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电厂锅炉燃煤偏离设计煤种时,易出现结渣严重、排烟温度高、管壁超温和制粉系统爆炸等问题,对电厂在燃煤掺烧过程中常见的煤质特性、掺烧比例的确定、运行方式的调整及掺烧的效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掺烧煤种选择、运行管理和煤场管理方面的建议.指出在锅炉运行时通过燃煤掺烧试验确定掺烧比例和较佳的锅炉运行方式,可以提高锅炉的安全经济性和对煤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煤质变化对火电厂运营成本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发电企业的复合燃煤使用成本计算模型.基于数值型模糊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确定了煤质特性与发电企业的燃煤装卸倒运成本、污染物排放成本、原煤采购成本、脱硫系统运行成本、辅机耗电成本及设备维护成本的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最经济煤种决策方法.以某电厂3年历史运行数据为基础,对4种预采购煤种的复合燃煤使用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高价优质煤与低价劣质煤之间确定了最经济煤种.结果表明:燃煤采购决策既需要考虑发电企业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也需要考虑燃煤价格因素及燃煤的煤质因素.燃用便宜的劣质煤不一定比燃用价格较高的优质煤更合算,一味追求高品质的高价煤或低价格的劣质煤都是不可取的,煤种2为该厂的最经济煤种.  相似文献   

3.
煤质变化对锅炉经济性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改变锅炉燃用煤种,在不同工况下比较锅炉效率、锅炉辅机耗电量等经济性指标,了解不同煤种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程度,为电厂的经济运行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4.
钟辉  张军  撒应禄 《锅炉技术》2001,32(12):11-15
通过分析现今我国电厂燃煤的现状和特点,指出煤质特性对电力生产安全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配煤燃烧是保证锅炉设计煤质和电厂运行煤质的可行方法之一和正确配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煤质对锅炉性能及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锅炉在燃用煤种发生变化时,其燃煤的品质会对锅炉设备及运行安全性,经济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燃煤的角度,根据煤的特性参数的变化,就其对锅炉设备的影响,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对排放的影响及对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发电成本,拓宽煤炭供应渠道,国内各燃煤发电厂相继开展了锅炉非设计煤种的掺烧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电厂锅炉混煤掺烧常见的三种方式,分析了这三种混煤掺烧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国内电厂掺烧烟煤、褐煤、无烟煤的情况;分析了目前电厂锅炉掺烧烟煤、褐煤、无烟煤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最后分析了混煤燃烧对锅炉运行的影响,指出需要对燃烧混煤时锅炉性能的变化、掺烧经济性等问题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燃煤电厂的经营模式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电厂不得不面对"市场煤"与"计划电"的严峻挑战,燃料成本已成为影响电厂经济性的关键因素。以山西南部某发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煤种、多工况试验,定量地分析了煤种变化对锅炉效率、排灰成本、环保成本、检修费用等指标的综合影响,提出用综合标煤单价来全面衡量燃煤的经济性,使燃煤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管理,实现燃煤管理的新突破。对燃煤电厂的经营决策、成本分析、燃料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推动企业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煤供应紧张导致电煤质量波动的情况,分析不同煤质对火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探讨应对不同煤种的措施,为燃料采购、煤种掺配以及运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提出了计及阶梯型碳交易机制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首先以系统全年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多元负荷需求的综合能源系统容量优化模型,其次基于k-means聚类方法及平均值法选取典型日冷热负荷,最后以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以及碳交易成本最小为目标,分析不同基准碳价对系统运行方式、碳排放量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并以典型日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将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并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尤其对于供热季,能以较低基准碳价对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设计煤种时针对具体锅炉选择的,是锅炉的最佳燃用煤种.但实际上,由于煤炭资源紧张,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很难一直燃用设计煤种,在加上节省成本的考虑,混煤掺烧已经成了多数电厂的选择.分析了混煤掺烧对制粉系统的影响、混煤掺烧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混煤掺烧对经济性的影响等,为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参...  相似文献   

11.
锅炉排烟温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锅炉排烟温度与锅炉效率及电厂热经济性之间的关系,设计燃用不同煤种锅炉时排烟温度的合理选取以及分析提出了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影响排烟温度升高的因素,可为锅炉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质变化对钢球磨煤机贮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华北某电厂的燃煤锅炉及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锅炉和制粉系统的热力计算及现场实际测量数据,定量分析了煤质变化与粗粉分离器后煤粉细度、煤粉水分、磨煤机最佳通风量、磨煤出力、出力储备系数、单位磨煤电耗、露点温度和三次风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煤种,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分析表明:对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磨煤出力和经济性影响最大的煤质因素是可磨性指数和原煤水分.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测量基本吻合,采用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对普遍存在的同类问题具有参考价值.表9参6  相似文献   

13.
肖家洼矿煤为华电某电厂的新进煤种,为了研究此煤种是否适应于该电厂的600 MW锅炉燃烧,对此煤种及当前电厂使用的主力煤种进行了常规参数和非常规参数分析。通过煤质对制粉系统、锅炉结焦、燃烧稳定性及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煤种可否直接用于锅炉燃烧。  相似文献   

14.
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是当前煤电实现低碳化的最佳途径。文章借助某电厂300 MW煤粉锅炉掺烧生物质的热力试验结果,从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生物质直燃耦合对燃煤机组的影响,并对掺烧生物质可能引起的锅炉受热面的沾污和腐蚀、SCR脱硝催化剂的中毒、湿法脱硫石灰石活性的削弱、制粉系统出力和效率的下降、灰渣利用的限制以及燃煤机组运行经济性的下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为我国燃煤机组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锅炉炉膛选型的重要性和选取原则,并以某电厂350 WM超临界锅炉为例,根据前后的煤质特性分析,说明了煤质特性的判别方法和炉膛选型与煤质分析的关系。并以煤质变化带来的炉膛选型变化来说明电厂运行时煤种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市场煤质特点,分析了电厂燃煤发热量、粒度、灰份、挥发份对CFB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从提高运行操作水平,加强煤质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保障了CFB锅炉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大容量锅炉炉内喷钙辅助脱硫系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丹瑶  张成  夏季  陈刚 《热能动力工程》2012,27(4):472-477,518,519
为解决大容量锅炉煤质变化频繁,湿法脱硫系统设计裕量小、扩容工程量大、成本高等问题,在安装有炉内喷钙系统的220 t/h锅炉上进行现场试验,得出喷射位置和Ca/S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某660 MW机组的燃烧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喷钙脱硫的最佳高度为40.51 m左右;通过对灰成份、灰熔点、粒径分布等测定并计算得出660 MW机组加装炉内喷钙辅助脱硫系统未明显加重锅炉受热面腐蚀、积灰结渣和磨损,锅炉整体效率最多降低了0.757%,具有较好的安全经济性。研究结果,对电厂拓宽煤种适应性、增强脱硫系统可靠性、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达拉特发电厂 3号锅炉炉膛结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吟颖  石惠芳  阎维平 《动力工程》2003,23(5):2635-2637,2623
以内蒙古达拉特发电厂3号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锅炉在设计煤种下锅炉高负荷运行时,投用不同层燃烧器和燃煤量,锅炉各区段烟温炉膛断面热负荷的分布情况,找出结渣部位,提出减少结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从运行角度寻求燃煤电厂碳减排措施,在单位标准煤耗CO_2生成系数K的基础上,结合耗差分析对机组主要可控运行参数建立碳敏感性计算模型,分析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压力以及锅炉排烟温度等参数变化对燃煤供电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某330 MW燃煤机组60%、75%和90%负荷率3个稳定工况下的碳减排分析中。结果表明:锅炉侧可控运行参数的碳敏感性高于汽轮机侧可控运行参数的碳敏感性;排烟温度、排烟含氧量及飞灰含碳量在高负荷率下的碳敏感性较高,过热蒸汽压力的碳敏感性高于其他蒸汽参数的碳敏感性;低负荷率下厂用电量的碳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煤价波动较大、煤种复杂、煤质多变的情况下,确定电厂的"最经济煤种",用最经济煤种在线指导配煤、在线指导购煤,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目前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不同负荷、不同煤质工况下进行对比实验,得出锅炉效率与混煤热值的图线关系、排灰成本和环保成本与煤质的关系以及综合成本与混煤热值的图线关系,并由此得到16 MJ/kg热值的混煤为当年度电厂的"最经济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