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药桑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小莉  杨玲 《中国酿造》2013,32(1):57-60
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新疆药桑桑皮中的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皮提取液总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优化条件为:回流温度80℃、固液比1:50、回流时间120min、乙醇体积分数70%vol;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2.65mg/g;桑皮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工艺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2.
苘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苘麻茎中的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时间及回流温度四个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苘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苘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75%,料液比为1:40,回流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5h.此条件下苘麻茎的总黄酮得率为6.72%.  相似文献   

3.
优选泸州地区龙眼核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分别利用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龙眼核中的总黄酮。回流提取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回流时间、料液比和回流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超声提取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乙醇浓度(A)、超声次数(B)、料液比(C)和超声时间(D)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提取率越高,提取工艺效果越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提取工艺龙眼核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回流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11,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龙眼核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2.394%;超声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1倍量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2.795%。超声法提取龙眼核中总黄酮的提取率高于回流法。  相似文献   

4.
云南栘依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索氏提取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法;不同条件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云南栘依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法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乙酸乙酯萃取法;回流提取,以12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5h,2次为最佳条件;超声提取以60min为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盐角草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回流时间及回流温度4个主要因素对盐角草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盐角草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盐角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固液比1:50、回流温度70℃、提取时间4h。此条件下盐角草的总黄酮得率25.172mg/g。实验结果可能为今后盐角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的和田核桃仁内隔膜中总黄酮含量。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430%,水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含量为5.242%,乙醇回流提取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核桃仁内隔膜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萃取艾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艾叶资源,更准确地测定艾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本研究采用正交方法优选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用芦丁作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用比色法在波长510nm处,测定艾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优选提取条件是:1·000g艾叶粉末用70mL60%的乙醇浸泡24h,用200W的超声波辅助萃取40min。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为萃取剂,采用回流的方法提取蜂蜡中的黄酮。以芸香甙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检测数据分析知,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对影响提取效果的四因素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正交实验,并通过数据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四因素的主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v/v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5min、液固比(mL/g)8∶1。此结论与该文进行的实验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藏木香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藏木香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选,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乙醇浓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水浴热回流提取2h。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出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28mg/g。结论:提取工艺可行;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准确;为藏木香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蓝果忍冬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蓝果忍冬中总黄酮,并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蓝果忍冬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四个主要因素对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蓝果忍冬果实总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蓝果忍冬果实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含量为27.44mg/g.  相似文献   

11.
富含海带多糖的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生产富含海带多糖的饮料,探讨了海带的酶解条件以及各因素对粗海带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研究乳酸菌在海带水解液中生长产酸及脱腥效果,并确定了发酵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海带粉重1.5%的复合酶,在pH6.0、40℃酶解6h,粗海带多糖的得率可达10.89%。其中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配比为2:1:2。海带多糖饮料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海带水解液中加入乳清粉0.5%,蔗糖7%,乳酸菌粉为1mg/100ml,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24h,乳酸的产量为0.7%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选用茯苓、白芷、白扁豆饮片混合料(1∶1∶1),采用浸提法提取其总多糖。以总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总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总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茯苓、白芷、白扁豆混合料总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2.5 h和液料比10:1(mL:g)。在此优化条件下,总多糖得率为8.88%。以期为茯苓、白芷、白扁豆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B-8大孔树脂对槐花中总黄酮静态和动态的吸附性能。方法:用微波辅助法得到粗提液,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黄酮含量,考察吸附剂用量、粗提液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结果:AB-8树脂对槐花中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静态吸附最佳条件:树脂与提取液比为1:20(g/ml)、25℃、pH5~6、粗提液中的黄酮含量0.10~0.17mg/ml、恒温振荡70min、70%乙醇洗脱,在此条件下,黄酮总回收率为71.94%;动态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液上样质量浓度0.045~0.070mg/ml、pH5、以0.2ml/min的流速通过径高比为1:8的层析柱,70%的乙醇4BV洗脱,在此条件下,黄酮总回收率为39.32%。结论:AB-8树脂较适于分离纯化槐花总黄酮。  相似文献   

14.
田童童  张建 《中国酿造》2015,34(2):96-99
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野西瓜种子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蛋白质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对温度、pH值、提取时间和液料比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得出的二次模型的相关系数R2 = 96.7%。蛋白质的提取率主要受溶液的pH和液料比的影响。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出野西瓜种子中蛋白质提取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3∶1(mL:g),提取时间50 min,pH值8.40和温度45 ℃,该条件下经模型预测得到的蛋白质提取率为17.63%,实际实验值为(17.19±0.09)%。  相似文献   

15.
梁华正  李媛  杨水平 《食品科学》2009,30(3):155-158
研究有机溶剂/ 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对栀子黄废液中栀子苷的萃取条件,并将萃取后的栀子苷用于栀子蓝色素的生产。根据分相后上下相中栀子苷的分配系数及两相体积比,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并改变溶剂与废液的体积比、磷酸氢二钾加入量、废液pH 值以及萃取温度等参数,研究萃取栀子苷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 磷酸氢二钾为合适的萃取体系。当双水相体系总量为10ml 时,乙醇与栀子黄废液的体积比为6:4,加入磷酸氢二钾1.0g,体系分相完全后栀子苷分配系数(K)为4.56,两相体积比(R)为6.38,栀子黄废液pH 值及萃取温度在正常条件下对K 值及R 值影响不大。放大实验表明,以乙醇/ 磷酸氢二钾体系萃取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苷,所得栀子苷纯度可达62.12%,收率可达96.32%。萃取后的栀子苷经β- 葡萄糖苷酶水解精氨酸显色后得到栀子蓝色素,色价E1% (590nm)65.92。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滇黄芩总黄酮酶解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解超声工艺对滇黄芩总黄酮的提取具有协同作用,提高总黄酮提取得率。在超声功率100 W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酶解超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乙醇体积分数55%、加酶量50 U/g(干原料)、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50 ℃,在此条件下,平均提取得率为24.03%。抗氧化实验研究表明,滇黄芩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分别为0.14 mg/mL、0.20 mg/mL。  相似文献   

17.
田洋  肖蓉  徐昆龙  史崇颖  代祎 《食品科学》2009,30(10):77-81
通过考察不同检测波长、流动相和溶剂对天麻素出峰效果的影响,改进了2005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测定的RP-HPLC 方法,并探讨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天麻素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iamonsil C18 柱(150mm × 4.6mm,5μm),乙腈- 水(3:97,V/V))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20nm,并用乙腈-0.05% 磷酸溶液(3:97,V/V))作为溶剂,天麻素在10~80μg/ml 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 = 4.0264x+0.6311,R2 = 0.9992,最低检测限为2ng。精密度RSD 为0.41%(n = 6),重现性实验RSD 为0.86%(n = 6),回收率为98.4%,RSD 为0.84%(n = 6);天麻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50% 乙醇,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 (g/ml),提取时间6h。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交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及采用大孔树脂NKA-9进一步分离绿原酸的最适条件,并采用制备性液相色谱的方法将其纯化。确定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16,乙醇浓度80%,温度60℃,反应时间2h,绿原酸提取率可达60%以上。选用NKA-9树脂来分离绿原酸,确定其最适的分离条件是:上样浓度为0.26mg/ml,pH2.0,进样液体积/大孔树脂质量比值为12,流速为2ml/min,洗脱剂30%乙醇,绿原酸提取物纯度可达25.3%。最后采用半制备性液相色谱分离得绿原酸提取物,其纯度达到87.6%。  相似文献   

19.
李玉山 《食品科学》2009,30(8):128-131
优化4-羟基异亮氨酸提取纯化工艺。以甘肃天水产胡芦巴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均匀设计优化,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在90℃下提取2.0h,共提取2次。对提取浓缩液进行了纯化,最佳工艺为:5倍量90%乙醇沉淀、732型树脂吸附、pH9的氨水在流速为0.6ml/min下洗脱,洗脱液总用量800ml,得到的4-羟基异亮氨酸含量可达40%。该工艺较先进,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九资河茯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茯苓多糖。以茯苓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超声波提取茯苓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00 W,料液比1∶34(g∶mL),超声时间11 min。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茯苓多糖得率为2.08%,较优化前(1.68%)提高16.85%。当茯苓多糖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0.22;当茯苓多糖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茯苓多糖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13%,但均低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