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酵母菌种子培养基的替代问题。通过将玉米醪液、玉米滤液与传统麦芽汁培养基培养的酵母菌种进行38℃发酵对比试验,发酵不同浓度梯度木薯、玉米发酵醪,发酵液酒度差异显著,如在玉米∶水=1∶2时,玉米原料种子培养基培养的酵母菌进行高温发酵的发酵液酒精度较麦芽汁高1%vol左右;更换酵母菌菌种进行发酵对比试验,发酵液酒精度相当或者玉米种子培养基略占优势;从原料价格成本进行比较,玉米培养基的价格显著低于麦芽汁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黄酒酵母菌是机械化黄酒发酵的灵魂和命脉,关系到黄酒正常发酵与产品质量的稳定问题.保持黄酒酵母的良好性能应注意菌种保藏、酵母扩培、酒母制作等.菌种保藏以液体石蜡保藏法为最经济方便;酵母扩培尽量减少转接代数;酒母制备要做到以酸抑酸,这对黄酒质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三次工艺优化试验对于降低酵母菌种A发酵双乙酰积极的影响.通过现场酵母扩培工艺的不断优化,大大提高了双乙酰还原速度,缩短了啤酒后熟时间,降低了双乙酰含量.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0年以来,谷氨酸发酵罐体积都朝大容量发展,而谷氨酸菌种扩培成为关键因素。从培养基配比、培养周期、接种量和发酵产酸率、转化率、周期等诸多方面考虑,认为三级扩培要优于二级扩培。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利用来源广泛的农、林废弃物等各类木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纤维质原料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XWS-Y菌株能够同时代谢葡萄糖和木糖,共同发酵生成乙醇,从而提高发酵乙醇浓度。最终发酵效果与XWS-Y菌株的扩大培养有着直接关系,本文详细评价几种不同原料在相同的条件下扩培XWS-Y菌株,在酶解液中的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一个能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开菲尔乳的方法,研究从开菲尔粒中分离酵母,对不同的酵母进行性能鉴定,选择其中酒精产量高的菌种,根据酵母菌在牛乳中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以乳糖发酵性酵母(K1)为工业发酵剂的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60 h,接种量为3%.酵母菌的活化时间以24 h为宜,分离酵母的扩培时间以36 h为宜.  相似文献   

7.
酿酒丢糟转化为高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曲酒丢糟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为生产菌进行丢糟发酵,考察各种培养条件对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得到饲料最佳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酵母菌株LR3.LI30与LR3.LI25的混合固体发酵,采取同时接种方式,菌种混合比1:1,培养温度30℃,培养基起始pH5,培养时间6d为最佳发酵条件.以此条件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33.59%,比发酵前粗蛋白含量23.76%提高了41.37%;饲料营养丰富,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鱼饲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8.
取祁连葡萄酒产区葡萄园原料自然发酵筛选葡萄酒相关野生酵母菌株68株,利用YEPD培养基的形态观察以及WL营养培养基的聚类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结果表明,与葡萄酒相关的野生酵母菌株有假丝酵母、有孢汉逊酵母、酒香酵母、毕赤氏酵母、红酵母以及酿酒酵母,其中有孢汉逊酵母属和酒香酵母属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9.
油茶饼粕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油茶饼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油茶饼粕进行菌体蛋白饲料生物转化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原料配比对发酵产物菌体干重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茶粕:m血粉=17:3,m料:V水=1:1.2,初始pH为5.0~5.5;最佳发酵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料量15 g,总接种量10%,其中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比为1:1,培养时间为4 d.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得到的菌体干重为一最大值21.25 g/L.  相似文献   

10.
金丝小枣枣泥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丝小枣枣泥为主要原料,进行金丝小枣枣泥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设计法对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碳氮比、发酵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30℃条件下,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为6∶1,接种0.1%酵母菌,保证充分溶氧,发酵12h,然后在37℃条件下,接种0.5%乳酸菌发酵剂,静置发酵28h,最后控制温度为6~8℃,静置24h,进行后酵,使发酵液产香。  相似文献   

11.
以扇贝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培养基水分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及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脊岭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比例为3∶1∶1、培养基自然水分含量、发酵时间79h、发酵温度31.4℃、接种量18.9%、葡萄糖添加量21.9%。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为64.01%,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11.92%。  相似文献   

12.
酒精发酵副产物对酵母菌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雁  赵华 《酿酒》2001,28(6):58-60
探讨了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醛酒精发酵副产物对酵母菌生长和酒精发酵的影响。在酵母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醋的量分别为0.1%、0.1%、2.0%和0.2%时,酵母细胞数减少50%。而在酵母基本培养基中同时添加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醛时,对酵母菌生长的抑制强度高达70%。酒精发酵的原料出酒率仅为正常发酵的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慕萨莱思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表型多样性与其优势菌,探讨慕萨莱思传统工艺对其主要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来自于新疆阿瓦提一古作坊的慕萨莱思酿制原料、原料处理液及发酵液(自然发酵过程中)共19份样品被用于酵母菌分离,分离株利用WL培养基培养归类,筛选代表株,对代表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与类平均连算法聚类分析,探讨新疆慕萨莱思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表型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结果:分离得到217株酵母菌,13种WL培养类型,8个表观群。13株代表菌株经初步鉴定为7个属,疑似为13个种,表明慕萨莱思酵母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Hanseniaspora spp.为葡萄果皮、果汁及皮渣中的优势菌,S.cerevisiae为慕萨莱思自然发酵过程中起发者及唯一一种优势菌,非酿酒酵母偶尔在发酵液中发现。结论:慕萨莱思酿制过程中,葡萄原料原有的酵母菌经熬煮工序几乎被全部杀死,自然发酵中唯一优势菌S.cerevisiae可能来自酿制场所和设备,并具有较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梅果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以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菌种,涪陵地产新鲜杨梅全汁为主要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开发研制杨梅保健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杨梅果酒果胶酶添加量、酵母接种量、糖度、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发酵温度等进行研究,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杨梅保健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鲜杨梅不经漂烫直接榨汁时添加果胶酶40mg/L,过滤得原汁,用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进行活化、扩培制成酒母。杨梅保健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酵母菌液接种量为5%,偏重亚硫酸钾150 mg/L,糖度180 g/L,发酵温度为27℃。  相似文献   

15.
《酿酒》2016,(5)
在薯类、豆类、粮谷类原料中粮谷类是酿造传统白酒的原料首选,不同谷物原料,如小麦、高粱、小米、糯米、玉米等,其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在酿酒中各具优势,多粮配合在酿酒中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细菌、霉菌、酵母菌三大类酿酒微生物中酵母和霉菌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酿酒酵母和霉菌在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小米等不同粮谷类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其产生的酸、酯、醇、醛酮等香味成分的种类、含量各不相同。酿酒酵母在小麦培养基上代谢良好,代谢产物种类多、含量高,酸、酯、醇、醛酮四大类香味成分种类和含量皆居首位,同样,霉菌在小麦培养基上的代谢产物也具有种类多、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小麦是制大曲的首选原料;酵母在高粱培养基上的代谢产物具有酸低、酯高的特点,霉菌在小麦、高粱培养基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高粱是酿酒首选的主要原料,高粱、小麦配合酿酒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混合菌发酵油茶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油茶粕为主要原料,以霉菌和酵母菌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菌种,研究了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时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菌种组合对茶粕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菌种选用AS3.4309 AS3.800 AS3.3711 AS2.281,培养基选用Ⅲ号配方,总接种量为10%(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比为1:1),培养周期为4 d时,茶粕发酵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到32.7%,粗纤维含量降低至9.7%.  相似文献   

17.
王红利 《啤酒科技》2014,(1):43-44,46
酿造车间从原料投入到清酒送出的整个生产工序,依次为原料进出仓输送、原料粉碎、糖化、糖化CIP、酵母扩培、发酵、滤酒、清酒输送、发酵滤酒CIP等九个工序。现将各工序的关键控制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糙米汁、麦芽汁和黄豆芽汁3种天然原料为酵母发酵的培养基.对富硒酵母发酵过程中富硒酵母生长、总硒量、发酵液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茵体产量、总硒量呈增加趋势,发酵液pH、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第三讲微生物的生态、生理及生化特性(二)(二)生理、生化特性1.碳水化合物的发酵碳源是酵母菌构成细胞的原料,几乎占酵母菌体的一半,同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可供酵母生命活动的能量。酵母菌的碳源代谢,依其代谢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碳水化合物完全分解为水及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能量,称同化;另一类是碳水化合物分解,产  相似文献   

20.
对内蒙古锡盟地区酸马奶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和一株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测定了双菌培养体系中的风味代谢产物,以单菌培养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酵母菌水解蛋白能力要强于乳酸菌;双菌培养基中有利于产出更多的风味物质;乳酸菌和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苹果酸和酒石酸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在柠檬酸的利用上,乳酸菌可以进行柠檬酸代谢,而酵母菌以产生柠檬酸为特点,暗示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双菌培养基中甲酸、乙酸、丙酸的产量在不同时期都高于单菌培养过程中的生成量,提示出乳酸菌和酵母菌存在某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