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丙烯的接枝改性及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聚丙烯(PP)接枝改性的几种常用方法,研究进展和接枝PP在增韧增强PP中的应用,并报道了PP/接枝PP/粘土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文霞 《广东化工》2022,49(6):8-10
利用MAH和DCP接枝改性PP,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木粉、助剂制得PP基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KH550共混改性PP基木塑复合材料、纯PP材料在经过2400 h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后的吸水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结果显示:MAH接枝改性PP的WPS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比纯PP材料更大.老化前后MAH接枝改性PP...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OE改性PP的性能,探讨了不含量的POE对改性PP的冲击性能、拉伸屈服强度的影响,获得了韧性很好的改性PP。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物理改性对聚丙烯(PP)成型收缩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填充、共混、增强改性均可降低PP的成型收缩率。填充改性通过改变PP的结构状态影响PP的成型收缩率,且片状的滑石粉有较好的效果;共混改性通过使共混组分的分子链相互缠绕,改变PP的结晶从而控制PP的成型收缩率,与高密度聚乙烯相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对PP成型收缩率的影响较显著;玻璃纤维(GF)增强改性PP除了起到破坏PP的结晶度,从而影响成型收缩率外,更重要的是GF的加入限制了PP的结晶收缩。  相似文献   

5.
杜秀军 《塑料工业》1992,(1):29-31,42
以均聚PP为主要原料,共聚PP、HDPE、SBS为改性剂,用挤出共混法研制蓄电池用共混改性PP塑料。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方试验,确定了共混物的基本配方:均聚PP100份,共聚PP10~15份,HDPE5~10份,SBS 3~5份,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0.4~0.6份,其它2~3份,所得多元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7~9倍,其他性能无明显下降,完全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特征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可以制成具有高冲击性能的PP改性材料,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大于40kJ/m~2,其他力学性能较均衡,加工性能良好。HDPE的品种和用量以及弹性体的品种和用量对PP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弹性体用量在20%范围内,组成的PP/HDPE复合基体才能获得高冲击性能的三元共混物。在PP/HDPE共混物内,HDPE对PP球晶起到插入和分割作用,使PP球晶变得不完整,被分割成晶片。当HDPE含量较高时,PP只能生成尺寸较小的结晶碎片(细化),与此形态对应,可获得高冲击强度的PP/HDPE共混物。当弹性体(Ⅰ)掺混于PP/HDPE时,弹性体起着类似于HDPE对PP晶体的插入、分割和细化作用,而且弹性体的这种作用更强于HDPE。文中还简叙了PP三元共混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共混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专心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使用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可均衡改善力学性能及降低成本。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塑料科技》2015,(10):58-62
聚丙烯(PP)以其综合性能突出、生产流程简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本研究采用氢氧化镁填充以及玻璃纤维增强等方法对PP进行共混改性,以提高PP材料的工程适用性(如强度、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OE改性PP的性能 ,探讨了不同含量的POE对改性PP的冲击性能、拉伸屈服强度的影响 ,获得了韧性很好的改性PP  相似文献   

10.
SBS和BR对PP增韧改性协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PP/SBS、PP/BR、PP/SBS/BR和PP/SBS/BR/HDPE几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几种共混体系配比与物理机械性能和熔体表观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BS与BR并用增韧PP时,有着显著的协同效应。PP/SRS/BR三元共混物具有优良的抗冲性能和良好的成型工艺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改性聚丙烯(PP)管材料的研究,包括纳米技术改性、复合技术改性、口晶型促进剂改性、聚乙烯改性、助剂改性;采用国家标准规范PP管市场,加强PP管材料特别是改性PP管材料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具有新的功能,缩短同国外产品的差距.以满足日益增长的PP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聚丙烯共混改性机理、共混体系结构形态对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以及橡胶类聚合物对PP增韧改性原理和PP合金材料机理。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发泡成型的改性方法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  周南桥  卜宪华 《塑料》2006,35(3):34-39
聚丙烯(PP)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来源丰富,价格便宜,PP泡沫产品在许多领域将有广泛的用途.但PP的熔体强度低、发泡性能差,很难制得泡孔结构较好的泡沫产品.综述了国内外针对PP发泡特点进行的各种改性方法,主要有共混改性、交联改性、使用高熔体强度的PP树脂及复合材料改性.通过这些改性方法,PP的发泡性能提高,制得了泡孔结构较好的、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PP泡沫产品.  相似文献   

14.
改性聚丙烯及其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五大通用塑料中,PP发展历史虽短,但其产量及生产能力却均呈稳步递增态势,近年来已超过PVC跃居第二位,1997年全球PP产量为2630万t,且仍以年增长率8%的热头稳步增长,2001年估计全球产量将达3560万t.  相似文献   

15.
SIS/SBS/PP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苗青  陈桂兰 《塑料工业》2006,34(Z1):124-126
研究了新型聚丙烯(PP)合金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及性能。分别讨论了不同用量的三元乙丙橡胶 (EPDM)、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及苯乙烯与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与PP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S为PP较好的增韧剂,PP/SIS/SBS三元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EPDM改性PP,共混改性后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以均聚聚丙烯(PP)、共聚PP、矿物填充PP以及玻璃纤维增强PP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改性条件对PP的关键力学性能以及收缩变形的影响。通过对关键力学性能、耐热性、流动性、收缩变形率、结晶以及熔融过程等的实验表征,得出以下结论:共聚PP相比均聚PP韧性提高;矿物填充PP可改善耐热性能,收缩变形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且随填充物含量的增加,收缩变形下降的程度增大;玻璃纤维增强PP整体力学性能、耐热性均有大幅提升,收缩变形大幅下降,且纤维填充改善尺寸变形的程度优于矿物填充。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不同类型聚丙烯(PP)的收缩率,研究了无机填料、增韧剂改性PP的性能及其收缩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PP的收缩率不同,均聚PP收缩率最大,无规共聚PP次之,抗冲共聚PP最小。当抗冲共聚PP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其收缩率降低。模塑试样放置0.5~5.0 h以内时,模具温度越高,收缩率越大;随着放置时间延长,PP收缩率继续增大,放置5.0 h以上时收缩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添加无机填料改性可以降低PP收缩率,与连续玻璃纤维(GF)和短切GF相比,滑石粉改性对降低PP收缩率更有效。聚烯烃弹性体(POE)和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具有较好的增韧作用;当滑石粉和mLLDPE质量分数分别为30.0%和15.0%时,采用进口抗冲共聚PP制备的复合材料刚韧综合性能良好,平行和垂直流道方向的收缩率均为0.50%。  相似文献   

18.
降低PP-R管材线性膨胀系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补偿、玻纤复合、纳米改性等方面探讨了降低PP R管线性膨胀系数的方法,通过纳米材料对PP R改性,使PP R管材的线性膨胀降低了71 9%,解决了PP R使用中的线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将改性聚丁二烯(MLPB)应用于聚丙烯(PP)、PP/滑石粉(Talc)/弹性体及PP/CaCO3体系中,考察了w(MLPB)、加工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w(MLPB)为7%后,PP的拉伸强度提高35%、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38%、热变形温度提高4%;PP/Talc/弹性体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50%、冲击强度提高200%;在w(MLPB)为3%的PP/CaCO3体系中,随着加工温度的提高,体系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赵福  庞院  任明辉  郭秋彦  马秋 《塑料工业》2021,(3):98-100,117
针对改性的聚丙烯(PP)材料,探讨了基体PP树脂、吸附剂、后处理工艺以及加香对PP改性材料气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氢调法PP树脂制得的PP改性材料气味性能优于降解法;吸附剂能一定程度继续提升PP气味;同时材料的后处理对PP改性材料的气味提升有积极作用;最后通过加香措施对PP改性材料味型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改善后的PP材料气味性能合格,并成功应用于某款车型零部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