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试图在前辈对朗香教堂的研究下挖掘朗香教堂的后现代性,从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建筑意识转变,朗香教堂中透露出来的后现代特征,以及举例说明朗香教堂对后现代建筑的启发与影响来解读朗香教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4)
朗香教堂是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其以独特质朴的造型和精妙多变的用光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文章通过对朗香教堂光环境的分析,总结出大师对自然漫射光的独到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3.
论朗香教堂 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朗香教堂何以令人产生强 烈印象二、朗香教堂是如何构思出来 的三、从走向新建筑到走向朗香四、再领风骚  相似文献   

4.
朗香教堂座落在法国南部的小城市贝尔福附近,为对其进行探访,我们先从贝尔福乘公共汽车到朗香。再从朗香沿山路步行约30分钟左右,来到朗香教堂所处的山丘脚下。 朗香教堂建于1955年,是建筑家勒·柯布西耶晚年时期的著名作品。从平面上看,建筑的内部空间大约控制在25 m×13.1m的范围里。作为建筑最高部分的塔,其高度大约是22.9 m. 从朗香教堂所处的山丘脚下是一个向上的通往教堂的坡道,沿此坡道向上攀登,由于周围树木和建筑物的遮挡,并不能立刻看到教堂。然而越是如此,就越在脑海里膨胀着一种马上想看到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朗香教堂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建造,它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具表现力的建筑。本文以朗香教堂为例,深刻剖析董豫赣对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光线处理手法的解读,从而理解董豫赣在建筑设计中对光线的处理方法,以此探究建筑中光线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古月炜 《建筑师》2007,(6):69-72
本文着眼于体验视角,分析光的教堂与朗香教堂中各存在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各存在主体分别对应的空间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两组关系之间的关联:进而通过对朗香教堂空间形态结构的图式分析,透过形态表象的差异,揭示光的教堂在空间形态结构方面与朗香教堂的关联性;从一侧面展示当代教堂建筑形态生成的某些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朗香教堂(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从走向新建筑到走向朗香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较大 的时空范围来考察朗香教堂的出 现 70年前,勒柯布西耶在他参与编辑的法国《新精神》杂志上发表一系列关于建筑的论文,并于1923年结集出版,题名《走向一种建筑》(Vers une architexture),英译本题名《Towards the New Architecture》,译者加上了一个“New”字,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项在朗香教堂周边增建接待服务设施的新工程引起了法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受高地圣母院(Notre—Dame de Haut,又称朗香教堂)委托,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阿诺(Renzo Piano)与法国景观建筑师米歇尔·顾海尔(Michel Corajoud)为朗香教堂设计了一处接待中心、一座小礼拜堂以及一个修女宿舍,原有接待中心将被拆除。  相似文献   

9.
朗香与解谜     
朗香与解谜傅丹林朗香是个谜。谜样的人物,把谜样的建筑,留给了困惑的我们。也许设计建筑,就犹如是在制谜。而读解建筑,则相应的可以理解为解谜的过程了。那么,谁又能为我们解开朗香之谜?可能只有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本人。我们所有的,只是在猜...  相似文献   

10.
张小迪  王远涛 《山西建筑》2007,33(25):62-63
通过对郎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形体设计和质感、细部的装饰和色彩处理以及光和影在朗香教堂中的运用的审美浅析,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朗香教堂的审美特性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常用排导槽水力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横断面型式主要有直墙V型断面、梯型断面、矩型断面、圆型断面。将泥石流排导槽的断面型态系数定义为湿周与水力半径之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时相应的断面型态系数,对相同槽型排导槽水力断面的研究表明:直墙V型槽横坡系数在0~3时,随横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更优;横坡系数大于3后,随横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横坡系数等于3时,水力条件最佳。梯型槽边坡系数在0~0.577时,随边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越优;边坡系数大于0.577后,随边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边坡系数等于0.577时,水力条件最佳。对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槽的水力最佳断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圆型断面排导槽水力条件比其他3种都优;当边坡系数大于0,小于等于1.333时,梯型槽较矩型断面优越;当边坡系数大于1.333时,梯型槽没有矩型槽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小于0.75时,直墙V型槽没有矩型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75时,直墙V型槽比矩型优越;在横坡系数、边坡系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且在0与1之间时,梯型槽比直墙V型槽优越;当大于1时,梯型槽没有直墙V型槽优越;当两者均为1时,水力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等应变假设和瞬时加载条件下,研究单面和双面排水情况下未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问题。通过设置虚拟砂井的方法考虑未打穿土层的径竖向组合渗流;同时,为考虑施工对土体的扰动随离砂井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的事实,引入一个函数,将土体水平渗透系数统一表达,并在假设的3种模式下(涂抹区水平渗透系数不变、呈线性变化和呈抛物线变化),得到未打穿砂井地基固结解析解。编制计算程序,详细阐述编程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未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涂抹区水平渗透系数呈抛物线变化时地基固结最快,呈线性变化时次之,不变时最慢;施工扰动范围、程度越大,固结越慢;砂井打入深度越深,固结越快;砂井渗透系数越大,固结越快。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埋地管道开展了静载和循环荷载试验,综合分析了荷载类型、加载角度、管道外径和管道材质等因素对管道力学与变形性能以及管周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管周土中垂直土压力大小与加载位置关系密切,水平土压力受“土拱效应”影响显著;管道呈现水平向外鼓胀、垂直径向压缩的椭圆状变形,且承压板荷载越大,管道变形越严重,同时管顶“土拱效应”越显著。循环荷载对埋地管道上方土层的沉降影响明显大于静载;改变承压板角度时效果差异明显,当加载范围关于管道轴线对称时埋地管道所受影响显著。对比不同外径和材质的埋地管道,发现当厚径比相同时,管径越大,壁厚越大,弹性模量也越大,管道的抗变形性能也就越好;公称压力相同时,聚丙烯管道抗变形能力强于外径相等的高密度聚乙烯管道。  相似文献   

14.
The strength reliability of randomly heterogeneous beams is studied. The beams are considered as brittle, and failure by the weakest link criterion is assumed. The structure is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thus the stress field is a function of the random morphology. The probabilistic beam strength is a coupled functional of morphology and stresses.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strength and local modulus is also considered, and its effect on reliability is investigated. Heterogeneity is confined to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nly. An improved analytical solution is found by a new, optimized functional perturbation method (FPM). The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by two operations: generalizing the previously used FPM to account for multifunctional dependency, and choosing the perturbation to be around the proper homogeneous case for each type of morphology.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ptimized method for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significant, and depends on the type of local strength-modulus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In addition, analytical results for very large and very small correlation lengths are obtained, and their validity range is examined by numeric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岩样单轴拉伸损伤不均匀性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损伤变量(率)的局部化特征。基于非局部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非局部变量,它与局部损伤变量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岩石的本构关系取为双线性应变软化。利用弹性区与损伤局部化区域交界处的交界条件(局部损伤变量为零)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为局部损伤变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宽度的假设,得到了应变软化阶段局部损伤变量、局部损伤变量率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的解析解。此外,在应变软化阶段,拉应力、拉应变及非局部损伤变量的关系与经典损伤模型在应变软化阶段的定义方式不相同,其差别在于非局部损伤变量前的系数是2而不是l。这样定义的优越性是可以保证局部损伤变量的最大值为l,意味着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中部试样完全被拉断,与人们的常识相符。局部损伤变量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平均值就是非局部损伤变量,而且,最大局部损伤变量是平均损伤变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6.
以顺丁烯二酸酐(MA),α-甲基丙烯酸(MAA),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000(APEG- 1000)为单体,过硫酸铵(NH4S2O8)为引发剂,合成一种聚羧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减水剂分子共聚反应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水化物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观察对水化物的影响,进行水泥净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水灰比0.29,减水剂掺量为水泥质量0.3%的情况下,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340mm,减水率达到30.4%,具有较强的缓凝效果,初凝和终凝时间达到483mm和1320mm.硬化水泥浆体抗压强度得到提高,与空白样对比,7d和28d抗压强度比达到了121.6%、138.2%.  相似文献   

17.
循环荷载下岩石阻尼参数测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岩石阻尼参数测试进行理论分析,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进行单轴压缩循环荷载下的试验研究。试验加载波形为正弦波,频率3 Hz,加卸载振动循环30次,动应力范围1.0~6.5 MPa(即2~12 kN)。利用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对岩石阻尼参数进行测试,得到岩石密度与加卸载循环塑性变形、滞回环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等的变化特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岩石密度越大,循环加卸载得到滞回环间的塑性变形则越小,相互滞回环间距为紧密型;反之则塑性变形大,滞回环间距为稀疏型;岩石密度越大,滞回环面积则越小,岩石发生的能量耗散则越小,反之则滞回环面积大,能量耗散也大;阻尼比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阻尼系数则大致增加,故可通过岩石密度初步定性判断其阻尼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孔明 《工业建筑》2014,(Z1):94-97
随着近些年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以及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工业建筑不再是仅仅用来存放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容纳体,它也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坚固性和实用性,更要努力做到美观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楼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采用钢结构,结构平面布置复杂,采用防震缝将结构各部分分开。通过设置后浇带解决结构南塔超长问题。中庭为大空间独立结构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钢结构。总结了工程钢结构部分在设计中采取的若干措施。对工程整体用SATWE软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成武高速2号隧道支护参数对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以室内试验、原位试验和现场测试为主要手段,研究了隧道围岩工程特性、初期支护围岩压力、二次衬砌接触压力、拱顶下沉、周边收敛-时间曲线的变化规律; 提出增加单层初支刚度、采用双层初支、增加双层初支刚度3种支护参数方案,再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以原始支护方案和3种支护参数方案为基础建立4种工况来确定不同支护参数对隧道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始支护方案模拟结果中,拱顶竖直位移和拱脚水平位移趋于稳定时分别为185.57 mm和330.51 mm,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5.5%和7.5%; 采用单层初支时,钢拱架间距由75 m调整为60 m,钢拱架型号由I18调整为I22,拱顶处的竖直位移为161.45 mm,相对于原始设计模拟结果减少了13%,拱脚处水平位移为273.21 mm,减少了17.3%,右拱腰处应力集中值为11.18 MPa,减少了9.1%; 采用双层初支时,2层中钢拱架间距与型号均与原始支护设计相同,为75 m与I18,拱顶处的竖直位移为130.58 mm,相对于原始设计模拟结果减少了29.6%,拱脚处水平位移为227 mm,减少了31.3%,右拱腰处应力集中值为8.24 MPa,减少了33.0%; 采用双层初支时,2层中钢拱架的间距均为60 m,型号为I22,拱顶处竖直位移为80.56 mm,相对于原始设计模拟结果减少了56.6%,拱脚处水平位移为159.34 mm,减少了51.8%,右拱腰处应力集中值为6.13 MPa,减少了50.2%,此工况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限制最好,拱顶沉降为80 mm,周边收敛为16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