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树文  陈家伦 《钢铁》1997,32(12):41-45
采用示波冲击韧性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对12Cr1MoV钢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正火温度及成品管出现混晶组织增大了回火脆化倾向。1000℃正火+740℃回火并保证充分的回火时间是使大口径钢管的强韧性匹配满足GB5310要求的必要条件。基体α相中时效析出细小碳化物质点对位错的强钉扎作用是导致回火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试验方法对一种高Co-Ni二次硬化钢25Co15Ni11Cr2MoE淬火后经300~660℃温度范围回火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和韧化相逆转变奥氏体的析出演变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5Co15Ni11Cr2MoE经300~660℃温度范围回火后,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析出的合金碳化物依次为:弥散的ε-碳化物→片状的合金渗碳体→弥散的M2C碳化物→粗化的M23C6碳化物。经495℃回火后,钢中板条马氏体基体上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M2C碳化物,回火早期析出的粗大片状渗碳体全部回溶,并在马氏体板条间析出薄膜状韧化相逆转变奥氏体。回火温度提高至530℃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继续增加,但其形貌逐渐由薄膜状转变为条、块状,回火温度提高到600℃时,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3.
康俊雨  孙新军  李昭东  雍岐龙 《钢铁》2015,50(10):64-70
 利用维氏硬度计、OM、TEM对在600 ℃回火不同时间后的钛、钒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的维氏硬度、微观组织及钢中析出相随回火时间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现有计算方法对马氏体钢中析出相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钢在600 ℃回火,随回火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规律,且在回火1 h后,两钢出现峰值硬度,且回火过程中钛钢的硬度均大于钒钢。分析认为,前期硬度下降是由于位错密度的降低所致,而当MC相析出时起到沉淀强化作用,引起硬度上升并出现峰值,而回火时间更长时,由于MC相粗化及基体回复导致硬度再次下降。钛钢中由于析出相粒子析出动力学比钒钢的快,而其粗化速率却低于钒钢中析出相,因此钛钢在回火过程中沉淀强化效果及对基体回复抑制的作用更为明显,故而其回火时比钒钢的硬度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15MnMoVN钢淬火后高温回火(500~700℃)铁素体微观结构和合金碳化物析出特征及Mo、V对其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后表明,铁素体基体在550~700℃回火时仍保持板条状形态而未发生再结晶;合金碳化物Mo_2C、V(C,N)的形成主要是以离位形核方式析出于基体中,在600℃回火时共格析出,其尺寸小于100(?),产生二次硬化,Mo_2C的析出对其硬化起主要作用;回火高于650℃硬度曲线陡降,Mo_2C,V(C、N)粒子均长大100(?)以上,同时因余留的渗碳体均球化长大及基体的回复,钢的韧性达到最佳值(大于120J/cm~2)。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测了2Cr12Ni2Mo2WV钢的回火转变,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从室温至400℃,马氏体分解,析出M_3C;从400~500℃,M_3C回溶到基体中,M_7C_3直接从基体中沉淀析出,产生二次硬化;从500~600℃,M_7C_3转变成M_(23)C_6,钢中碳化物含量显著增加,钢的强度急剧下降;回火温度超过600℃,M_(23)C_6继续析出并长大;该钢的残余奥氏体和它的过冷奥氏体相似,在A_(c 1)~M_s温度范围内十分稳定,回火过程中不发生残余奥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6.
黄贞益  肖亚  侯清宇  王萍  章小峰 《钢铁》2015,50(8):71-76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改善T91组织性能而利于后期加工,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分析300~780 ℃不同回火温度及回火冷却速度下T91钢的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00~400 ℃回复程度低,硬度难以降低;500~600 ℃为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大量碳化物在基体弥散析出,在此区间硬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随着温度从600升高到780 ℃,碳化物沿晶界充分析出,硬度降低。随着回火冷却速度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以5 ℃/min缓慢冷却经过500~600 ℃敏感区间,碳化物弥散析出,基体硬度较高;以780 ℃回火保温和较快冷却速度(50 ℃/min)进行冷却处理后,快速通过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碳化物在基体析出少,硬度明显降低,综合性能满足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7.
巴征馨 《四川冶金》1994,16(4):96-100
本文采用了物理化学相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了1Cr12Mo钢在不同淬火介质,不同回火温度的热处理制度下,析出相的类型、数量、组成和颗粒度。1Cr12Mo钢在试验的热处理制度后均析出M23C6型碳化物,数量基本相同,分子组成相同,颗粒度不同。淬火温度相同,介质为空冷比油冷的碳化物颗粒度小。淬火温度、介质及回火介质相同,回火温度低的碳化物颗粒度小。  相似文献   

8.
杨钢  刘新权  杨沐鑫  王昌  刘正东 《特钢技术》2009,15(4):14-24,59
12%Cr耐热钢的脆化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在淬火、回火以及时效过程中产生的脆性,结果表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有显著的影响,冷却速度过慢将导致不可逆脆性,其脆化机制是由于缓冷时M23C6碳化物沿原奥氏体晶界连续析出,以及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导致M2C碳化物沿奥氏体薄膜连续析出,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不是产生脆化的原因,导致不可逆脆化的淬火缓冷通过的温度区间为820℃~660℃;与回火温度有关的脆性有二类:450℃~500℃回火产生的(475脆性),脆化严重,其脆化机制是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和脆性相的析出,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韧性;另一类是在约625℃回火产生的,脆化程度较轻;高温回火后缓冷引起的脆化很复杂,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粗碳化物的析出以及二次淬火均导致回火脆性,通过去脆化处理均可以恢复其韧性。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是脆化的主导机制,二次淬火引起的脆化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引起的脆化也非常严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595℃长期时效脆化主要是由碳化物的析出以及杂质元素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引起的,临界时间约为100h,通过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部分韧性。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热冲压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热导率高耐磨性能热冲压用模具钢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钼钨钒合金化新型模具钢的高温回火性能与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与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钼钨钒合金化模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回火二次硬化性能,在500~600 ℃温度区间回火时,回火组织硬度上升;在600 ℃回火出现二次硬化峰值;当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组织软化程度明显,回火硬度开始下降。实验模具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变化与其合金碳化物的偏聚、析出和聚集长大密切相关。当在560 ℃以下回火时,实验钢组织中未有合金碳化物析出;当回火温度大于560 ℃时,回火组织中开始析出M2C型碳化物;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后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当在620 ℃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化为M6C型碳化物,此时实验钢硬度开始明显下降;而当回火温度高于660 ℃时,新型实验钢组织中主要为M6C和MC型合金碳化物。   相似文献   

10.
3Cr-3Mo二次硬化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毛球  董瀚  王琪  李建新  赵隆 《钢铁》2003,38(3):38-42,49
研究了3cr—3Mo二次硬化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先后析出M3c、M2c和M7C3等碳化物,在575℃回火时硬度达到峰值;400一575℃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约为l600MPa,冲击韧性为30J/cm^2;回火温度高于600℃时,强度和硬度迅速下降,冲击韧性增加;640℃回火时,以M2C型碳化物为主,抗拉强度为1100MPa,冲击韧性增加至55J/cm^2。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宏 《炼钢》1992,8(5):30-34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更换操作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简单、技术经济效益好,是实现全连铸车间的必要措施。1概况连铸生产就要充分发挥连铸机"连"的优势,使其多炉连浇.70年代中期,国外已把发展多炉连浇技术作为提高钢水收得率及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鼎信1 550 mm连续退火酸洗线卷取机为研究对象,找出了其钳口处的漏油问题,从液压系统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两方面做了相应改进,从而使漏油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炉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是以静态控制为基础。转炉炼钢采用静态模型(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和动态模型(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可减少炉口压力偏差,提高煤气回收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济钢集团第三炼钢厂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对留渣操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转炉顶底复吹和溅渣护炉工艺解决留渣操作安全问题的机理;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初期化渣和脱磷十分有利,吨钢可以降低石灰消耗12 kg、降低钢铁料消耗5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云西矿床9 号糜棱岩带的控矿容矿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台金矿云西矿床作为多源热液糜棱岩型金矿床, 在糜棱岩形成过程的中后期由韧性剪切变为张性剪切而产生的一系列控矿和容矿构造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构造对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起着控制作用, 研究其规律为今后探矿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河北冶金》2012,(4):28-30
介绍了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及意义,重点阐述了开展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钢中磷元素成分分析的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为例,介绍了运用Minitab软件对钢中化学成分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德龙钢铁1250生产线为例,为了满足冷轧客户对SPHC钢冷轧基料金相组织均匀性的要求,通过对加热温度、卷取温度、层流冷却等参数进行调整,使带钢上下表面的晶粒大小趋于一致,带钢的金相组织更均匀。  相似文献   

18.
唐钢公司第一钢轧厂1#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窄边锥度变化较大是影响铸坯拉速及质量的重要原因,结合借鉴3#、4#机调宽结构的设计要点,通过对1#机窄面调宽机构的优化和完善,稳定了1 700板坯连铸生产,提高了板坯质量,延长了结晶器铜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雷军 《黄金科学技术》1998,6(5-6):50-56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黄金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于金矿建设和生产;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从小到大,经历了4个阶段;黄金产量由1984年的2千两剧增至1997年的19万两,堆浸起了巨大作用,地质队参与黄金生产,黄金开发与扶贫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又是重要保证;但黄金事业发展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甘肃省黄金工业才能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