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迎澜 《园林》2006,(3):46-47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王禹偁守扬州,曾作《后土庙琼花》诗,诗注:"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此后,欧阳修于庆历中(1041~1048年)任扬州知府,他在琼花旁筑了琼花亭,题"无双"二字于匾上;韩琦的长诗"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继唐·李德裕、杜牧之后,认定扬州琼花确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花卉。然而,琼花究竟是什么植物,它与玉蕊花、八仙花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这个问题自王禹偁提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民  相似文献   

2.
扬州三名花     
说起扬州,人们都道扬州的菜肴美,扬州的园林迷人,扬州的“三把刀”有名;殊不知,扬州的花卉也非同凡响,其名花:琼花、芍药、艺菊,可谓天下“三绝”。扬州琼花自古有名,历史上有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相传,汉代扬州有一道姑在扬州后土祠以玉埋地,顷刻间地上长出一棵奇树,树上开出无数洁白如玉的花朵,香飘百里,此花便是名扬千古的扬州琼花。至隋代,隋炀帝为一睹此花芳姿,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于是琼花的身价一增再增,素有“天下无双”之誉。宋韩琦曾有:“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  相似文献   

3.
秋风楼位于山西后土祠正殿后,因藏有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的碑石而闻名,曾因黄河水涝屡毁屡建,现存秋风楼地理位置优越,建筑在后土祠园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秋风楼与后土祠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人文历史上都休戚相关。文章对后土祠及秋风楼进行实地测绘以及对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秋风楼建筑特征,并探究了其艺术形式存在的文化、历史及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韦金笙 《园林》2001,(1):42-43
提起运河,人们就会想到隋炀帝,就会言及“隋炀帝开通运河下扬州看琼花”的传奇故事。明人褚人获所著《隋唐演义》第四十七回“看琼花乐尽隋终,殉死节香销烈见”中讲述,“一日,睡初起……忽见一内相来报,蕃釐观琼花盛开,请万岁玩赏。炀帝大喜,随即传旨,排安在蕃釐观……炀帝道:琼花乃江都(注:即今扬州,下同)一种异卉,天下再无二本,朕  相似文献   

5.
扬州琼花考     
扬州是历史上有名的花城。“隋炀皇帝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几乎尽人皆知,琼花确实令人神往。尽管扬州已在前不久将琼花定为市花,“琼花”作为一种植物名称亦已出现在祖国现代的植物学、园艺学文献之中.而对扬州琼花的芳踪却不是了解得很清楚的。本文试从史籍记载并结合有关事实,对扬州琼花的历史作一初步考证,以求得同行们指教。一、琼花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后土祠位于山西万荣县,由汉武帝始建于汾阴睢上,经唐明皇修建,宋真宗扩建,逐渐形成一个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内有各类宫殿、亭院、山门、楼台二十余处。“规模壮丽,同于王室”。宋朝付熹年曾作《北宋汾阴后土鸟瞰图》称后士祠庙之冠。  相似文献   

7.
北宋之例还见有汾阴后土祠“宋真宗碑”阁。汾阴后土词为一组宋代大型的国家祭祀祠庙,现存金初所绘汾阴后土祠图碑,描绘的是北宋大中祥符时后土祠的状况。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亲临祭祀后土,图中所见“宋真宗碑”阁,即祀后所建之阁[2]。此图所绘后土祠的多座楼阁中,唯此“宋真宗碑”阁采用了重层各带副阶的形式。由此可见,在构成形式及性质上,“来真宗碑”阁同后苑太清楼一样,其楼阁重层各带副阶是一种高等级形制的表现,这一形制与其作为当朝皇帝的“宋真宗碑”阁的性质吻合。图中“未真宗碑”阁,殿身三间重层,上下层各带周匝…  相似文献   

8.
舒迎澜 《园林》2005,(7):37-37
琼花系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5米,单叶对生,叶卵形或椭圆形;具大型复聚伞花序,圆形,周围有大的不孕花,中央则为小的两性花,花冠均白色。因琼花花序如盘似球,故称木绣球;又因不孕边花多为八朵,故称八仙花或聚八仙;琼花又称琼花荚蒾。琼花多分布于我国山东、河南、陕西以南地区,在安徽九华山、黄山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中,时能发现野生琼花植株开花。琼花栽培以扬州、镇江、杭州、西安、洛阳等地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9.
正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其园林更是名扬天下。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曾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园林既具有小家碧玉清纯秀丽之蕴藉,又有大家闺秀端庄典雅之气韵。双峰云栈为清代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蜀冈三峰中的东峰和中峰之间,曾记载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瘦西湖名胜图》和《扬州画舫录》中。2014年扬州政府参照历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正>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于1964年,由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电影改编创作而成。故事讲述的是十年内战期间,海南岛的穷苦女子吴琼花在地主南霸天的压迫下受尽摧残和折磨,在奄奄一息之时被红军救出,后经指引加入红色娘子军。然而在一次战斗中因急于报仇,吴琼花不慎打乱了整个计划,错使南霸天逃脱。在接受党的教育后,吴琼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逐渐成长为一  相似文献   

11.
正1东园与东园图清代界画名家袁江的《东园胜概图》(彩插图1)珍藏于上海博物馆,据文史学家卞孝萱考证[1],此图描绘的是建于康熙年间的扬州府东南郊里村的乔氏东园,现已不存(彩插图2)。园主人乔国祯(字逸斋),山西襄陵人,扬州盐商;其弟国彦(字俊三)与曹寅熟识。《嘉庆重修扬州府志》[2]记载:"曹通政寅巡视淮鹾时驻节仪徵,至郡,必假寓之,遍为题咏。"《楝亭诗钞》中吟咏东园的诗句共十四首,其中《寄题东园八首》是  相似文献   

12.
祠堂杂谈     
正祠堂,旧时又称为"宗祠""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宅地,故把祠堂称为"祠室"。祠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诞生于宋代。据历史记载:宋曰墓祠,"南宋《家礼》立祠堂之制中,称家庙为祠堂"。按《礼记》规定,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建庙立祠的,即通常所称"庶人无庙,祭于其寝",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居室内祭祀祖先,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嘉靖时"许民间皆联宗立庙",  相似文献   

13.
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是我国一组富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孝文化古建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面凤凰山之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的北首。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据颜文姜祠内碑文和史志记载 :该祠始建于北周(公元557 年),兴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 746 年),由唐玄宗指派重臣大规模建设,比五台山南禅寺始建时间还早 36 年。后来,宋熙宗八年(公元 1075 年)扩建,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 年)又进行增建。该祠共有前后二进四个院落、殿房73余间、占地366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34 间,总建筑面  相似文献   

14.
《建筑》2017,(19)
<正>8月1日,经过近7年的建设,世界首条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共玉高速由中国交建集团一公院负责项目全线的总体设计并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至2030年)中国家高速G0613西宁至丽江公路在青海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通往玉树地区的"生命线"公路通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居重要地位。今后将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7)
<正>2017年3月24日,来自扬州博物馆的近百幅"扬州八怪"书画珍品在河北博物院展出。这是"扬州八怪"真迹首次大规模亮相河北。展品涵盖书法及人物、山水、花鸟画等,多为扬州博物馆镇馆精品。其中,汪士慎的《梅花图轴》、李鱓的《蔷薇图轴》、黄慎的《钟进士图轴》和金农的《隶书四言茶赞轴》为一级品,另有二、三级品26件。郑板桥的作品数量最多,共有16件,包括其罕见的巨幅画作《兰竹石图轴》。高翔、罗聘、李方膺的作品也亮相展览。"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  相似文献   

16.
吴琦 《建筑》2013,(1):33-36
2012年10月27日,中国建筑的玉树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庆祝仪式在玉树举行.至此,中国建筑承建的玉树灾后援建工程全面完成. 玉树——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流传着一首动人的歌《玉树之巅》:"站在美丽的玉树之巅,仰望苍穹,蓝蓝的天空白云翩翩.玉树,我们来了,带着中建十万人的关怀和惦念,用双手捧出真情,用智慧建造精品万千.我们手挽手肩并肩,让三江之源生态怡然.我们心连心齐心向前,让玉树之巅风光无限……" 优美的旋律回荡在玉树蓝天白云间.  相似文献   

17.
正晋祠概况及文物价值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距离市中心25km,是一处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晋祠历史悠久,始建年代甚早,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而建。北魏已成规模,郦道元《水经注》曾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天圣年间(1023-1032)、熙宁年间(1068-1077)均有扩建,金、元、明、清历代补建。晋祠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约25000m2,其中文物建筑面积占63%。晋祠坐西朝东,祠内建筑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运城市盐湖区池神庙、新绛县玉皇庙、万荣县汾阴后土祠三个典型案例,介绍了连三式布局的基本形制和特点,并对连三式布局出现的原因及演变进行了探究,从而丰富了对古建筑布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双周·时政     
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5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为支持和帮助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统筹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又好又快重建新校园、新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保证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相似文献   

20.
扬名于世的中国名胜广州黄大仙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黄大仙祠复建工程于1997年11月9日动工,一期工程于1999年2月6日顺利完成。复建后的黄大仙祠外观更为宏伟,现已正式对游人开放。 广州黄大仙祠原建于清朝己亥年(公元1899年),是当时广州著名的宗教胜地,对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各地有极大影响。1921年该祠南迁香港竹园村,香火更为鼎盛,深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