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探究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在对无患子籽油主要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基础上,对以其为原料制备的2种卸妆油WHZ-1(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68%)和WHZ-2(无患子籽油体积分数28%)的自乳化性、稳定性、流动性、黏度、刺激性、卸妆效果及感官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酸值(KOH)为0.32 mg/g,过氧化值为0.45 mmol/kg,符合润肤油国家标准要求,主要脂肪酸油酸含量为53.52%,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为23.07%;WHZ-1的自乳化性优于WHZ-2,与商品卸妆油A、卸妆油B相当,WHZ-1、WHZ-2稳定性符合卸妆油国家标准要求,二者的黏度和流动性在商品卸妆油A和卸妆油B之间,人体皮肤斑贴实验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均无红斑、水肿现象;WHZ-1的感官评分较WHZ-2的高,总体卸妆效果优于WHZ-2。无患子籽油卸妆油卸妆效果良好,刺激性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液为对照,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抗氧化活性、保湿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紫外吸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吐温-60与Span A83体积比3∶1)添加量8%、助乳化剂添加量6%、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或4%、乳化温度70℃、剪切速度12 000 r/min; 3种护肤乳液RY-1(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RY-2(无患子籽油添加量4%)、RY-3(橄榄油添加量2%)的稳定性、安全性均较好;RY-1、RY-2、RY-3清除DPPH·的EC50分别为61.5、55.7、58.1μg/mL,清除ABTS+·的EC50分别为58.3、50.1、53.5μg/mL,清除·OH的EC50分别为59.7、30.2、59.9μg/mL,清除O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开发无患子资源,考察了无患子种仁油的特性,并研究了无患子种仁油提取的微波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无患子种仁油的酸值(KOH)为2.30 mg/g,碘值(Ⅰ)为96.28g/100 g,皂化值(KOH)为210.38 mg/g;无患子种仁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3.05%,其中油酸占51.87%;微波预处理提取无患子种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000W,微波时间10 min,索氏提取2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无患子种仁油得率为36.21%.  相似文献   

4.
三叶木通籽成分及三叶木通籽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分析了三叶木通籽的成分,并对所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分析,同时测定了浸出粕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粗蛋白含量为34.39%,粗脂肪含量为31.37%,经石油醚提取出的三叶木通籽油的相对密度0.937 4(d204),酸值(KOH)8.49 mg/g,碘值(I)64.47 g/100 g,过氧化值4.92 mmol/kg,皂化值(KOH)196.63 mg/g.三叶木通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三叶木通籽浸出粕水溶性蛋白含量为51.08%.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和浙江两个产地的无患子为原料,对其油脂的主要理化性质、甘三酯组成、VE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产地的无患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其中,主要组分油酸(O,C18:1)在50%以上,二十碳一烯酸(Ei,C20∶1)在21%以上,花生酸(Ar,C20:0)7%左右,亚油酸(L,C18:2)7%左右,棕榈酸(P,C16:0)在5%以上;采用胰脂酶水解分析油脂Sn-2位脂肪酸组成分布,可计算出其主要的甘三酯为EiOO、OOO、EiOEi、OOAr、EiOAr;无患子油中VE含量较高,其中来自福建的油中VE含量为26.30 mg/100g(γ-VE占20.78 mg/100g),来自浙江的油中VE含量为30.70 mg/100g(γ-VE占24.26 mg/100g);两个产地的无患子油氧化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无患子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运用气相色谱分析无患子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种仁油平均提取率为43.31%;无患子种仁油的酸值(KOH)为4.132 mg/g,皂化值(KOH)为190.26 mg/g,碘值(I)为102.36 g/100 g;无患子种仁油主要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63%。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58-263
利用压榨法提取牡丹籽毛油,采用国标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采用柱层析提纯牡丹籽油的甘三酯,利用气相色谱、牛胰脂酶水解法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甘油三酯结构,并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其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牡丹籽毛油的基本理化指标符合国标对原油的要求。牡丹籽毛油的脂肪酸共12种,主要包括亚麻酸(40. 33±1. 01 g/100 g)、亚油酸(21. 08±0. 61 g/100 g)、油酸(15. 67±0. 59 g/100 g)、棕榈酸(7. 59±0. 46g/100 g)、硬脂酸(4. 11±0. 41 g/100 g);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7. 51±0. 68) g/100 g。牡丹籽毛油甘三酯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79. 68%,其中以Sn-LOLn相对含量最高,为15. 64%,其次是SnLn OLn,相对含量为14. 77%。此外,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牡丹籽油是一种不饱和程度极高的食用植物油且几乎不含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9.
对枳椇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枳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枳椇籽舍油率为8.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6%以上,亚麻酸含量高达45.56%;枳椇籽油折光指数(20℃)为1.478 9,相对密度(d204)0.918 7,碘值(Ⅰ)170.7 g/100 g,皂化值(KOH)178.9 mg/g.枳椇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向阳 《中国油脂》2020,45(6):115-119
以成熟的野生柳叶蜡梅种子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籽油,测定籽油的理化性质、维生素E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以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为指标评价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柳叶蜡梅籽油酸价(KOH)为2. 28 mg/g、碘值(I)为109. 47 g/100 g、过氧化值为2. 03 mmol/kg、皂化值(KOH)为185. 81 mg/g、水分及挥发物为0. 82%、相对密度(20℃)为0. 927 5、折光指数(20℃)为1. 467 3、维生素E含量为109. 27 mg/kg;从野生柳叶蜡梅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包括8种饱和脂肪酸(24. 28%)和14种不饱和脂肪酸(75. 37%),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亚油酸(55. 60%)、棕榈酸(20. 26%)、油酸(8. 08%)、10,13-十八碳二烯酸(8. 02%);野生柳叶蜡梅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优于葡萄籽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弱于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无患子加工机械的研发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基础,需要对无患子的物理特性及机械特性进行研究,如无患子的三维尺寸、含水率、千粒重、密度、孔隙率、静摩擦系数等,并研究一些物理性质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果及无患子种子的三维尺寸、粒子密度、体积密度、无患子果皮及无患子种子与其他材料的静摩擦系数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无患子果及无患子种子的孔隙率、无患子种子(除长度方向)的压缩破坏载荷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盐地碱蓬籽油的提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和利用盐地碱蓬籽油,用溶剂萃取法从盐地碱蓬籽中提取油脂,然后用GE/MS分析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并对盐地碱蓬籽油的碘值、酸值、皂化值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籽含油量20.12%;盐地碱蓬籽油碘值(Ⅰ)176.4 g/100 g,酸值(KOH)1.84 mg/g,皂化值(KOH)194.6 mg/g;Ak碱蓬籽油检出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0.65%,其中亚油酸占68.74%,油酸占13.93%,亚麻酸占4.17%.分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籽油是一种高品质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3.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全国十三省茶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g左右,且氧化稳定性良好。茶叶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种类较稳定,棕榈酸含量均值15.53%,硬脂酸均值2.92%,油酸均值57.28%,亚油酸均值22.30%,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3:1,较为接近人体所需脂肪酸的比例要求。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山茱萸籽的组成、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籽中还原糖、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2%、64.7%、21.7%和13.1%.山茱萸籽油酸值(KOH)、碘值(Ⅰ)、过氧化值及皂化值(KOH)分别为0.97 mg/g、113.8 g/100 g、8.9 mmol/kg、186.5 mg/g.山茱萸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40%)为主,其次是硬脂酸(3.49%)和山嵛酸(3.32%);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35.80%)和亚油酸(34.60%)含量较高,还含有5.51%的芥酸.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伞花木种仁油,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伞花木种仁粗脂肪含量为36.42%,伞花木种仁油酸值(KOH)为0.70 mg/g,皂化值(KOH)为184mg/g,碘值(I)为111 g/100 g;伞花木种仁油含有14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35.87%)、亚油酸(18.39%)和亚麻酸(17.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37%。伞花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油脂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对金樱子籽油进行提取和精炼,考察了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质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樱子籽油的出油率为5.24%;酸价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为46.10 mmol/kg,碘值为160.90 gI2/100 g,皂化值为193.76 mgKOH/g;金樱子籽油中检出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6.10%,亚油酸和α-亚麻酸分别为43.99%和42.11%;饱和脂肪酸占13.90%,由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所组成。金樱子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8.
以白花油茶籽油为参考,采用索氏法提取怒江山茶籽中油脂,运用常规方法、气相色谱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测定怒江山茶籽油理化性质、脂肪酸及矿质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怒江山茶籽油比重为0.916(1d20/20),折光系数为1.4612(n40),酸值为1.12 mg/g,过氧化值为3.42mmol/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白花油茶籽油;富含硫、磷、钾、铁、锌等矿质元素,其含量均高于白花油茶籽油。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品种石榴籽油的油脂品质差别,以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分析了其主要脂肪酸组成,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过氧化值(POV)和碘值,并研究了储存期石榴籽油的POV变化。结果显示,10个品种的石榴籽油棕榈酸含量为1.77%~3.01%,油酸含量为1.20%~5.12%,亚油酸含量为1.67%~2.95%,石榴酸含量为52.54%~89.78%;POV为0.002 25~0.008 6 g/100 g之间,碘值为143.4~162.2 gI/100 g;储存期石榴籽油POV存在跃变现象。表明不同品种石榴籽油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石榴酸是各品种的主要脂肪酸并且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都属于高不饱和植物油,保健价值高,但容易氧化变质,不耐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