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制备研磨碳酸钙(GCC)超细研磨用分散剂二元聚合物P(AA-AMPS)。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P(AA-AMPS)的性能及GCC助磨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液相凝胶渗透色谱(GPC)及热重分析(TG-DTG)对P(AA-AMPS)的结构及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出,单体配比m(AMPS)∶m(AA)=0.25,引发剂用量4%(占单体总质量分数),链转移剂用量7%(占单体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5.5 h,反应温度80℃时,聚合物的各项性能最佳。将合成的分散剂用于GCC的超细研磨,通过探讨分散剂用量及添加方式对研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研磨条件。与商品助磨剂比较,相同研磨条件下,P(AA-AMPS)研磨GCC浆液2μm的含量为97.2%,P(AA-AMPS)对GCC的助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SPG-1型超分散剂进行液体分散染料的超细化制备,研究了分散剂用量、染料含固量、研磨方式对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含固量10%,SPG-1型分散剂质量分数10%,用纳米砂磨机可制备染料粒径为216.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06的液体分散染料;用球磨机可制备染料粒径为229.9 nm,PD...  相似文献   

3.
超支化分散剂制备超细涂料的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分散剂(Hyperbranched polyesteramides dispersant,HPD)制备超细涂料,并涂料染色.研究超支化分散剂用量、颜料浓度、超声分散时间等条件对制备超细涂料工艺的影响,包括颜料颗粒粒径、体系粘度和稳定性,还研究了超支化分散剂制备的超细涂料的染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较优实验条件为超支化分散剂对颜料重15%,颜料质量分数2%,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颜料粒径可达210 nm,体系离心稳定性达83.4%,粘度保持在1.87~1.88 mPa·s.涂料染色织物较浅,皂洗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白云石矿粉为原料制备造纸填料的湿法研磨工艺,通过在砂磨机转速为3000 r/min下对研磨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依次为研磨介质与白云石质量比、研磨时间、分散剂用量。最佳研磨条件为:矿浆浓度60%,研磨介质与白云石质量比6∶1,研磨时间45 min,分散剂用量0.5%;研磨后的白云石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小于2 μm的微粒可以达到66.2%,满足了造纸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毛纺科技》2021,49(5)
为了回收再利用废弃羊毛,利用湿法非织造工艺对其进行加工。纤维悬浮液的配置是湿法非织造工艺的关键,所以在纤维悬浮液配置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分散剂CPAM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CTAB质量分数、悬浮液pH值为因素,悬浮液的分散度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悬浮液最优配置工艺,并对优化后制备的湿法非织造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影响悬浮液分散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分散剂CPAM质量分数,其次是表面活性剂CTAB质量分数、悬浮液pH值,优化后的工艺为:CPAM质量分数2%,CTAB质量分数2%,悬浮液pH值在3~4之间;性能测试表明产品的基本性能较好,在自然条件下2个月内可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分散剂结构、用量和分散工艺条件等对分散染料红60分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超细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自制的分散剂PSMA对分散染料红60的分散效果较好,当其用量为分散染料重量的100%,研磨4h制备的超细染料粒径为157nm,此时超细分散染料的离心稳定性为96.3%,60℃下放置24h其粒径变化率仅为3.4%;分析影响转移印花效果因素发现超细分散染料粒径越小,相同条件下印花织物得色更均匀,K/S值越高。超细分散染料较佳的转移印花条件为印花浆粘度60 mPa·s,转移温度210℃,时间40s。  相似文献   

7.
短切碳纤维最佳分散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种长度2 mm、3 mm、5 mm的聚丙烯腈碳纤维为研究对象,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聚氧化乙烯(PEO)和聚丙烯酰胺(PAM)为分散助剂,探讨表面活性剂、碳纤维长度、碳纤维悬浮液质量分数与分散剂种类、配比及用量对碳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长度和碳纤维悬浮液质量分数是影响碳纤维分散的重要因素; 3 mm碳纤维在分散体系中质量分数0. 1111%、分散剂用量0. 0059%、分散剂配比PEO∶PAM=3∶1 (质量比)、表面活性剂用量0. 025%时,碳纤维在水中达到最佳分散状态,且沉降时间为9 min;分散剂可以帮助碳纤维更快地浸润到水中,加快分散速度。  相似文献   

8.
以重质碳酸钙(GC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对象,研究了絮聚剂CPAM溶液质量分数、搅拌转速及GCC悬浮液固含量对絮聚过程的影响。利用Mastersizer分析了未处理GCC和絮聚GCC的中值粒径和粒径分布,同时,探讨了GCC絮聚体颗粒大小和灰分对成纸抗张强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添加高质量分数CPAM溶液可以提高中值粒径。采用1000~3000 r/min的搅拌转速模拟了不同的湍流环境。结果显示,高速搅拌明显降低GCC絮聚体颗粒的大小。纸张成形前进行稀释和低速搅拌GCC悬浮液可以使GCC絮聚体颗粒不被破坏。添加尺寸较大的GCC絮聚体的浆料成纸具有更好的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水性颜料色浆对Lyocell纤维纺丝液造成的凝固问题,制备了NMMO基超细炭黑色浆,利用其对Lyocell纤维进行原液着色。针对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用超细炭黑的制备展开研究,探讨了分散剂的结构及用量,炭黑质量分数,水和NMMO组成混合溶剂中水的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功率及时间对NMMO基超细炭黑的粒径、粒度分布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实验室自制的分散剂SP制备的NMMO基超细炭黑具有最小的粒径及优良的分散稳定性,与纺丝液相容性最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NMMO基超细炭黑的制备工艺:分散剂对炭黑的质量分数2为20 %,炭黑对体系的质量分数为10 %,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 min,功率为800 W。  相似文献   

10.
超细酞菁蓝颜料水基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末端含有双键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剂(ANPS)为分散剂,制备了超细酞菁蓝颜料水基体系,考察了ANPS用量和研磨时间对水基体系粒径的影响,研究了水基体系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ANPS用量为颜料质量的20%,研磨时间为2 h时,制备的超细酞菁蓝颜料水基体系粒径较小,分布较窄;当离心速度低于4 000 r/min,温度低于60℃,pH值在8-11范围内时,该水基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备的水基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特征,属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酸、单体M和单体N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种高效分散剂,研究了单体摩尔比和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质量比对其研磨碳酸钙浆料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在3左右,丙烯酸与单体M的摩尔比为10∶1,功能单体N加入量为单体总量的0.2%,此时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时,其可用于研磨至98级重质碳酸钙浆料,且浆钙黏度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靛蓝染色织物得色量低的问题,对靛蓝的分散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靛蓝分散稳定性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靛蓝还原效果及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氧化方式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分散剂DM-1501制备的靛蓝分散体,其染色棉织物K/S值达到11.92;粒径为280 nm左右的靛蓝分散体在保险粉质量浓度为1 g/L,还原温度为 80 ℃, pH值为11的还原条件下,还原液中隐色体吸光度达到最大,半还原时间减少至0.2 min; 采用空气氧化得到的靛蓝染色棉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级,明显优于双氧水氧化得到的染色织物。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以水为溶剂,以(NH4)2S2O5—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的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的合成及反应条件对聚丙烯酸钠产物特性的影响,并对该法合成的分散剂进行了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引发体系、单体浓度和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分散剂的分子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散剂的分散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该方法合成的分散剂分散性能良好,有助于改善涂布纸的光学性能和印刷适性。  相似文献   

14.
选用福建特产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考察酸提工艺条件对果胶的酯化度、黏均分子质量和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L9(34)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酸提工艺条件对果胶的酯化度基本无影响,对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果胶的分子质量影响最显著。9个不同试验条件下,酸提果胶的酯化度63.5%~63.8%,半乳糖醛酸含量74.2%~88.5%,果胶的黏均分子质量101~202ku。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鼠伤寒沙门氏菌CGMCC 1.1190为对象,研究柠檬酸反复胁迫处理对其抗酸性、细胞膜及其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GMCC 1.1190分别在经柠檬酸调节到pH值为3.0、2.7、2.5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胁迫处理并转接12 次培养后,获得3 株CGMCC 1.1190的抗酸性菌株,测定了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菌落形态、个体形态、膜通透性、膜流动性和膜蛋白的变化。结果: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随着酸处理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酸胁迫的pH值越低,D值越大,菌落形态与个体形态变化越明显;与原始对照菌株相比,当这3 株抗酸性菌株置于pH 2.0的强酸环境下时,其碘化丙啶染色区域的死菌比例显著降低(P<0.05),表明酸胁迫pH值越低,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细胞膜对H+通透性越低;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菌株细胞膜磷脂的熔点升高,表明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这3 株抗酸性菌株分子质量35~180 kDa范围内的细胞膜蛋白表达量增加,在135 kDa和180 kDa处均增加了特异条带。结论: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增加,菌落变小,个体形态变长,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均降低,部分膜蛋白表达量和表达种类增加,这些变化有利于其适应在酸胁迫环境下生长,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从动物血液中分离纯化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对SOD提取酶活性的影响。鉴于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时所用材料较昂贵,探索出一条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纯化方法。利用壳聚糖、亚氨基二乙酸(IDA)和环氧氯丙烷等材料合成一种新填料,根据亲和层析原理去除杂蛋白质,获得电泳纯级超氧化物歧化酶,使酶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和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相对照,以期自制填料能代替Sephedex,DEAE-sepherose-fast flow等传统昂贵填料,以适合工业化生产。结果显示,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在血液SOD提纯工艺中更为适用,超滤后的粗酶液经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壳聚糖亲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呈明显的单一条带,单亚基分子量16 kD,比活力达5 585 U/mg和6 148 U/mg,4 739 U/mg;产品得率分别为18.1%和13.7%,15.5%;纯化后活性回收率分别为61.2%,50.8%,42.6%。表明壳聚糖亲和层析方法在新工艺后续纯化工艺中有望代替Sephedex DEAEsepherose-fast flow为基础的传统纯化方法,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7.
赵磊  潘飞  周娜  张雅莉  郝帅  王成涛 《食品科学》2021,42(14):16-23
选用7 种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表儿茶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绿原酸、草酸、苹果酸、丁香酸),评价其在pH 3.0和5.0条件下对黑米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以辅色效果和热稳定性为指标筛选最佳辅色剂,并在pH 3.0条件下探究其最佳添加浓度,随后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分析其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除苹果酸外,其余6 种辅色剂均在pH 3.0和pH 5.0时对黑米花色苷具有辅色效果并能提高其热稳定性,其中在pH 3.0条件下添加迷迭香酸的效果最佳;在所添加质量浓度范围内(0.1~4.0 mg/mL),迷迭香酸质量浓度越高对黑米花色苷的辅色效果越好。当迷迭香酸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黑米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的保护作用最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可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力与花色苷结合,从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添加迷迭香酸提高黑米花色苷的颜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ree polygalacturonic acid preparations with widely differ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by controlle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ectic acid. A study of the action of tomato polygalacturonase on the polygalacturonic acids and pectic acid revealed that the activity h dependent on the molecular size of the substrate. Pectic acid was hydrolyzed optimally at pH 5, with little activity below pH 4. De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ubstrate resulted in a progressive shift of the pH optimum to the acid side. For the smallest substrate, the activity extended to below pH 2. Monovalent cations enhanced the activity at low pH, and this effect was also dependent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ubstrate. Below pH 4, pectic acid inhibited 70% of the hydrolysi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substrates by tomato polygalacturonase. The incomplete inhibi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a polygalacturonase isoenzyme which is not inhibited by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galacturonic acids.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胶束化和碱溶酸沉2 种提取方法从羽扇豆中提取羽扇豆蛋白,并对2 种方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物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羽扇豆蛋白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8~90 kDa之间,是由多种分子质量的蛋白组成。碱溶酸沉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氨基酸总含量(66.2%)显著(P<0.05)高于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氨基酸总含量(27.8%)。2 种提取方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等电点pI接近5.0。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持水性显著(P<0.05)高于碱溶液酸沉法提取的羽扇豆蛋白,而持油性无显著差异(P>0.05)。碱溶酸沉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起泡性在pH 2.0~6.0之间显著减小,在pH 6.0时起泡性最低,其泡沫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与其起泡性类似。而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起泡性受p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胶束化提取的羽扇豆蛋白在pH 4.0时乳化性最小,然后随pH值的升高蛋白乳化活性也随之增加,2 种提取方法所提羽扇豆蛋白在pH 10.0时乳化活性最高。碱溶酸沉法提取的羽扇豆蛋白在pH 4.0时溶解度最小,而随着pH 4.0~10.0的增加,蛋白溶解度迅速增加。而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溶解度随pH 2.0~10.0的升高也逐渐增大。该研究为羽扇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王硕  许海育  闵洁 《印染助剂》2012,29(4):23-24,28
用砂磨和超声的方法制备了纳米ATO的水分散液,讨论了pH、分散剂种类和分散剂质量分数对纳米ATO分散液粒径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经Zeta电位、粒度分析以及沉降试验对分散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砂磨加超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纳米分散液的粒径,而具有空间位阻和静电稳定双重作用的分散剂聚羧酸钠有良好的分散效果,能够制备稳定的分散液.当分散液pH=8、聚羧酸钠质量分数为0.6%时,对涤纶进行抗静电整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静电半衰期<2 s,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