱性吸附剂的稳定性及其脱酸效果。试验表明,碱性吸附剂在pH〈2条件下不稳定,温度为150℃时对其脱酸效果有较大影响。碱性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217.39mg/g,能有效脱除菜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降低菜籽油酸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田口设计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静息细胞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Minitab设计2水平4因素正交试验,采用田口设计方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静息细胞浓度、pH值、温度、亚油酸浓度对共轭亚油酸产量影响均不显著。软件预测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工艺为静息细胞浓度7%、pH值为5.7、温度32℃、亚油酸浓度1.7g/L,此时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42.3mg/L,与软件预测值140.63mg/L相吻合,表明优化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瑞士乳杆菌L7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瑞士乳杆菌L7(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7)分批发酵生物转化c9,t11-CLA的优化条件:MRS培养基、30℃发酵、静置培养、LA浓度为1.000 mg/mL、发酵时间36h。5L发酵罐分批发酵时,c9,t11-CLA的产量高达0.572 mg/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产磷脂酶A1对裂殖壶菌产DHA毛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油磷含量、酸价为考查指标,先对脱胶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和加水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藻DHA油脂的最佳脱胶条件为:脱胶时间3h,反应温度45℃,加酶量0.6mL/100g油,加水量为2mL/100g油;此条件下油脂中磷脂含量从158.1mg/kg降到4.6mg/kg,酸价变化较小。与传统的脱胶工艺相比,新型酶法脱胶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核桃的综合利用率,优化了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对核桃提油率和多肽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L18(35)正交试验研究了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和加酶量对核桃提油率以及多肽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2:1,w/w)为最佳酶组合;水酶法制备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最佳联产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料液比1:5(g/mL),pH5,时间3.0 h,温度60 ℃;在此工艺条件下,核桃提油率可达53.37%,多肽产量为4.01 mg/g。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62.26%)、油酸(18.64%)、α-亚麻酸(10.57%)、棕榈酸(6.00%)、硬脂酸(2.53%);核桃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总含量高达91.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83%,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64%。该工艺可为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