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尤其在维护人体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也存在易受外界环境和胃环境影响而死亡的局限性。寻找能促进益生菌增殖和耐受性且对人体无害的新物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嗜酸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乳清蛋白水解物对嗜酸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将乳清蛋白水解物添加到嗜酸乳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期测定活菌数的变化,并用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描述细菌的生长情况。此外,测定嗜酸乳杆菌对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利用情况,探究其对嗜酸乳杆菌生物被膜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乳清蛋白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对嗜酸乳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也增强;细菌的延滞期缩短并提前进入对数期。添加乳清蛋白水解物后细菌生物被膜含量和胞外聚合物含量显著增加。乳清蛋白水解物的益生作用很可能是其增强了嗜酸乳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从而促进细菌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并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3株嗜热链球菌ST-5P、ST-7P、ST-134P产胞外多糖(EPS)的稳定性,将其分别接种到胞外多糖选择性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30个周期(24h/周期)。结果表明:3株菌在传代过程中的增殖和产酸能力均保持稳定;但其产胞外多糖能力的稳定性不同,ST-7P的稳定性显著高于ST-5P和ST-134P。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活菌数、pH值与EPS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发酵条件等因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Y5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是55.46mg/L。显著高于用半乳糖作为碳源时的产量(29.59mg/L);以鱼蛋白胨作为氮源为时,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46.89mg/L,明显高于用胰蛋白胨作为氮源时的产量(P〈0.01);当碳氮比为2:1时,Y5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最多,可这50.10g/L,显著高于碳氮比为1:2时的产量(P〈0.01)。培养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16h,初始pH值为6.0,葡萄糖添加量为2%的发酵条件是Y-5菌株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其胞外多糖水平可达105.36g/L。与采用ST和LB菌株的发酵乳相比,应用Y5菌株生产的发酵乳,其乳清析出量仅为7mL(P〈0.01):冷藏30d后,Y5菌株制备的发酵乳仍能维持10^7mL^-1以上的活菌数,明显高于对照菌株的存活数量(P〈0.01)。  相似文献   

4.
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乳酸菌用于芒果发酵乳的制备。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9株乳酸菌EPS的含量,筛选出2株高产EPS的乳酸菌,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及感官评定确定芒果风味发酵乳的最优配方,最后测定芒果风味发酵乳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持水性、质构及表观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EPS产量最高的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S7和嗜热链球菌937-1;芒果风味发酵乳的最优配方为:菌株S7与937-1的配比为1∶2,培养温度37℃,芒果酱的添加量为8%;此时胞外多糖的产量为834.0 mg/L,贮藏期间滴定酸度为92.6°T、活菌数高达7.4×10~8mL~(-1);发酵乳的质构、持水性、表观黏度都保持在较好的状态,本研究可为风味发酵乳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强。对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分子量分布有明显的不同,胞外多糖的平均分子量显著高于胞内多糖,姬松茸菌丝胞内多糖总体重均分子量为2.19×10~4Da,而胞外多糖的总体重均分子为9.45×10~4D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酪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对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杆菌=1∶1)的促生长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水解度的酪蛋白水解物的增值作用,发现酪蛋白经木瓜蛋白酶水解8 h后的水解物具有最强的促进乳酸菌生长作用.本试验进一步考察了该水解物对酸乳乳酸菌代谢产物(乳酸和胞外多糖)的产量及活菌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酪蛋白水...  相似文献   

7.
从生水牛乳中筛选出两株高产胞外多糖(EPS)的乳酸菌株LB2、LB7,经MRS肉汤培养基发酵后,菌液中的胞外多糖(EPS)产量分别达135 mg/L、148 m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API细菌鉴定系统、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出菌株LB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B7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将其应用到水牛乳酸奶的发酵中,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2和类肠膜魏斯氏菌LB7均可用来发酵水牛乳酸奶,且能有效增加酸奶的黏度和胞外多糖产量,其黏度和EPS产量分别为4 050 mPa·s和149 mg/L。  相似文献   

8.
hs-3乳酸菌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3菌摇瓶发酵培养过程中,适宜培养时间为16h。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摇瓶转速、装液量对培养后活菌数及胞外多糖产量都有影响。进一步正交实验得出,摇瓶转速为显著性影响因素,摇瓶培养的适宜工艺组合为:转速60r/min,接种量3%,装液量250mL(500mL三角瓶),通过10L发酵罐小试,hs-3菌活菌数最大为1.12×109cfu/mL,胞外多糖最大产量819mg/L,和摇瓶培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分泌的相关蛋白质及其促进肠道稳态的功能作用,本研究以L.acidophilus作为研究对象,固体培养获得胞外蛋白粗提液,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纯化,收集胞外蛋白各组分,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DS-PAGE方法分别测定各蛋白组分的含量及分子量,然后采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鉴定各蛋白组分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显示,分离L.acidophilus胞外蛋白获得两个蛋白峰,分子量分别为67 ku和37 ku,含量分别为0.066 mg/m L和0.021mg/m L,不同浓度(0.001μg/m L、0.01μg/m L、0.1μg/m L和1μg/m L)的67 ku和37 ku胞外蛋白分别对HT-29细胞作用12 h、24 h、48 h和72 h,均显示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效应,其中1μg/m L的67 ku和37 ku胞外蛋白对HT-29细胞作用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38.41±1.94)%和(45.06±1.58)%。综上所述,固体培养L.acidophilus可获得两种胞外蛋白(即37 ku和67 ku),其对HT-29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37 ku胞外蛋白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镨、钕、铒对红菇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利 《食品科学》2007,28(12):312-316
研究了稀土元素镨、钕、铒对红菇深层发酵中红菇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EPS)、胞内多糖(IPS)、总多糖(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显著影响着菌丝生物量、EPS、IPS、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其影响水平受限于稀土元素的种类和稀土元素含量,适当剂量的稀土元素镨、钕具有促进红菇菌丝体生长作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过高浓度的稀土元素则会造成对细胞生长和多糖产物抑制作用。在添加适宜的剂量稀土元素镨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胞内多糖产量、总多糖和胞外多糖产率,其分别达到24.63±0.62g/L、1.730±0.065g/L、79.03±0.00mg/g、3.511±0.028g/L、7.60%±0.15%。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研究水解物对嗜热链球菌增殖的促进作用。以M17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3种蛋白水解物作为实验组,以添加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对照组,培养嗜热链球菌,测定对其产酸和活菌数的影响;并通过蛋白层析技术对3种水解物进行组分分析。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水解物对嗜热链球菌增殖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使活菌数提高了1个数量级,菌株产酸能力增强。层析结果显示,大豆蛋白碱性蛋白酶水解物(AS)中短肽含量最高,是嗜热链球菌培养的一种理想氮源。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初步探讨了利用裂褶菌发酵体系所产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对发酵产生的裂褶多糖进行适度酶解,以获得分子量适中溶解度较好的裂褶多糖的可能性。以裂褶多糖产量和β-1,3-葡聚糖内切酶和总酶活为考察指标,采用刚果红琼脂染色法和摇瓶培养,从四株裂褶菌GIM5.42、GIM5.43、GIM5.44、Sc1中筛选出多糖产量和酶活都相对较高的菌株GIM5.43,多糖产量和酶活分别为2.29g/L与0.28 U/m L。在摇瓶中考察了氮源及其添加方式对裂褶菌菌体生长、裂褶多糖产率、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及其分泌胞外多糖和葡聚糖酶的最适酵母浸膏和氯化铵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是不同的。为了保证多糖产率,采用分批补加策略,初始酵母浸膏浓度1.00 g/L,发酵第6 d补加0.10 g/L酵母浸膏,多糖产量为4.16 g/L,比未优化提高了61.24%,总酶活为0.34 U/m L,提高了142.8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发酵条件(初始pH值、温度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为48 h.碳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为促进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合碳源.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和添加2%果糖作为碳源),植物乳杆菌C88活菌数在培养24 h时接近达到109mL-1,胞外多糖产量从29.86 mg/L提高到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从15株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市益生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保藏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出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抑制率最高的乳杆菌胞外多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多糖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15种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3-(4,5-二甲基吡啶-2-基)-5-(3-羧基甲氧基苯基)-2-(4-磺苯基)-2H-四唑[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MTS]测定不同浓度的粗多糖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最终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对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高的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所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的糖含量为54%、蛋白含量为3.6%。对其胞外多糖进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的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组分EPS12-1和酸性多糖组分EPS12-2,2个多糖组分的糖含量分别为31.82%和35.21%,通过MTS法测定L. plantarum12菌所产粗多糖、多糖组分EPS12-1和EPS12-2分别在50、100、250、500μg/mL浓度时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发现多糖浓度为250μg/mL时,对HT-29细胞增殖达到了最佳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27.58%、7.11%、12.00%。当多糖浓度为250μg/mL时,HT-29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caspase 8活性,均处在较高水平。L. plantarum12胞外多糖通过增加ROS酶活和激活caspase 8来抑制HT-29增殖。  相似文献   

15.
某些乳杆菌属细菌所产胞外多糖具有一些重要的益生功能。本研究优化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培养基碳源、培养温度和时间,以增加该菌株胞外多糖表达量,并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MTS Cell Proliferation Colorimetric Assay Kit,MTS)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研究其胞外多糖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研究胞外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评价其潜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乳杆菌菌株生物合成EPS最佳条件为:MRS培养基中碳源为40 g/L蔗糖、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时,L.plantarum-12 EPS产量为50 mg/L;随着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作用浓度的增加,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增大,当EPS浓度为500μg/mL时HT-29细胞凋亡数可达50.3个,显著高于其它3个浓度(p0.05);L.plantarum-12 EPS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随EPS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5 mg/mL时高达49.13%。L.plantarum-12 EPS的分子结构及其益生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到两株分离自开菲尔粒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菌株,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12.23和94.50 mg/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两株菌分别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研究菌株发酵乳的乳清析出、黏度、回复性等重要发酵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与不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相比可以增加发酵乳的黏度,减少乳清析出,使发酵乳具有较好的回复性.  相似文献   

17.
在灰树花液体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3 种天麻成分,分析这3 种成分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这3 种天麻成分均能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其中对羟基苯甲醛添加量为0.15 g/L时效果最佳,并且略低于体积分数7%天麻醇提取物。动态分析0.15 g/L对羟基苯甲醛和7%天麻醇提取物对灰树花EPS合成促进作用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二者促进灰树花EPS生物合成的效果基本一样,并且从发酵第7天开始,二者的EPS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测定发酵期间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5天,对羟基苯甲醛基本被完全吸收,而此时灰树花EPS开始大量积累。因此,灰树花可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来促进EPS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对发酵乳杆菌TG4-1-1和乳酸片球菌11-3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信号分子AI-2对乳酸菌分泌胞外多糖的调控机制。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哈维氏弧菌BB170生物发光法测定菌株不同培养时间胞外多糖产量和AI-2活性,筛选添加最佳浓度的外源信号分子AI-2,测定菌株的生长量、胞外多糖产量、AI-2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冷冻干燥后多糖形态。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TG4-1-1和乳酸片球菌11-3均在10 h时AI-2活性最强,2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95.863±1.643)mg/L和(125.179±1.458)mg/L。100μmol/L外源AI-2为菌株TG4-1-1和11-3的最佳添加浓度,而该浓度对两株菌各阶段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菌株TG4-1-1在16~22 h和菌株11-3在13~22 h的胞外多糖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同时,显著增强试验菌株在10 h时AI-2的活性(P<0.05)。添加100μmol/L外源AI-2培养13 h后菌体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形态饱满,其对胞外多糖形态...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M5L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研究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乳酸菌M5L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12.8 h、初始pH值7.7、菌体浓度108 CFU/mL,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167.2 mg/mL,是优化前的1.3倍。当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胞外多糖对Caco-2细胞处理72 h时,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达19.5%,显著增加胞内Caspase-3、Bax基因且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量,说明该胞外多糖可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促进Caco-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以高效表达冷休克蛋白C和D的乳酸菌菌株和对照菌株、发酵脱脂乳,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体系的胞外多糖产生量,以及发酵体系酸度和质构的变化趋势,从而确定乳酸菌中冷休克蛋白对发酵乳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量表达菌株在42℃条件下,4 h内的发酵前期,活菌数略低于对照菌株,进入稳定期之后,3个样品的活菌数趋于一致。超长发酵实验的条件下,表达菌株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抑制产酸,控制环境pH值的改变量,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较高的活菌数和菌体活力。高效表达冷休克蛋白C和D的发酵体系,在发酵初期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酵后的样品,在全部的频率范围,表达菌株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明显高于对照样品。表达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一直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可以解释质构分析结果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