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全粉的制备条件,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对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情况。以荷兰马铃薯和陇薯8号为原料,研究不同熟化温度(40、55、100℃)和干燥温度(40、55℃)条件下马铃薯全粉的基本品质特性,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对全粉面条的感官特性、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条件对两个品种马铃薯全粉的出粉率、含水量、色泽,全粉面条的感官特性、蒸煮特性及质构特性影响显著。其中随着熟化温度的升高,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显著提高,面条的硬度、咀嚼性提高;当干燥温度为55℃时面条各项指标优于40℃制备样品。当马铃薯熟化条件为55℃水浴(含1%NaCl和0.2%Na_2SO_3)10 min,干燥温度为55℃时,面条的感官评价分值最高。综合可知,当马铃薯熟化温度和干燥温度均为55℃时,得到样品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
霍瑞  康连和  张志芬  乔健敏  张园园 《食品与机械》2023,39(11):215-222,228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营养速食面。方法:以马铃薯全粉、燕麦粉和小麦高筋粉为基础原料制备马铃薯燕麦速食面,优化了马铃薯燕麦速食面,并测定了其感官评分、断条率、复水率、质构特性及热风干燥特性。结果:马铃薯燕麦速食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53%,和面时间、熟化时间和蒸面时间分别为10,40,12 min;在建立干燥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40 min。结论: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马铃薯燕麦面富有光泽和弹性,软硬适中不粘牙且具有较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半干马铃薯热干面,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湿度对半干马铃薯热干面蒸煮特性、感官评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半干马铃薯热干面最佳制作工艺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干燥温度30℃、干燥湿度70%,感官评分90.00。最优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半干马铃薯热干面快速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慢速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及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含量分别为 2.02%,10.79%和87.19%,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66.75%,属高蛋白吸收,低能量转化的食物,营养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面条制作工艺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雪花全粉为原料制作面条可实现营养强化,丰富面条品种,是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的重要途径。由于马铃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会影响面条的成型,而目前马铃薯面条的全粉含量在30%以下。本论文研制马铃薯雪花全粉含量较高(40%)的面条,最佳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全粉与小麦面粉复配干基总重100 g时,加水量44 m L、和面温度45℃、熟化时间30 min,该条件下制作的面条断条率为0%,感官评分达到87.9分。与全小麦(100%小麦粉)面条相比,马铃薯面条的和面水温较高、蒸煮时间较短,虽然色泽、韧性、粘性及光滑性等感官品质有所降低,但具有整体可接受性和商品化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品质紫色马铃薯颗粒全粉,以"黑美人"马铃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漂烫时间25 min,蒸煮温度95℃,蒸煮时间35 min,干燥温度120℃。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紫色马铃薯颗粒全粉,产品得率为22.87%,水分6.96%,蛋白质10.23%,淀粉68.9%,维生素C23.64 mg/100 g,灰分4.06%,花青素346.06 mg/100 g,花青素保持率83.72%,碘蓝值6.6786。所得颗粒全粉色泽均匀,游离淀粉含量低,花青素保持率高,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过热蒸汽干燥+热风干燥工艺制备马铃薯颗粒全粉:前段(含水率50%~78%)采用过热蒸汽干燥完成淀粉熟化和部分脱水,后段(含水率7%~50%)采用65℃热风干燥。其中,过热蒸汽干燥试验选取过热蒸汽温度、蒸汽流速和马铃薯片厚度为试验因素,设计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研究过热蒸汽温度、蒸汽流速和切片厚度对马铃薯过热蒸汽干燥特性和后续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全粉松散堆积密度和水合能力与过热蒸汽干燥阶段干燥参数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马铃薯过热蒸汽干燥速率随蒸汽温度和蒸汽流速的增加而提高,随切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条件的过热蒸汽干燥所得半干马铃薯其后续热风干燥特性无明显差异,但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总干燥时间明显缩短;建立的马铃薯颗粒全粉松散堆积密度和水合能力与过热蒸汽干燥阶段控制参数间的回归模型显著,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和0.662,验证试验所得马铃薯颗粒全粉松散堆积密度和水合能力实测值与回归模型模拟值相对误差分别19.93%和29.07%。研究结果显示,过热蒸汽干燥联合热风干燥制备马铃薯颗粒全粉可减少操作环节,缩短总干燥时间,该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板栗、马铃薯全粉、奶粉、鸡蛋为主要原料,研制适合儿童食用的板栗风味复合脆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脆片配方、干燥膨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板栗蓉用量为100%,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板栗蓉的28%,奶粉为11%,全蛋液为32%,蔗糖为11%,小苏打为0.9%。远红外膨化干燥最佳工艺为:干燥温度为上火180℃、下火140℃,干燥时间为13min,生坯厚度为1.4mm。在这种条件下制得的板栗复合脆片感官品质最佳,含油量低,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为原料,开展马铃薯粉制备工艺及马铃薯全粉面条制备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马铃薯全粉蒸煮温度40℃,干燥温度40℃时,制备的全粉更加细腻。该条件下,马铃薯粉与小麦粉质量比1.5︰1时,马铃薯全粉面条无断条,口感细腻,各项品质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糊化特性及马铃薯面包品质的影响,在鲜马铃薯切片处理后,分别采用漂烫后干燥、蒸后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备马铃薯全粉。测定了不同马铃薯全粉的糊化特性、风味特征、马铃薯全粉占比20%制备的薯粉面团的粉质特性及薯粉面包的质构与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冻干粉的糊化温度最高,为70.1 ℃;蒸干粉的回生值和崩解值最低,分别是284.6和866.3 mPa·s。电子鼻可很好的区分3种不同干燥方式制得马铃薯全粉的气味,其中蒸干粉电子鼻检测响应值最大,风味最浓。添加蒸干粉对面团破坏性最小,其弱化度为65 FU;添加蒸干粉的面包硬度最低,而弹性与比容最大;采用蒸干粉制作马铃薯面包的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制作马铃薯热干面,在比较几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热干面感官品质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马铃薯热干面热风干燥工艺进行了探讨优化,并以市售干制热干面为对照,分析比较热风干制马铃薯热干面蒸煮、质构及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干燥温度50℃、相对湿度50%的热风干燥工艺下,马铃薯热干面感官评分值最高。相比市售干制热干面,热风干制马铃薯热干面快速消化淀粉(RDS)含量显著下降(p0.05),慢消化淀粉(SDS)、抗消化淀粉(RS)含量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复水后吸水性、黏性显著升高;而剪切力与拉伸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索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分段变温干燥工艺,以提高其加工效率及产品品质。以"夏波蒂"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VC、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变化率各自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初选评价指标,并将其与品质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依据其在各温度条件下的表征,最终确定出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VC含量变化率及还原糖含量变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条件下,水分散失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585),且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温度条件下,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80℃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759)且相关性显著(0.01p0.05),其余条件下,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的评价指标为水分散失率,且较佳工艺为:60℃(0.5 h)→70℃(1 h)→80℃(1.5 h)→60℃。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全粉、大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微膨化工艺,联用常压连续气流膨化技术开发马铃薯方便粥。研究了马铃薯全粉含量、挤压温度、水分含量对马铃薯方便粥品质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马铃薯方便粥的品质特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含量、挤压温度的升高,马铃薯方便粥的颜色均逐渐加深,质构特性逐渐降低,感官品质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马铃薯方便粥的颜色变浅,质构特性逐渐升高,感官品质先升高后降低。因子分析表明当马铃薯全粉含量50%、挤压温度115 ℃、水分含量20%时综合得分均最高,因此,选择此挤压操作条件较合适。在此挤压操作条件下,马铃薯方便粥的颜色呈浅黄色,黏着性、弹性适宜,还具有较高的硬度、咀嚼度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张云焕  李书国 《食品科学》2017,38(22):239-245
研究马铃薯全粉对比萨面团流变学特性、发酵能力和比萨饼底质构特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比萨面团的稳定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加;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与面团的拉伸阻力、延伸度、最大拉伸比例和拉伸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马铃薯全粉能够提高面团的发酵能力和弹性,但会导致比萨饼底的硬度增加,感官品质略有下降,因此综合考虑确定马铃薯全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5%;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比萨饼底的最佳原料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5%、加水量60%、酵母添加量1.2%;在最佳原料配方的基础上确定马铃薯比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醒发温度38℃、醒发湿度75%、醒发时间30 min、烘烤温度200℃、烘烤时间15 min,所得比萨的硬度为4 166.493 g,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豆丝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马铃薯豆丝感官评价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与黄豆的质量比为5︰1,回生冷却时间5 h,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马铃薯豆丝的感官评价分数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云薯304"切片后,采用漂烫冻干、不漂烫冻干、漂烫烘干和不漂烫烘干四种工艺条件制备干片,再经研磨粉碎制成半生的马铃薯全粉,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全粉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漂烫冻干工艺,马铃薯全粉的颜色与鲜马铃薯颜色最接近,制备的马铃薯全粉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15%;蛋白质含量(9.01%)、总淀粉含量(69.12%)、直链淀粉含量(31.60%)与其他三种工艺处理无显著差异;从加工特性上看马铃薯全粉的持水力(5.27 g水/g全粉)和持油力(1.55 g油/g全粉)、透光率(83.43%)和各个温度下的膨胀度(50℃:9.32 g/g;60℃:11.98 g/g;70℃:13.11 g/g;80℃:15.35 g/g;90℃:12.50 g/g)均最高,都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工艺(P<0.05);且凝胶流程最短,为10.96 mm。因此,可认为漂烫冻干是制备马铃薯全粉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猪肉丸子口感、提高营养价值,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猪肉丸子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不同淀粉复配的配方,结合感官评价确定了马铃薯猪肉丸的最佳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淀粉复配配方为红薯淀粉添加量30 g、小麦淀粉添加量40 g、玉米淀粉添加量45 g。马铃薯猪肉丸最佳加工工艺为水添加量35 g、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 g、油炸温度160℃、油炸时间3 min。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高品质的香荚兰全粉,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香荚兰进行干燥处理,以物料形态、冻干时间、冻干温度为试验因素,以感官评价、香草醛含量、水分含量为指标,考察干燥条件对香荚兰全粉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确定真空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将真空冷冻干燥、风干、微波干燥3种不同方式制得香荚兰全粉的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冻干时间8 h、冻干温度65℃、物料形态为切段冻干时,得到的全粉风味较好、品质较佳,直观分析法水分含量、香草醛含量、感官得分分别为5.99%、2.13 g/100 g、76.89,综合评分法得分为2.459。真空冷冻干燥、风干、微波干燥3种工艺制备的香荚兰全粉感官得分分别为75.60,62.40,62.40;香草醛含量最高的为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检出具有呈香作用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芳香族、醛类及酯类为主,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风干对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组分的保留效果较佳,与原豆荚共有成分高达31种,微波干燥最少,损失最多,仅剩12种。综合考虑,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香荚兰全粉最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马铃薯全粉不仅是多种食品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料,更以相当的比例进入粮食产品中成为主粮。马铃薯全粉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皮、切分、蒸煮和破碎等工序加工而成。研究在传统的制片打粉工艺基础上对其改良、简化,探究切片厚度、蒸煮时间、干燥温度和时间这4个因素对全粉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切片厚度8 mm,蒸煮10 min,热风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7h。所得马铃薯粉理化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粉中营养物质VC含量高,色泽好,有马铃薯香味。  相似文献   

19.
以富葛为原料制成葛根全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热烫时间、蒸煮温度、蒸煮时间和干燥条件为自变量,以游离淀粉碘蓝值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葛根全粉真空干燥工艺,构建二次回归方程。最优工艺条件为:热烫时间155 s、蒸煮温度90℃、蒸煮时间9.5 min、干燥温度63℃、干燥时间8.3 h。在此条件下,葛根全粉游离淀粉碘蓝值为7.62,和预测值7.75相比,相对误差约为1.7%,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回归模型可靠。与热风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相比,优化后的真空干燥工艺制得的葛根全粉,其营养成分保存较好且均衡,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加工特性,在葛根全粉生产开发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确定微波干燥技术加工速熟绿豆的工艺及参数。通过研究绿豆浸泡、蒸制和干燥工序段条件,确定速熟绿豆的熟化和干燥最优工艺参数。速熟绿豆最优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3 h,蒸制时间20 min,微波干燥功率P50 W,微波干燥时间13 min。该工艺条件下加工的速熟绿豆复水性佳,产品感官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