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大麻纤维针刺毡的阻燃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环保型阻燃剂氢氧化镁对大麻纤维针刺毡进行阻燃整理,得出最佳阻燃工艺:阻燃荆质量浓度300 g/L,黏合剂体积分数20%,浸渍时间20 min.通过锥形量热法对最优工艺下阻燃整理后的大麻纤维针刺毡阻燃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61.6%,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62.6%;总热释放量和有效燃烧热在燃烧前期有大幅度的降低;点燃时间推迟18 s,火发生指数提高3倍以上.证明氢氧化镁阻燃剂整理的大麻针刺毡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Mg(OH)2阻燃剂,在阻燃剂质量浓度300g/L,黏合剂体积分数为20%,浸渍时间20min的工艺条件下对大麻纤维针刺毡进行阻燃整理,用热重分析(TG)法和差热分析(DTA)法对Mg(OH)2阻燃整理前后大麻纤维针刺毡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Mg(OH)2阻燃整理后的大麻纤维针刺毡初始热解阶段为0 ~330℃、主要热解阶段在330~400℃、残渣热解阶段在400~600℃;且热失重和最大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剩炭率增加、热解起始温度升高;第1个放热峰值降低了50%、无第2个放热峰出现,说明阻燃剂Mg(OH)2对大麻纤维针刺毡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Mg(OH)_2阻燃剂,在阻燃剂质量浓度为300 g/L,黏合剂体积分数为20%,浸渍时间为20 min的工艺条件下对大麻纤维针刺毡进行阻燃整理,用热重分析(TG)法和差热分析(DTA)法对MS(OH)_2阻燃整理前后大麻纤维针刺毡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Mg(OH)_2阻燃整理后的大麻纤维针刺毡初始热解阶段为0~330℃,主要热解阶段在330~400℃,残渣热解阶段在400-600℃;且热失重和最大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剩炭率增加,热解起始温度升高;第1个放热峰值降低了50%,无第2个放热峰出现,说明阻燃剂Mg(OH)_2对大麻纤维针刺毡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阻燃性能,利用天然富磷化合物植酸与新戊二醇和尿素反应制备了一种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后整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阻燃Lyocell纤维的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形貌。采用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及极限氧指数实验,研究了处理后Lyocell织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后的Lyocell纤维,其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了177.1 ℃,800 ℃时的残炭量提高了21%;总热释放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平均热释放速率分别降低了76.9%、84.0%、70.6%;极限氧指数从17.0% 提高到47.6%,经25次洗涤后极限氧指数下降到28.8%,但仍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杨雅茹  沈小军  唐柏林  牛梅 《纺织学报》2020,41(11):109-115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兼具阻燃和抑烟作用的氢氧化镁包覆碳微球(MH-CMSs)作为阻燃剂,以钛酸四丁酯和亚磷酸三苯酯作为活化剂,依次通过除杂—活化—浸轧—烘焙的方法对UHMWPE纤维进行阻燃改性。测试了纤维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其阻燃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损害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阻燃性能;与纯UHMWPE纤维相比,经阻燃整理后得到的FR-UHMWPE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提高36%以上,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幅度达39.3%,且纤维的发烟和熔滴现象也得到改善,火灾危险性显著降低;FR-UHMWPE纤维表现出凝聚相阻燃机制,阻燃整理促进了UHMWPE热降解成炭,使其在燃烧时形成了致密连续的炭层,该炭层能有效阻止热与质的传递,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棉用阻燃剂 FPK8002 对阻燃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利用 CONE(锥形量热仪)法研究FPK8002阻燃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释放性能及其毒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FPK8002整理优化工艺为:FPK8002 质量浓度40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80 g/L,150℃焙烘3 min;测试表明,阻燃整理有效地抑制了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及CO<,2>的生成,而烟释放速率峰值、烟释放总量和CO的生成速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涤纶的膨胀型阻燃体系整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含磷阻燃剂和含氮阻燃剂复配的膨胀阻燃体系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优化了阻燃整理工艺,并对处理织物性能进行表征.优化工艺为:含磷阻燃剂和含氮阻燃剂质量比为3:1,阻燃剂总用量为20%,焙烘温度为170℃.采用该阻燃工艺处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熔滴性,其LOI值可达29.6%,断裂强力下降幅度小于5%.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阻燃处理后的涤纶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温度提前,形成了膨胀型炭层,残炭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雪艳  张胜  谷晓昱  冯庆立  赵斌 《印染》2012,38(3):17-21
摘要:采用有机磷酸酯和含氮阻燃剂复配阻燃体系对尼龙66(PA66)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及配比、焙烘温度对织物燃烧性能的影响。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含磷阻燃剂和含氮阻燃剂质量比1:3,阻燃剂30%,焙烘温度160℃。经阻燃整理的尼龙66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熔滴性,其极限氧指数可达35.0%,损毁长度降至4.2 cm,续燃时间仅为1.04 s,断裂强力仅下降3.6%。热重分析(TGA和DTA)表明,阻燃整理后的PA66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温度提前,降解速率变小,残炭量增加;扫描电镜(SEM)发现,燃烧残余物表面有蜂窝状的孔洞。该阻燃体系通过气相阻燃、吸热阻燃及凝聚相成炭阻燃等多重阻燃机制,提高了PA66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范佳璇  赵奕  柯勤飞  金平良 《印染》2023,(9):1-6+18
为改善现有生物质阻燃剂整理工艺对棉织物手感的影响,并且赋予阻燃棉织物疏水功能,试验采用壳聚糖(CS)/植酸(PA)膨胀型阻燃体系,通过静电纺丝工艺调整阻燃剂在棉织物中的沉积位置,并在表面构筑疏水层。研究发现,当纺丝液中CS与PEO的质量比为90∶10,总质量分数为3.5%时,可以得到细度均匀且形貌良好的CS/PEO纳米纤维。喷涂的PA通过与CS之间的静电力吸附在纤维膜表面,磷含量在纤维膜上存在饱和值。经阻燃处理的棉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THR)和总热释放量(HR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CS/PEO/PA静电纺丝阻燃层在气相和凝聚相上同时起阻燃作用。疏水处理后的阻燃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0.6°,经8次洗涤后LOI仍可达到25.3%。相比于浸渍层层自组装法,静电纺丝涂层法制备的阻燃疏水棉织物断裂伸长提高了41%,硬挺度下降84%,悬垂系数提高8.7%,为生物质阻燃体系制备阻燃疏水棉织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棉织物获得高效环保的阻燃性能,采用自制的环保B/P/N三元协同多元醇阻燃剂(BPNM)与聚乙烯亚胺(PEI)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制备BPNM/PEI高效阻燃整理液。继而利用浸轧工艺处理棉织物,以期在较低的BPNM用量下使棉织物获得高效阻燃效果。结果表明,BPNM/PEI高效阻燃整理液的优化制备工艺为:BPNM和PEI质量浓度比为10∶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0 min。BPNM/PEI阻燃棉织物的优化整理工艺为:BPNM质量浓度为100 g/L,浴比为1∶20,浸渍温度为25℃,浸渍时间为5 min。与单独用BPNM整理的棉织物相比,BPNM/PEI阻燃棉织物LOI值高达40.1%,提高了约20%。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测试表明,BPNM/PEI阻燃棉织物相较于未整理棉织物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大大缩短,其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了约38%,火灾增长率指数降低了约38%,残炭量增加了约211%。棉织物经BPNM/PEI高效阻燃整理液整理后,其表面形貌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且具有优良的白度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刘会亮  叶周华  关晋平等 《印染》2014,40(17):5-7,16
采用植酸为酸源、丙三醇为炭源、尿素为气源,配制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用于棉织物的阻燃整理。通过试验,优化的阻燃配方与整理工艺为:植酸100g/L,尿素33g/L,丙三醇33g/L(配比为3∶1∶1);以三乙醇胺调节溶液pH=5,二浸二轧;预烘温度90℃,时间4 min;焙烘温度150℃,时间2 min。结果表明,阻燃整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提高,热释放速率下降,燃烧的炭渣量增加,阻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配置的氢氧化镁溶胶溶液作为阻燃剂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改性,并测试改性整理对羊毛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羊毛纤维的增重率、极限氧指数与纤维表面摩擦因数均随着氢氧化镁溶胶溶液阻燃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力学性能随氢氧化镁溶胶溶液阻燃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上述指标变化最大的浓度区间均在0.1~1.3 mol/L范围内,而超出0.9 mol/L,上述指标变化速率减缓,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蚕丝用环保耐久性阻燃剂品种较少的问题,研究了自制非水溶性阻燃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乙基磷酸酯(DEMEP)的乳化方法、乳液稳定性及乳液粒径,添加非离子乳化剂Tween 80与Span 80按质量比2:1复配的混合乳化剂10% ~15%(对DEMEP质量百分数)时可得到静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良好的半透明乳液。将制得的乳液与蚕丝在水介质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蚕丝表面阻燃剂均聚物的洗除效果,得出丙酮与甲醇萃取4~6h后,均聚物可基本去除。经DEMEP处理的丝织物白度及透气性均随接枝率的提高而有所下降,并采用微型燃烧量热仪测量阻燃整理前后毫克级丝织物的燃烧情况,得知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均大大下降,阻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赋予涤纶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壳聚糖/植酸(CS/PA)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涂层整理,并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燃烧性能、白度及其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织物表面均匀沉积了CS/PA涂层,极限氧指数由21.0%升高至28.3%,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在垂直燃烧测试中织物能够自熄且无熔滴,损毁长度由16.0 cm降低为7.6 cm;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得到改善,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52.0%,总热释放量下降33.3%;CS/PA涂层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整理后涤纶织物白度下降了2.5%,为利用环保和无有机溶剂方法制备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制备阻燃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镁为主的阻燃剂体系通过涂布加工工艺对纸张进行阻燃处理的阻燃效果.对所选用的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硼酸锌和微胶囊化红磷)进行有效组合,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确定了有效的阻燃剂体系.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聚磷酸铵(APP)和红磷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APP和红磷一样,都是添加量小但效果十分明显的增效阻燃剂;几种阻燃剂复配后纸张阻燃效果更好,续焰时间约为2.5s,续灼燃时间约为5s 炭化长度接近50 mm.  相似文献   

16.
用一种含羟基有机膦阻燃剂HFPO,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交联下,对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研究了三乙醇胺(TEA)对阻燃剂在丝织物上固着的辅助作用,得出阻燃剂与交联剂用量的最佳配比;并对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燃烧性能、阻燃耐洗性以及热释放率作了研究,得出经HFPO/BTCA/TEA体系整理后,丝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阻燃效果至少可耐受15次水洗,且燃烧时热释放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6,(9)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三氯氧磷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膨胀型阻燃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醇胺盐,并对纯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质量浓度、整理液p 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纯棉织物阻燃效果和断裂强力、白度的影响。纯棉织物较佳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250 g/L、整理液p H值6~7、焙烘温度100℃、焙烘时间3 min,阻燃棉织物达到阻燃B1级,断裂强力和白度保持较好。经红外光谱、热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阻燃棉的燃烧残余物仍以纤维状态存在,其失重温度降低,残炭量是未整理纯棉的两倍,阻燃剂具有膨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FR-C阻燃剂对棉织物阻燃整理的理想整理工艺及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使用FR-C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分析了影响阻燃效果的各因素,并与普通阻燃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R-C阻燃剂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120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经过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较普通阻燃整理的棉织物好,且织物透湿量和抗皱性有所提高,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认为: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将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铝(CEPPAAl)与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制备了OMMT-CEPPAAl纳米复合阻燃剂,并用XRD和FT-IR对阻燃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复合阻燃剂用于制革工艺复鞣工段。对皮革的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和锥形量热的研究表明,当阻燃剂中OMMT含量为20%时,阻燃皮革LOI达到33.0%,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几乎为0 s,最大热释放速率较空白皮革降低了25.9%。用SEM研究了残炭形貌及表面元素,结果表明OMMT-CEPPAAl可在凝聚相起阻燃作用。力学性能及收缩温度研究表明,加入OMMT-CEPPAAl,皮革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湿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六氯环三磷腈、丙烯酰胺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棉用耐久无醛阻燃剂.考察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优化了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阻燃剂的结构.将合成的阻燃剂用于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整理液pH对阻燃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阻燃整理工艺.最佳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200 g/L,交联剂用量80 g/L,160℃焙烘3 min,pH=6.热分析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残渣量由12.10%升至34.28%.整理棉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损失低于20%,耐洗性好,阻燃性能良好,达到B1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