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姜提取皂素废液柠檬酸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俊 《中国酿造》2006,(6):14-17
对黄姜提取皂素后剩下的废液进行柠檬酸发酵,研究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可发酵性糖浓度、氮源、氮源用量及发酵周期对该原料进行柠檬酸发酵的影响。试验表明,发酵最适温度为35℃,最适初始pH值为6.8,初始可发酵性总糖为14%(w/v),最适氮源为NH4NO3,NH4NO3用量为0.6%(w/v),最适发酵周期为87h,发酵转化率为90.8%。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可发酵性糖含量14%(w/v),NH4NO3 0.6%(w/v),KH2PO4 0.1%(w/v),MgSO4.7H2O 0.25%(w/v),初始pH6.8。  相似文献   

2.
生物法提取薯蓣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法提取薯蓣皂素的最佳工艺:以黑曲霉为菌种,黄姜细度60目,0.5%尿素作为氮源,发酵90h,薯蓣皂素的收率最大.并且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较直接酸水解法提高T35.5%.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根霉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的生长、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15L自动罐发酵试验,通过流加氨水控制发酵过程的pH值5.5~6.0,结果总酸达9.5%,L-乳酸产量达9.0%,耐受NH 4浓度高达1.6%。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索了复合酶法提取薯蓣皂素的新工艺.考察了反应时间、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搅拌转速等因素对提取薯蓣皂素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薯蓣皂素提取率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搅拌转速进行优化,得到复合酶法提取薯蓣皂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50℃,pH值为5,搅拌转速25r/min,反应时间30h.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提取率为4.88%.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基配方(糖化液、蛋白胨、酵母膏、麦芽粉添加量)和培养条件(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接种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为 依据,选取糖化液质量分数、培养时间、pH和培养温度4因素,以发酵液中L-乳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 法优化了米根霉发酵木薯淀粉产L-乳酸的发酵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糖化液26%、蛋白胨6 g/L、酵母浸膏4 g/L、 麦芽粉10 g/L、KH2PO4 0.3 g/L、MgSO·4 7H2O 0.4 g/L、ZnSO4·7H2O 0.3 g/L、CaCO3 45 g/L、培养时间80 h、培养温度29 ℃、初始pH 5.5、接 种量6%。 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L-乳酸的含量可达84.33 g/L,发酵液中葡萄糖对L-乳酸的转化率为71.34%,其光学纯度为75.62%, 比旋光度为+2.12。  相似文献   

6.
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发酵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在单因素实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对麦芽汁、酵母膏、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后得到褐环乳牛肝菌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汁270 mL/L,酵母膏6.7 g/L,KH2PO4 0.25 g/L、MgSO4·7H2O 0.3 g/L、CaCl2·2H2O 0.19 g/L、FeCl3 48 mg /L、柠檬酸0.1 g/L、VB1 2 mg/L.在装液量为100 mL/500 mL、接种体积分数10%,初始pH值5.5~6.5,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最终菌体量达12.0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0.19 %.在小型发酵罐上研究了pH和溶氧对菌体生长的影响,pH值恒定在5.5时要优于自然pH值下的情况,而逐渐提高转速使溶氧保持在20%以上要优于较高转速下的供氧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秸秆碱法制浆废液为原料,对热带假丝酵母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菌种经过培养、驯化和优化,最终得出了处理废液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 ℃、pH值5.5、发酵时间48 h、磷酸氢二钾1.5 g/L、硫酸镁1.0 g/L、接种量10%、摇床转速160 r/min、摇瓶装液量50 mL/250 mL,菌体生物量能达到8.583 g/L,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达到62.8%,生物需氧量(BOD5)去除率达到53.7%,为玉米秸秆碱法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和降低废水排放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南瓜保健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南瓜为原料,对南瓜保健醋的发酵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酶法提取南瓜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70 mg/L,pH值为5.5,温度为50℃和时间为1 h.以南瓜汁为原料制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糖度为20%的南瓜汁中接入0.3×10-2g/g活化后的酵母菌,在30℃下培养.然后接入10%的醋酸菌,32℃的条件下发酵40 d.  相似文献   

9.
以乳清渗透液为底物,补充其他营养成分,分批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对8种乳酸菌的筛选,确定最佳发酵乳酸菌组合为L. casei和L. lactis(11).初始乳糖质量浓度为96g/L时,乳酸生产效率最高且达到6.05g/(L·h).经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确立了最佳发酵条件25%氢氧化钾溶液作为中和剂,发酵液pH值为6.0,在37℃进行厌氧发酵(通入100%氮气).优化的发酵液组成初始乳糖200g/L,酵母提取物10g/L,K2HPO41 g/L,MgSO4·7H20 0.5g/L,MnSO4·H20 0.05g/L.最高乳酸产量为192g/L,L-乳酸纯度迭95%,乳糖利用率达96%.  相似文献   

10.
毕赤酵母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产木聚糖酶的毕赤酵母进行5L罐发酵研究,确定了5L罐发酵的最佳种龄是24h,最佳接种量是10%.通过对pH值、搅拌转速、温度、空气流量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得出结论:pH值和温度是影响产酶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5L罐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工艺条件:pH值为5.5,温度为30.0℃,空气流量3L/min,搅拌转速为300r/min,发酵130h,毕赤酵母发酵产木聚糖酶的酶活为2780U/mL.  相似文献   

11.
王悦 《数码印刷》2009,(10):47-48
2009年9月3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这可谓是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展商众多.形式多样.亮点频频。其中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专区“是首次亮相图博会.同样也是本届图博会最大看点之一。图博会上首设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展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印刷的魅力与对出版业发展的推动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数据通讯传输中的安全及加密问题,分析了IP协议的安全体系结构和虚拟专用网的原理,论述了基于IPsec的虚拟专用网实现原理及相关技术,认为IPsec是目前唯一一种能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护的协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谷氨酸发酵液对谷氨酸提取工艺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用膜过滤除菌方法对染菌发酵液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发酵周期控制在30~34h;发酵液放罐残糖控制在0.6%以下;发酵结束后要及时升温处理,升温至65℃.  相似文献   

15.
我国鲜食葡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果品外观和内在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鲜食葡萄果实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果品,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和保证果实穗形美观的重要措施.为了给当地葡萄种植户提供适用葡萄果实套袋技术,特进行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载体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研究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给酶量为40~50mg/g,于pH7.5,25~30℃下,0.4%~0.5%的戊二醛溶液交联12h,所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活力回收率平均达61.6%。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环境与食品安全, 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分析数据即时反馈显得越发重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其应用程序的不断完善, 智能手机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智能手机数字图片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图片采集设备及其传感器类型、图片颜色模型、图片数字化软件、分析数据处理与网络共享, 以及该方法在食品安全、医疗诊断、生物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对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未来的发展也做出了展望。得益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 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每年“六一”前夕,国家质检总局都会对儿童玩具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今年的玩具抽查主要发现什么问题?质检部门对玩具生产企业有何建议?就此,《中外玩具制造》记者日前采访了曾多次参与国家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检的福建质检院机械与玩具产品检验研究所所长陈伟。请他介绍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HACCP实施中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HACCP是国内逐步推广实施的一个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当今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针对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HACCP建立实施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创建HACCP的前期工作、HACCP的建立、HACCP的运转等3方面着眼,重点阐述了HACCP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